分享

中药也有假劣问题——使用原方必须注意“原药”

 小草回香 2019-01-01

中药也有假劣问题——使用原方必须注意“原药” 使用经方除了重视药物的剂量以及煎服法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注重药物的质量。众所周知,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食物安全问题,实际上,我们所吃的中药,同样面临此问题。 这里需要先说我的亲身经历。2010年我筹备到菲律宾义诊的买药工作,在此前半年,笔者曾刻意到北京平心堂中医诊所的药房中学习,他们药房的中药饮片都是最高档次的,优质精良,我可学习到典型中药饮片的性状、气味。

但是,到了我们真要“上场”,准备大量订购一批饮片到菲律宾之时发现,假劣药品很多。我从福建一家药材公司订购了100种饮片样品,主要都是经方的常用药材,当样品收到手上,我们邀请了药房的专家张贵启老师帮忙鉴定,可是惊讶地发现,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勉强”能用!勉强是指药物品种基本对了,并不算得药材优质,其余的三分之二,都是发霉、虫蛀、过期、添加、不地道、过度炮制、代替品、伪劣假冒之品,可以说,其实都是“垃圾”!并不能用!毕竟卖药是商人的事,牵涉利益就会有这种问题。 药物质量恶劣的情况,在全国都有出现。

中药的质量问题,让现在中医十分尴尬。更可悲的是,2011年,我再在同一家药材公司订购样品,之后也是请老药工鉴定,可能是由于2010年整个内陆因为天灾和中药炒作的缘故,最后竟然可用的药材只有五分之一!叫我们贫苦的老百姓如何看中医?!中医失去了治疗的武器,叫我们如何上阵杀敌?如何获得疗效?更莫说是速效了。

后来,我的一位师弟林振邦医师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就是将同一种饮片,在北京、香港的不同药店中都买一些样品回来,例如将不同的药店购买的10种麻黄并排一起比较,很自然会发现,每一家药店给你的药,质量都有所不同。就是说,当中医开出一张处方,实际上到不同药店,会得到不同的东西,情况确实让人担忧。 尤其是经方对于药物的要求十分严格,每一味药都发挥作用,但其前提是每一味药都必须要达到质量标准,假如达不到标准,即使我们如何把握剂量,到最后也不会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中药“伪劣假冒”的情况甚为复杂,当中的“造假”手法实在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恕不能在这里阐明。 以下列举一些经方用药的特殊注意事项,乃笔者使用经方原药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部分内容未必成熟,以供读者一起参考研究。

(1)药物的“正品”问题:

现在由于一些中药资源短缺或者药价猛涨的问题,每每有许多“习用品”出现,但实际上习用品的效果往往不能代替正品药物,例如应当用“葛根”而并非“粉葛根”,柴胡必须使用“北柴胡”而非其他品种的柴胡,半夏正品为“旱半夏”而非“水半夏”,当用“山栀子”而非“水栀子”,当用“北五味子”而非“南五味子”,小麦应该是“淮小麦”而非“浮小麦”等等。

中药也有假劣问题——使用原方必须注意“原药”

(2)药物的“源流”问题:

就是仲景所用的药物,究竟相当于现在何物的“名实”问题。例如仲景时代的芍药,据考应为赤芍(即野生品种),白芍则是栽培与经过加工的品种,虽然用白芍亦可,但是其效果比赤芍要差得远。当时的“桂枝”严格而言应为“桂心”,即肉桂去除粗皮的中间部分,但由于桂枝与肉桂基本均是“辛温”,两者功效差异较小,运用现在的嫩桂枝、官桂等亦可,不过需要强调,过去曾有人认为桂枝“去皮”是指“桂枝木”,显然此一说法并非原意。

古之人参,有考证认为汉代并无现代的人参,所用的都是上党地区的党参,笔者认为此说合理,由于《神农本草经》所载的人参“性平”而非“性温”,这符合白虎加人参汤中用人参的药性。古之白术,不分白术、苍术,而苍术、白术两药药性相近,似乎两者皆可使用。有考证认为仲景书中“枳实”严格而言应是“枳壳”;薤白应当是百合科植物薤而非现在一般使用的小根蒜。

仲景所用的“通草”,并非现代之“白通草”,据考证是木通科之木通,而非现在的“关木通”“川木通”,木通科木通目前产量较少,一般未备于现在药店中。有说古代的“牡丹皮”,非今时之丹皮,而当是“紫金牛”,这还需要进一步考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连轺”,并不可以用“连翘”代替,方中的“生梓白皮”亦不能以“桑白皮”代替等等。

(3)药物的“炮制”问题:经方中半夏炮制只是“洗”,实际上等同于现在的“生半夏”,可现在药店中多不备用生品,而只有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三者经过炮制后效力下降,且炮制品多用“水半夏”,效果更差。

仲景运用附子多为“炮附子”和“生附子”,生品药店基本不备,至于真正经过“炮”制的附子亦没有,药房中一般的黑附片、白附片、制附片等多种规格,均非仲景原药,且现在大部分附子经过胆巴水过度炮制,是典型的“劣质药品”,无效之余更可能有不良作用。

仲景所使用杏仁一般是生用而去皮去尖,可是现代所用杏仁,多是经过炒制,抑或经过水煮以去皮,炮制过度而有疗效下降之嫌。仲景所用的“香豉”似乎并非现代“淡豆豉”,而是古代一种使用酒与醋炮制的豆豉,故称为“香豉”,可惜这种豆豉现在药店不备。干姜应该是老姜晒干而成,可是现在的干姜多是直接由生姜晒干,另假若买过“有机生姜”的话,可发现有机生姜一般个小而味浓,与一般普通市场上买到的大块生姜差异甚大,“姜没有姜味”,当与过度使用农药“催大”有关。

(4)药用“部位”问题:

柴胡应当只是根部入药,可是现今药店所售柴胡多掺杂了茎部,以增加其出售的重量,故此临床开出处方的柴胡剂量,往往因此而被打折扣。细辛亦应只使用根部,可是供药时经常掺杂了地上部分的茎叶。白术亦只用根部,可是药店亦往往掺杂了根茎部分。厚朴需要“去皮”,是指去掉其外层的栓皮,但临床所用之药多不去掉或去不干净。

(5)药房“抓药”问题:

即使同一药方,不同药店抓药后,煎药后的味道也不一样。假若医师较多的药房,抑或大医院的中药房,往往抓药重量并不严格,药房抓药多采用称重所有方的总量,为求方便快速,然后“仙女散花式”地大概平均分在每一剂药中,而不是每一剂药放进去前都重新称重,这种“平均”实际上偏差颇大(不妨在药店抓药以后,回家时将每一包药都称重一下,就会完全明白问题所在)。

尤其是当剂数多时,平均越难把握,偏差越大,这与配药员本身的经验与技术有关。即使临床大夫对于某一些药物的用量十分讲究,可是实际上,处方到了药房之后,这种微细的剂量差别已经荡然无存了。

上述所说的种种经方用药问题,实际上甚难避免,假若需要使用经方原剂量,建议不可开药后让患者随便到药店抓药,必须要亲自鉴别药材质量,不然患者吃药以后无效甚或出现不良反应,医者亦无法判断是辨证不准抑或是药物之过。

尽量在优质的药店抓药。

在医院或诊所工作的大夫,应当到药房去考察,让自己了解所用的药物为何。 在经方所用药物之中,尤其是半夏、附子、麻黄这三药的来源、炮制等问题较多,由于这三药效果比较峻烈,而且均为仲景书中出现频次较多的药物(半夏出现频次排列第八位共55方次;附子排名第九位共49方次;麻黄排名第十三位共35方次),在本书中将对此等药物作详细的专题讨论,详见各篇。 使用经方原方以及原剂量,由于疗效迅速,功效专一,技术要求较高。

俗语说:“艺高人胆大。”在明白经方原方与现代用药思路的差异之后,若能熟悉仲景理论,清楚煎服法的特点以及临床用药的注意事项,使用原方即能游刃有余。本文作为笔者临床使用原方的一些体会,某些观点乃笔者的初步思考,还望与读者一同讨论,促进经方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