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愿《慈经》巴利语与汉语手抄体 佛法流布世间,以慈悲为根本,以般若智慧为导。“以人为本的佛法”正是基于人人都有慈心。若人人都来修习“慈无量心”,娑婆世界瞬间变成极乐净土。因为慈心能使娑婆世界苦恼众生少烦少恼,身心清凉。那么,让我们在元旦节第一念就生起慈心,慈悲自己、慈悲他人,一起来学习佛陀教导的《慈经》,愿娑婆众生幸福、安稳、快乐!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慈经》巴利语为Mettà Suttaṃ,在汉译《南传大藏经》第26册中小诵经典之一第九经,由悟醒译。笔者所用《慈经》是缅甸禅修指导老师烈瓦达尊者(Bhikkhu Revata)赠送的修学课本,是烈瓦达尊者和月亮比丘(Bhikkhu Candima)英译缅甸达别坎大长老ThabyakanSayadaw缅文书《保护偈颂新译》,由净法比丘(Bhikkhu Dhammasubho)英译为中文。 《慈经》为上座部佛教徒每日必修的功课之一,与日本新修大正藏第二册0099所收录的《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五二经,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慈经》相似,有意探究者可比对学习研究。 《慈经》是佛陀教导弟子们以修慈心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禅观修持,排除一切人、非人的干扰恐怖,让自己和一切众生感受到慈心而欢喜安住,得到慈心的利益,和平共存。由于禅修者无限慈心遍照十方世界,上、下、左、右不受阻绕、不怀仇恨、不抱歉意,于慈心梵住行的感召下,让一切众生积极护持慈心禅观修习者。 《慈经》巴利语有十偈颂,经文短小,文字浅白,可分为三部分: 修慈心的前行:开经二偈半颂,总说“欲获得寂静涅槃的善行者”应具足的十五种素质,这是慈心禅(业处)的近行,慈心修习的内容应接近于慈爱和处于慈爱前行。 应具足的十五种素质 1.堪能 2.诚恳 3.正直 4.谦恭 5.柔和 6.不慢 7.知足 8.易供养 9.少世俗务 10.生活俭朴 11.诸根寂静 12.谨慎 13.明智 14.不无礼 15.不攀求于俗家
慈心之正修 《慈经》中间六偈半是佛陀教导修习慈心者,散播慈心的各种修行方法。 1.简说祝愿慈心:“愿一切众生幸福、安稳、快乐!” 2.详尽祝福慈心修法:“愿一切凡夫、有学者及阿罗汉;一切见到的与没有见到的众生……内心快乐、身体健康!” 3.不伤害慈心:“愿他们不轻视别人!愿不互相希望对方痛苦!” 4.“无量慈心”:禅修者对众生如慈母珍爱唯一的儿子一样,培育无量慈心后散播给一切众生。禅修者以任何姿势用功,他都必须保持慈念直到证得慈心安止定。慈心禅不能证悟涅槃道果,还需进入观禅。 结 语 《慈经》最后一偈说:由慈心禅到涅槃圣果的禅观路径,“不陷于邪见,具有戒德、智见,及断诸贪欲,当决不再入母胎。”佛陀教导已证得慈心禅那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观禅,直到证悟涅槃道果。 《慈经》功德 依据《慈经》来修习慈心是佛陀教导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四无量定或称“四梵住”禅观修持之一,这是共世间凡夫外道的禅定。慈心禅是佛教导的四十种止禅之一,能令禅修者证得禅那与神通。慈心禅是佛弟子每日必修功课,与佛随念、不净观、死随念为四种护卫禅之一。禅者以一切有情为禅修所缘入慈心禅,把慈爱散播寺院、村庄、世界,令自己禅修时不会遭遇厄难。 十一.若在今生未证悟阿罗汉道果,他将投生梵天界。
最后,愿一切众生常得佛法僧三宝加被,慈心无量,身心安康,诸事吉祥,一切如意! 释行愿 合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