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如何思考

 聚贤给 2019-01-01

一、人类有好奇心但不是天生的思考者

大脑不是设计来思考的,而是设计为避免思考。多数时候,我们是根据经验、记忆来做解决问题或做决定。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完全避免思考,我们也追求可以自行解决问题,因为这会让我们感到愉悦。前提是这个,问题不是那么难以解决,并且在我们决定要解决它之前,能稍微看到成功的曙光

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要把一个项目/想法/问题细分成一系列的步骤,这样每一个步骤都不至于太难,都有成功解决的希望;以此来引导大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逐步向目标推进。

环境~工作记忆(意识和思考区域)~长期记忆(事实性和过程性知识)

长期记忆的所有信息都在意识之外,进入工作记忆时才浮现到意识中。

成功的思考取决于:1环境信息,2长期记忆中的事实和过程,3工作记忆的空间大小

想想为什么解题时,要把中间步骤写到草稿纸上呢?因为我们的工作记忆空间有限,无法存储所有的中间状态信息。而写到纸上,相当于临时扩展了工作记忆空间的大小,让我们能腾出更多的空间来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如果你学过虚拟内存,那么应该能更好的理解这一点。

二、事实性知识先于技能

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反思技能和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密不可分。有了知识才能想象,才能解决问题,决策,激发创造力。(红绿色盲能想象出红色是怎么样的吗?)

温故知新;新是在故的基础上叠加的;要想高产出,必须有更高的输入;何为有效的输入?是那些可以作为知识扩展与批判思考的基石的知识。

工作记忆的空间大小由有意义的片段决定。背景知识使合并成为可能,扩大了工作记忆的空间,使得片段间的联系变得容易,最终使理解变容易。

知识使你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也是三年级掉队现象的原因。中产阶层的孩子有更大的词汇量和更广的知识面,知道的越多,学习新鲜事物就越容易。家庭环境:父母的语言,是不是孩子好的聆听者,是否带孩子逛博物馆,书籍是否随手可得,家长平时是否读书等其他因素决定了孩子上学前拥有的知识。孩子在遇见第一位教师之前,学习能力就已经有差距了。背景知识决定了哪些事情有趣,背景知识对于在学校获得的大部分成绩都有决定性作用。

一个人看起来在进行逻辑思考,其实大多数时间他只是在进行记忆检索。遇到问题我们首先在记忆中检索解决方法,如果找到一种,往往会立即使用它,这样做既省事又有效。你记得一个解决方法很可能是因为上一次它行得通,而不是不奏效。

懂得多的人学到更多。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记忆使获得更多事实性知识更容易。获得的信息量取决于已有的信息量。顶级棋手之间的差异取决于他们熟悉棋谱的多寡。顶级棋手脑中能够存储5万个棋局。

学习事实性知识可以随时随地,有时候不需要记忆,甚至不需要花心思,只要接触就能学习。电视、游戏、社交网络、音乐网站总体来说没有帮助,书籍、报纸、杂志是当之无愧的金矿。大量数据证实,读“闲书”的人一生都因此收益。

知识要有意义,目的在于用相关联的事实来解释一个中心概念,而不是建立事实清单。

三、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如果你仔细思考过一件事,你就有可能再度想起它,所以它应该被存储。

你的记忆是你所思考的事。思考事情的意义有助于记忆。

用故事结构增加事情的意义,故事的4C原则:因果关系causality,冲突conflict,多样性complications,角色character

含有情感的事情可以记得更好,但是情感对学习不是必要条件。“愿意记住”对提高记忆的效果几乎是零。

答案本身没什么意思,你要是知道问题,答案就变得有点意思了。所以解释清楚问题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很重要。

对无意义的知识,可以用些记忆术:联想法,在内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首字缩写,和首字联想。

四、如何理解抽象概念

大脑不喜欢抽象的事物,而喜欢具体的事物。理解抽象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接触它的不同表现形式。

任何新概念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有深层知识的人对学科知道得更多,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更充分,了解每一部分也了解全景,能够把知识迁移到很多不同环境。

五、刻意练习

没有充分的练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低层次过程必须不假思索,才能给高层次过程比如战术策略提供足够的空间。

有限空间的工作记忆是人类认知的基本瓶颈。但工作记忆大小是固定不变,练习不会改变它。增加工作记忆的方法包括

1通过合并使事实占用空间变小

2通过练习让过程自动化,在工作记忆中腾出空间。才能将思考提高到下一个层次。

练习使记忆更长久。我们很快就会忘记大多数学到的东西,所有人的遗忘速度基本一致,到第七年趋向稳定。持续的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增加知识迁移的几率。

分散学习比集中练习效果更好,而且可以减少每次练习的时间。分散练习时间、环境,设立有创意的方法来练习,那些过程自动化后效能最大化的基础技能。所谓基础就是在某个领域需要一次次重复的事。

六、像专家一样思考

初学者着眼于表层结构,看不到问题之间抽象的,功能上的联系,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

七、需要因材施教吗

儿童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的相似点比不同点更多。科学家还不能证实学习风格有值得分类的差异。学习风格的理论基本没用,思考内容而不是学习对象。

八、如何看待智力

20年前的研究。基因决定50%,小孩20%,大一点上升到40%,之后到60%甚至80%。环境因素比遗传力量小通常只占IQ中的10分。

准确描述应该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基因上的小小差异可以让人在环境中得到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的差异导致了长期上的认知结果。

表扬方式很重要。孩子的长期看法是通过他们从家长、老师、同学那听到和观察到而形成的。

通过表扬孩子天生聪明,而不是努力,他很快就能推导出做错题是因为笨。

要赞扬努力而非天生能力。人类智能可以通过长久努力而提高,看待智力的方式决定了智力能否继续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