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蒂冈教皇国时期金属章

 云雾山中986 2019-01-02

梵蒂冈教皇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
2018-10-07 阅读60

  梵蒂冈教皇国位于意大利中部。史称“丕平献土”时(公元756年)始建,是以教皇为首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国家,首都罗马。1798年2月拿破仑占领罗马,取消教皇世俗权力,成立罗马共和国(1798~1799)。1809年被拿破仑并入法国。1815年维也纳神圣同盟会决定恢复教皇国,确定疆土400平方公里。1870年后意大利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统一的国家,教皇退居罗马梵帝冈城,不久承认教皇国已灭亡。1929年,意大利王国政府与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王国承认梵帝冈主权属教皇,教皇承认教皇国已不复存在,另建梵帝冈城国,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

  (梵蒂冈教皇国国旗)

  金属章,是“金属纪念章”的简称。由于材质均为金属(金、银、铜、铁、锌等)且多为纪念某一事件而发行并具有纪念意义而得名。中国章友亲切而又随意的称其为“大铜章”;西方人称“MEDAL”(英语汉译“麦朵尔”);由于多为名家设计或名家雕刻并常被人们把玩于手中,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人们又形象的称其为“掌上雕塑”或“掌上乾坤”。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中国汉代民俗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说出自于古希腊手工打制币,至今也相隔两千多个春秋。一个来源于丝绸之路,一个出自于欧罗巴人,历史均悠久,只是发源地不同。制造形式不拘一格,发行背景不受束缚,表达内容应有尽有,发行渠道官民皆通。民俗钱也好,希腊币也罢,总之这门艺术形式已被全世界所接受,深受热爱艺术人们的青睐,同属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欧洲金属章的黄金时代应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之后。文艺复兴造就了一批如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先驱,之后又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杰出的艺术家出现,为欧洲后期的金属章设计、雕刻和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巨匠,出现了十七、十八、十九世纪一大批优秀的金属章作品。这批作品,多出自皇宫和教堂,皇权意识和宗教思想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题,已成为金属章作品中的精华。本文所介绍的重点,正是欧洲这一时期梵蒂冈教皇国的名家杰作。

  1、梵蒂冈教皇国于1837年发行的铜章(下图)。直径:59.79毫米,重:112.20克。正面为梵蒂冈教皇国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侧面高浮雕半身像,背面主图为教皇跪迎圣母和天使图,下沿为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

  格列高利十六世(Gregory XVI,1765-1846),教皇国教皇(1831-1846年在位)。原名卡佩拉里。1787年任司铎,1799年发表《教庭反击革新派获胜》一文,宣传绝对的教皇极权主义。登位后靠奥地利援助平息教皇领地叛乱,反对意大利民族主义运动。

  2、梵蒂冈教皇国于1835年为纪念天主教比利时鲁汶大学建校四百周年而发行的铜章(下图)。直径58.00毫米,重76.50克。正面中心图案为梵蒂冈教皇国教皇格列高丽十六世(1831---1846年在位)正面半身像,周围为鲁汶大学走出的天主教有影响人物的头像,背面为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

  3、梵蒂冈教皇国于1854年发行的圣彼得大教堂纪念章(下图)。直径:82.00毫米,重261.60克,青铜质。正面为教皇庇护九世(1846---1878年在位)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圣彼得大教堂正厅内部景观及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

  圣彼得大教堂,亦称圣伯多禄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六万人。教堂中央大厅直径42米,穹顶高138米。圣彼得大教堂被视为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方。

  庇护九世(Pius IX,1792-1878),教皇国教皇(1846-1878年在位)。意大利人。原名马思塔伊—费雷提。任内阻碍意大利统一,并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支持者。1864年公布《现代错误学说汇编》,把一切反对教皇统治的学说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都列为“错误学说”。1869年召开第一次梵帝冈会议,制定了“教皇永无谬误”的信条。1870年意大利统一完成后,教皇国领地统一于意大利王国,其世俗统治遂告完成使命。

  4、梵蒂冈教皇国于1862年发行的教皇庇护九世铜章(下图)。直径43.00毫米,重34.70克。正面为教皇庇护九世(1846-1878年在位)的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圣经》故事及发行时间。

        5、梵蒂冈教皇城于1888年为纪念教皇在位十周年而发行的利奥十三世铜章(下图)。直径43.50毫米,重33.80克。正面为教皇利奥十三世(1878-1903年在位)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圣经》故事和发行背景。

  利奥十三世(Pope Leo XIII,1810-1903),梵蒂冈城意大利籍教皇(1878-1903年在位)。原名佩奇。1843年任教皇驻布鲁塞尔全权代表,1846年任佩鲁贾教区主教,1878年庇护九世去世,经过三次投票当选为教皇,称利奥十三世。在位期间对世俗权力问题坚持己见,在教会行政方面仍然强调教主集中统治,限制国家教会的权力并加强教皇使节的权力。但在其他方面有所创新。赞同发展科学,主张天主教会对科学采取开放态度,注意教会生活和对外传教活动,晚年政策僵化,对基督教民主主义更为冷淡。

        6、梵帝冈教皇城于1893年为纪念梵帝冈大教堂落成而发行的银章(下图)。直径40.00毫米,重28.60克。正面为教皇利奥十三世(1878-1903在位)侧面半身像,背面中心为梵帝冈大教堂正立面图,下沿为采用罗马字母书写的发行时间。

  7、梵蒂冈教皇城国于1895年发行的利奥十三铜章(下图)。直径43.60毫米,重38.60克。正面为教皇利奥十三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建筑及圣经故事。发行背景待考。

        8、梵帝冈教皇城于1903年为纪念教皇庇护十世即位而发行的铜章(下图)。直径43.70毫米,重36.60克。正面为庇护十世(1903-1914年在位)侧面半身像和登基时间,背面为传教士宣讲教义的场面。

  庇护十世(PiusX,1835-1914),意大利籍梵蒂冈城教皇(1903-1914年在位)。原名萨尔托。他所奉行的方针在三个方面引起争论:镇压现代派神学;反对天主教民主党运动;反对法国政教分离。庇护之所以反对天主教民主党运动,是因为他不容许天主教徒脱离教权控制而从事社会运动,逐步趋向于政治化。

  9、梵蒂冈教皇国于1924年为纪念庇护十一世在位十周年而发行的银章(下图)。直径:40.00毫米,重:29.00克。正面为教皇城教皇庇护十一世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建筑和发行背景及发行时间。

  庇护十一世(Pius XI ,1857-1939),梵帝冈城教皇。生于意大利德西奥,原名拉底。1879年起任神父。先后在米兰修道院任教,在安布罗斯图书馆和梵帝冈图书馆任职。历任教廷驻华沙总主教衔公使,驻米兰红衣主教、教皇。任内大力推广公教进行会,支持法西斯的侵略,反对共产主义。先后与墨索里尼、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签订合作条约。1934年承认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伪满洲国,后又支持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并发表《四十年》、《神圣救主》等通谕,反对共产主义制度。

        10、梵蒂冈教皇国于1925年为纪念恢复教皇国十周年而发行的银章(下图)。直径:54.70毫米,重:70.80克。正面为教皇庇护十一世侧面头像,背面为“丕平献土”时期的法国国王丕平和教皇斯蒂芬二世的对面头像。

  丕平献土,是发生于中古欧洲,促成教皇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公元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Pepin)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 为了酬谢教会相助, 两次出兵意大利。 公元756年,丕平(Pepin)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及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