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城市大脑”治堵

 太乙ocwfrzeutj 2019-01-02
新民2019元旦
杭州“城市大脑”治堵有啥妙招?  
解开拥堵指数下降背后的“奥秘”  
唐闻宜 王湘云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发布了“城市大脑”V2.0版本,这套系统每2分钟就能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一次扫描,实时感知在途交通量、延误指数、拥堵指数等7项“生命指标”,并对可能发生突变的交通趋势进行预警,为交通指挥人员调整交通组织、勤务部署等应对措施赢得时间。2016年,杭州曾在全国“堵城”排行榜中排名前列。而如今,这个排名已降到第30位。能让这座城市的交通状况发生这样可喜的变化,这其中“城市大脑”功不可没。
  “最强大脑”提升通行效率

  早在2016年10月,杭州市政府就公布了一项“宏大”的计划,将为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大脑”。而作为这项“超级计划”的首个应用,杭州将其首先落地在治理交通拥堵上。在杭州市民赵女士眼中,“城市大脑”改变的正是数据之间的距离。两年前,她从家到单位7.2公里的路程要经过15个红绿灯,早晚高峰开车大约需要30分钟,而现在平均提速近5分钟。“原先在这个路口堵到昏天黑地,而不远处另一个路口畅通无阻的现象很少见了。”赵女士说。

  据悉,自今年9月起,杭城高架道路的入口匝道便多了一张“新面孔”——AI信号灯。它可以感知高架道路主线通行情况,找到车辆流速和在途交通量的最佳配比方案,使道路保持较高通行效率。截至目前,杭州已有59个高架匝道应用AI信号灯,高架主线流速基本维持在每小时50公里,通行能力稳步提升。可以说,经“城市大脑”分析后调控指挥红绿灯,确实能给广大有车族带来更多的通行畅快感。

  为道路全天候“体检”

  相信在杭州不少打车族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出租车司机会通过一种手机软件,实时查看路况信息,并提前避开拥堵路段。而这款软件正是依托“城市大脑”为道路的定时检测而研发的,很多出租车司机都称它为变“聪明”的电子地图。  

  近日,在杭州市公安交通管理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上,一排排即时交通数据不断生成更新,让人眼前一亮。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大脑”V2.0就如同医院的“CT”,它能每2分钟为交通道路进行全天候体检,并以互联网地图、广播电台等为窗口,发布路况信息进行交通分流。此外,除了实时收集、发布路况为市民出行“提速”,“城市大脑”还可以自动发现城市道路上的110种警情,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全天候自动巡检。

  开通“绿色救援”通道

  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法律赋予救护车优先通行权。但在现实生活中,救护车优先通行权却屡陷困境。而今,“城市大脑”运用准确的数据分析,能以秒级速度为救护车开出一条“绿色救援”通道。就在前不久,一辆在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南路附近待命的120急救车,接到一个7公里外的求救电话。在“城市大脑”的护航下,这辆救护车沿途经过21个红绿灯路口,却没遇到一个红灯,一路畅通。

  据当天出勤的交警回忆,当急救车出发时,“城市大脑”在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了多种算法模型,反复推演,结合道路视频监控记录的各类车辆行驶速度,感知各类车辆的运行轨迹,为急救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据了解,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实现对“110”“119”“120”等救援车辆“一路护航”功能,通过对象发起、并行协作,在线实时构建、打通消防、医疗等“救援快速通道”,确保市民出行安全。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王湘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