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丨李德仁院士生日,12位院士、20位教授齐贺!

 zzDOCs 2019-01-02

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迎来80岁华诞。生日之际,业内院士、同行好友、同事学生,共32人集体发声,畅谈了他们眼中的李德仁,为李院士的生日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同行眼中的他


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院士为人很大度,他能够吸引和包容人才。他也能看准专业发展方向,紧跟行业热门,拿了很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能把这些项目发挥起来用于培养学生,希望测绘能多几个李德仁这样的人,我国测绘事业才能做大做强。


宁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院士是测绘科学家、教育家和活动家,为测绘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时刻关注国家需求,在向国家申请项目时,首先考虑国家需求。当项目做成后,不仅获得理论上的成果,还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国家需要的产品。


刘先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院士对测绘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测绘行业几次重大的发展都跟他有关。他也始终对测绘科教事业充满热情,从来不计个人得失,甚至在去年遭遇车祸后,腿脚有伤的他坐着轮椅还坚持报告,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张祖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院士不仅提高了测绘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而且推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把实验室建成了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测绘人才。


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院士是一位战略型科学家,始终站在国家层面想问题。他还是一位不停歇的学术创新思想家,从3S集成到地球空间信息学,再到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都是他不断创新的体现。


王家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院士是国内最早开始做空间数据挖掘工作的科学家,尤其他在空间数据挖掘理论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发挥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Goodchild


著名地理信息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他不仅为中国测绘学科贡献巨大,而且为全世界测绘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始终坚持一个方向,始终保持一支团队,始终重视集成研究,始终持续坚持创新,这是李院士的从研特点,也是他成功的路径。


程承旗


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李院士在快节奏的工作强度下仍能保持灵敏的思维,同时还不遗余力的提携、培养年轻人。


童小华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


李院士是一位富于创新,拥有战略思维与执着精神的杰出科学家。他提出的通导遥一体化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智慧城市运营脑等对测绘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荣兴

同济大学教授


李院士是一位思想开放、工作热情、视野开阔的科学家,他能够把测绘、遥感、大地测量等专业提高到国家层面考虑和发展,促进了测绘学科的发展。



同事眼中的他


窦贤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


李院士推动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等学科的发展,使得遥感技术学科成为了武汉大学当之无愧的最强势、最优势学科。


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


李院士通过在我国测绘学科前沿性领域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创新工作,为测绘事业的发展和测绘学科的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锐志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院士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在博士时期就拿出了可靠性理论,到现在仍然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他还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一视同仁且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学生。


杨旭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

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


李院士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除了每天坚持走一万步,还会参加重点实验室举办的晚会和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他只要在学校都会亲临赛场,为重点实验室队伍加油鼓劲。



学生眼中的他


龚健雅


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1988年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对于学科发展十分敏锐,宏观指导能力也非常突出。他对科研事业的执着值得每个人学习,只要是对国家、对学校、对学科有利的项目,他都会尽力组织实施。


程涛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1989年起师从李德仁)


虽然李老师年事已高,但他思想活跃,从空间数据挖掘,到智慧城市再到智能城市大脑,他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向科学高峰攀登。


陶闯


Wayz.ai创始人、CEO,

PPTV创始人、前CEO,知卓资本创始人

(1990年起师从李德仁)



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都是和李老师在一起。李老师推荐我到加拿大做访问学者,研究移动测量车,这改变了我人生轨迹。我的战略思维、待人处事之道和不间断的自我学习能力都深受他的影响。


孟立秋

慕尼黑工业大学前第一副校长

德国科学院院士

(90年代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学习了德意志民族最擅长的系统思维能力,并将其转化成一个个行动方案。李老师身体力行,因地制宜,一直在不断超越自己。


李清泉

深圳大学校长

(1993年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是方向型的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他教学生如何更宏观、更前瞻、更全面的判断研究方向。同时,李老师有非常强的好学精神,他会经常去听报告,走到哪就听到哪,哪怕跟他的研究没关系,他也会去听去学。


李朋德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1993年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能清晰地了解全球范围内的测绘技术现状,更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成为李老师的学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我只有将老师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之中,才能够回报恩师数十年来的栽培和关怀。


孙向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装备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文职将军

(2002年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战略性的思维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不仅影响测绘行业的发展,更对军队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张继贤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主任

国际测量师联合会副主席

(1990年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就是我人生的灯塔、学术的领路人,指引我在学习、科研、工作、生活的道路上坚定地行走至今。每当遇到到科研上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有李老师的指导,我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张良培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1993年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知人善任,会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术背景选择适合他们的研究方向。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舞台,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


万晓霞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教授

(90年代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是一位有远见、有视野、有气度的人生导师,在学院工作的建设以及个人专业的发展上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与帮助。


袁修孝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1991年起师从李德仁)


工作上,李老师是一位严谨认真的科学家;生活上,李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如同家人一般地关爱。


胡瑞敏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1994年起师从李德仁)


跟随李老师学习工作的24年里,每当我在工作上遇到了问题,李老师都会给予建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李老师一起学习工作,我真正体会到了“永不停歇的探索”的意义,这是这个时代最应坚守的科学家品质。


吴华意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5年起师从李德仁)


作为科学家,李老师格局宏大。作为教育家,李老师开放包容。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开放包容的执着态度,还有善于集成的理念,都为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开展科研活动树立了榜样。


王密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1997年起师从李德仁)


跟着李老师做研究是幸运的,因为在较短的时间内你就能站在较高的高度,看到整个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杨必胜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1999年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是一位具有前瞻性思维的科学家,他对于一切新的事物、新的技术、新的发展趋势都十分敏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学科发展方向,并注重如何与国家需求结合。


邵振峰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1年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会给我的科研方法和方向提出新的要求。我非常幸运有这样的导师,带领、鼓励和鞭策我去迎接一个个新的挑战。


张过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2年起师从李德仁)


李老师对学生的新想法总是乐于接受,他不认为自己的学生就必须要在自己的圈子里做事,激励学生有新想法新思路。



生日蜡烛已经点燃

祝福李德仁院士

80岁生日快乐!

祝愿您身体健康

为国家为人民为行业

做更多的事

完成更多的心愿!


除了同行、同事、学生眼中的李德仁之外,我们还为你带来了李德仁夫人朱宜萱教授亲笔撰写的独家丨朱宜萱:我与李德仁风雨同舟的51年 点击了解更多不一样的李德仁院士。


同时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李德仁院士80岁的生日祝福!



盘点|中海达2018大事记

关注|十大事件,地信人的2018

重磅 | 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关注 | 扬帆起航,中海达国际组织发布会顺利举行



祝李德仁院士生日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