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村民代表覃茂学销售柑桔的事迹
宜昌县小溪塔镇蔡家河村村民代表、一组组长覃茂学,靠诚实、信用和一股闯劲,成为远近闻名的柑桔销售能手、桔农致富的铺路人。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柑桔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品,是广大农民致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流通渠道不畅,桔农卖柑难成为农民致富新的障碍。正值年轻气盛,富有闯劲的覃茂学在思考:把广大桔农生产的柑桔推销出去,自己有收人,又解决了卖柑难,这不是两全齐美的事吗?于是,从一九九二年起他开始尝试推销柑楠桔,把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小产品变成大商品,使小生产与大市场实现对接,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已累计为周边村、场、农户推销柑桔10000多吨,近三年每年推销柑桔在1000吨以上, 产品销往内蒙、河北、河南、安徽等9个省30个城市,建立固定客商40多个,自己年获推销收人2万多元。 他成功了:开辟了一条柑桔外销大通道,开发了一个较大的柑植销售市场,引进了40多名柑桔购销客商。 然而,他成功的背后饱含着辛酸苦辣,拥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金秋十月,金桔飘香。每年这个季节是他最苦、最累、最忙的季节。许多外地客商初宜昌,人地生疏,他一接到电话就及时赶到高速公路出口上等候,有时一等就是一个通宵,又冷又饿,饥寒交迫。每到这个季节,他的家就成了招待所,妻子成了服务员、接待员、炊事员,成天为远道而来的客商洗衣、做饭,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1台车30多位客商,妻子一天做了十几餐饭,他们把房子和床让给客人,自己住油布蓬,使客人感到象回到家一样。有些客商数是少数民族的,风俗,口味不一样,他们都全力满足客商要求。河北保定客商陈宏琦因带资金不够,他果断为其垫付3万元现金。而这一系列的劳动都是无偿的。就是靠这一系列真诚的付出,感动、吸引着远方客商,使他家门庭若市,当地柑桔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许多外省客商不远千里来到宜昌,难免遇到许多困难。他把客商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去年,河北保定的一位客商运柑桔的车坏了,当时连续几天阴雨,他组织人员修车、守车,附近买不到所需配件,他自己掏钱租车到武汉购回配件才将车修好。这辆车坏了九天,覃茂学忙了九天九夜,晚上和客商-起唾在车上。在宜昌县找他买柑桔的客商车辆不论何时抛锚,他二话不说,主动掏钱请车牵引。极少数桔农刁难外地客商,一碗面条要价20块钱,他主动付钱。这些事例很多,外地客商对覃茂学有口皆碑。 覃茂学为人处事的秘诀,除了诚实、信用还是诚实、信用。桔农、客商和自己的利益尽量兼顾,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自身利益让步。去年河南一客商在丁家坝预购一车柑桔,该客商因意外原因而不能购买,农民的桔子又摘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每斤贴3分钱的差价,共贴现金600多元联系另一客户将这批柑桔销售出去。去年内蒙集宁市一客商在某村收柑桔,一些村民利用晚上在秤上做手脚缺斤少两,损害客户利益,客商发现后找到他,他连夜赶到现场,一家一户地将当事人从梦中叫醒,给他们说好话,讲为人处事的道理,使这些柑农受到启发和教育,补偿了客商的损失。 柑桔销售难在丰收年。每逢柑桔丰收年,许多桔农盼着他,而不少亲戚朋友也衷心希望他优先帮忙销售柑桔,他义无反顾地为大多数柑农着想。一九九七年,柑桔大丰收,他亲姐姐覃艳家里产柑桔30多吨,因销售不及时而烂了近10吨,那年覃茂学推销了1000 多吨柑桔,为很多桔农分了优愁,而未帮亲姐姐销售一吨柑桔。为此许多桔农受感动,在柑桔俏销时,哪怕别人给价高一些,也不受利益的驱动卖掉,而是等覃茂学去推销,个中原委溢于言表。 他为桔乡农民架通富裕桥梁时,他自己也走上了富路。他富而思源:认为这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他带来的机遇。因此,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积极带头缴纳各项税费,协助集体收缴三提五统费用,义务扶持帮助贫困户,多次见义明为在洪水中救人.....经各级党组织考察,去年七月一日被纳新为中共预备党员。他富而思进:随着事业的发展,外地客户增多,他决定投资5万元建一个以联络外地客商为主的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柑桔销售接待站,同时安排部分贫困人员就业,为桔乡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发表于《宜昌人大工作》2001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