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中经常提到二黄慢板、反二黄、西皮流水、摇板是什么意思?

 昵称30288565 2019-01-02

说说我的理解。😁

京剧是融合了徽调、汉调加以完善形成的。其中徽调以西皮唱腔为主,汉调以二黄唱腔为主,京戏以前被称为“皮黄戏”即由此而来。

京剧唱腔采用的是“板腔体”结构,如西皮原板、二黄慢板等。即:

用“腔”决定唱段的音乐旋律,或西皮,或二黄。

用“板”控制唱段的音乐节奏,或慢板,或快板。

京剧的腔调大类有四种:

1: 西皮。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主要用来表现较为欢快、轻松或急促、紧张的剧情,其基本旋律是上扬的。比如《失空斩》、《四郎探母》等戏,全剧只使用西皮一种腔调。

京胡伴奏定弦为63弦。

2: 反西皮。对应西皮唱腔的一种腔调。即为西皮唱腔的反调,反西皮较多用于悲伤、哀怨的剧情意境。一般戏中较少使用,最为著名的是《白帝城·哭灵牌》中刘备哭祭关张的两个反西皮二六唱段,以及《伍子胥·鱼肠剑》中伍员所唱“子胥阀阅门楣第”一段反西皮散板。

京胡伴奏同于西皮定弦。

西皮、反西皮腔调是源自徽调演变而来的。

3: 二黄。与西皮一样,也是京剧唱腔中最为常用的腔调。多用于表现舒缓、平静、稳重的人物情感。其音乐旋律基本是平滑且略向下的。适合表达苍凉、孤寂的人物心情。如《洪洋洞》之“洪三段”、三大“一轮明月”等,《二进宫》、《钓金龟》等戏则是二黄旋律一用到底。

京胡伴奏定弦为52弦。

4: 反二黄。作为二黄的反调,运用明显多于反西皮。反二黄腔调更突出悲怆凄惨、走投无路、伤感已极的人物感情。一般都是大段、成套运用。有两个基本运用形式:直起;或由二黄转入。前者如《碰碑》的“叹杨家”,《乌盆计》的“未曾开言”等,后者如《苏武牧羊》之“登层台”、以及《哭祖庙》、《朱痕记》、《钓金龟·哭灵》等。

京胡伴奏不同于正反西皮使用一种定弦,反二黄定弦已成体系,定弦为15弦。

二黄体系的腔调基本源自汉调并加以发展形成的。

5: 高拨子。相对于西皮、二黄不太常用。最具代表性的是《徐策跑城》,整出戏均是高拨子旋律,另有《野猪林》发配的“一路上”、《杨门女将》“探谷”等。

京剧的板式非常丰富,不同的板式主要是用来界定唱腔节奏快慢的。

其中以西皮唱腔板式最为全面。既有用来叙事的大段板式,也有二、四句的穿插性板式。主要有:

慢板(三眼)、原板、流水板、快板、导板、散板、摇板、跺板、二六等。

反西皮 由于使用较少,常用的只有二六和散板。

二黄腔调的板式基本等同于西皮。主要有:

慢板、原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跺板等。

反二黄一般只有慢板、原板、散板、。

高拨子基本等同于二黄。

另有一些板腔体以外的特例,最为常用的是旦角的“南梆子”,不论《望江亭》里的“只说是”还是《霸王别姬》里的“看大王”,基本是固定、独立的一个唱腔结构。另有新创的汉调二黄“我魏絳”、徽调“亲儿的脸”等。

海派戏《扫松下书》中还有一种仅此一见的唱腔结构------“清江引”。极少运用,一般都是以反西皮收尾。

另外说明一点,样板戏新创了很多全新板式,如“吟板”、“滚板”等。最经典的当属《奇袭白虎团》中王团长的“二黄流水”,也就是脍炙人口的“趁夜晚出奇兵”。

传统戏原本没有二黄流水板的。

挂一漏万,抛砖引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