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并不是你会了多少道题,记了多少知识。学习是以知识为载体,去提升自己成长自己的一个途径。五维同化学习法,也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它更是一种学习思维的训练,是一个孩子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过程。 一、 什么是同化? 同化原是生物学用语(吸收),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了广义的“同化”概念,就是将客体变成主体的一部分。比如说,我们每天吃饭,食物被吸收了,也就是我们人体同化了食物。 同化学习,就是我们不认识的字,不会的知识,后来学会了,把它纳入到我们大脑的知识体系中,被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所同化了,融为一体。 同化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是借用学生大脑的原有知识吸收新知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加工”的过程。本质说,就是运用“旧知识”解释“新知识”的过程。就像我们教师的的教学过程一样,上课都是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就知识,然后,导入新课。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在学科教学中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新、旧知识联系是新知识学习的关键。 孩子学习很用功,成绩却提高不了,您着急么?一位来自辽宁省鞍山市第八中学高一·7班的学生小王,上次考试是年级的689名,家长把孩子送来学习,希望孩子能提高到年级的400名。老师通过对孩子的情绪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这五个维度进行了分析调整,仅仅上了十节课,这次期中考试,小王一跃考到了年级的116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刘热生五维教育”为国内首创教学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研究的专业教育机构,已经为无数学子插上了奔向理想高等学府的腾飞翅膀,解除了无数家长的无奈与困扰。热诚欢迎想解决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等各种教育问题的家长,添加微信lrswwjy201801免费咨询! 二、 原有知识固定点 新知识就像一艘船,驶入了我们大脑的知识港湾里,要想把它纳入到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就需要有一个锚桩,把“新知识”这个小船固定住,这个锚桩就是我们学过的“旧知识”,我们称它为原有知识固定点。 我们运用原有知识固定点(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同化学习的过程。 1. 那么,我们选取什么样的“旧知识”作为“新知识”学习的原有知识固定点呢? (1)要选择你头脑中最熟悉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学习的固定点。 (2)要选取头脑中与新知识最相似的“原有知识”作为固定点。 (3)要从多维度去为新知识寻找原有知识固定点。 (4)要以同类、同性质的相关知识作原有知识固定点 。 三、如何同化学习? 下面我以语文的“字”为例,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同化学习的过程: 1. 原有知识固定点的植入 (1)要熟练掌握简单的独体字独体字: (原有知识固定点) 一笔 一 乙 丿(pie) 二笔 七 丁 九 人 儿 力 几 二 十 厂 刀 …… 三笔 …… (2)熟练掌握基本笔画 横 竖 撇(丿) 捺点 横折 竖勾 竖提 …… 2. 同化学习过程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方式来进行同化学习的训练,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达到高效学习。 汉字加一笔,变成新字:(同化学习) (1) 一 :二→三 土 士 干 于 十→ 土 士 干 千 七→乇→毛 厂→广 丁→于 亍 (2) 口 :中 →申 日(曰) → 旦 旧 目 白 由 甲 田 电 申 (3)人 :个 →介 不 大→太 犬 天 夫 夭 (4) 木 :本 未 末 术 札 上面的汉字的例子,看似一种学习方法或说是学习策略训练,实际上,这是一种思维的训练。由旧知识延伸、拓展变成新知识,这就是创新,创造。这是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孩子未来最可贵的一种能力。 反过来,我们再看一下“逆向思维”,每个新知识(新字),都是固定在旧知识(你所熟悉的字:一、口、人、木)上的,这就是同化学习,也是高效学习的一种方法。 四、五维同化学习思维训练 五维同化学习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有了这种思维能力,孩子的学习就会一劳永逸,触类旁通。 同化学习,首先要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那么什么是相似呢? 相似=相同+不同 (1)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找不同→就是要同中见异,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比如:图片训练 (找不同) 文字训练 { 免,奂} (2)找相同,就要异中见同,能够拨开迷雾,一针见血,找出问题的共性和本质核心。 (3)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其实,万事万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万变都不离其宗。建立联系就是要融会贯通,要全面不偏颇。这实际上是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重组和完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人的性格,这是一种能力,一种行为习惯。 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引导而并非是讲授。 例如:“你看一看这个字和之前的字有什么区别呢?”,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经常这样提问,相信孩子就会养成主动研究每个字与每个字之间的关系。相反,如果直接讲授,例如“你看这两个字不就是差一个‘横’吗?”,像这样的讲授就无法推动学生思考。 五维同化学习法,是一种高效学习的方法,不仅理论上遵循科学规律,更重要的是在操作中注意细节。 另外,学习是多因一果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老师除了在孩子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上去关注孩子,更要重视孩子的情绪状态。 孩子的情绪状态,贯穿着孩子学习的整个过程,从开始启动学习→学习的过程→学习结束。良性的循环,会促进孩子学习的热情和效率;而恶性的循环,则会毁掉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乃至于让孩子厌学,辍学。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承担,有所规划。孩子的学生时代,除了增长学识之外,更重要的史学会自己成长。祝福我们的孩子都能够自信、智慧的成大、成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