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食欲不好,检查后医生诊断抑郁症,手机居然是罪魁祸首!

 长沙7喜 2019-01-02

“不没收,不打骂让孩子自觉不玩手机必须先明白他的诉求。”

前几日,后台有妈妈留言求助:

求救小编!!我家孩子13岁,特别喜欢玩手机游戏,抱着不撒手!虽然我们也会制止,但是他还是会利用一切时间偷偷玩,无心学习。最近,他突然瘦了很多,没有食欲,老师也说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我们带着去医院检查,本以为可能是肠胃有什么问题了,可结果居然被诊断出轻度抑郁症!我们感觉天快塌了!医生说建议让孩子少玩手机,多社交,户外运动,可孩子一点都不配合。现在我们全家都要崩溃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沉迷手机是许多父母当下最头疼的问题。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可是经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有什么难题、不开心也不当面交流,放在心里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

此外,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没有动力”,每天超过1小时,3-4年后注意力将会落后于同龄人一大截。

长时间玩手机还有以下危害:

1,引发很多眼部疾病,导致近视成灾,影响就业。

2,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不听课,学习成绩下降。

3,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交际能力差。

4,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5,游戏里打打杀杀,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美国《纽约邮报》专栏作家娜奥米·沙佛·莱利在她的新书《成为父母:数字时代下的育儿问题》中提到,去年她曾委托某机构在全美范围内做了一项调查。

针对孩子使用科技产品的情况询问了约400名家长。

结果显示,家中最年长孩子年龄在6岁以下的家长中有30%的人表示,孩子花了太多时间盯着电子屏幕。

家中老大年龄在7-12岁的家长中有56%这样认为。

而老大年龄在13-17岁的家长中,则有62%认为孩子看屏幕的时间太长了。

孩子的手机网瘾怎么办

●不要只考虑没收手机

由于我们的惯性思维误区,认为只要为孩子排除诱惑,他就能专心学习,提高成绩。但我相信很多家长没收了手机发现孩子还是无法专心学习。

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先放下对手机的焦虑,耽误孩子学习的从来都不是手机,而是孩子未曾被满足的心理诉求,所以千万别片面带看这件事。

●读懂孩子的诉求

造成网瘾的原因有很多,在柴静的采访中不难发现,90%的原因都是没有家长“没有好好沟通”家庭环境的糟糕,造成了孩子去网络世界里躲避。

同时,许多孩子沉迷的游戏的原因是游戏所带来的新鲜感、刺激感让孩子得到了满足,比起一道难解的数学题,孩子更愿意去玩10分钟不用思考的游戏。

所以,无论是沟通也好,寻找学习的避难所也罢,这一切背后的原因是家长必须找到的,剥离手机与学习、家庭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不再拿学习作为与家长交换的筹码!

●找什么来替代手机?

找到了孩子的诉求,满足诉求你就能很好地替代手机。你可能会说,让孩子多去阅读我陪孩子一起运动应该就能让孩子舍弃手机了吧?

其实光有替代是不够的,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工作一天回到家,你第一件事情是不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这时候你让拿阅读替代玩手机的孩子怎么想?

“妈妈都在玩手机,凭什么我要看书?”

所以,环境的影响和替代法应该是并行的,我们常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就是家长以身作则的力量,最后这关键一步可千万别在家长这里栽了跟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