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带一路·名城——马尼拉

 陆一2 2019-01-03



地名由来

        马尼拉,他加禄语为 Maynila,英语名称为 Manila,全称马尼拉大都会(Metro Manila),简称马尼拉。

        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马尼拉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享有“亚洲的纽约”之美誉。关于马尼拉地名的由来有这样一种说法:16 世纪中 叶,在现在古城遗址的附近有一个依河面海的栅堡。这座栅堡及附近居住着一个名叫德家乐的水上民族,是马来移民的后裔。当时,除了栅堡附近有稠 密的居民区,其余地方均是荒凉的旷野,蔓生着一种藤本白花的植物,德家乐民族称其为美尼勒,他加禄语为  Maynilad。美尼勒城以此得名,意即“那里有花的地方”。西班牙殖民者侵占美尼勒城之后,把它定为殖民地首府,大 兴土木,加以扩建。当时的总督黎牙实比稍变其音,将之改名为 Maynila,即马尼拉。


 

区位

  马尼拉北接巴伦苏埃拉,南邻马卡蒂市和帕西市,西濒马尼拉湾,东靠 圣胡安。马尼拉距离亚洲大陆约 1300 千米,西距黄岩岛约 339 千米,北至吕宋约 239 千米,西南至南沙群岛约 755 千米。

 

历史

  马尼拉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0 年前。据考证,澳大利亚的土 著居民最早发现吕宋岛并迁移过来,成为马尼拉最原始的居民。随后,马来人和波利尼西亚人也在此定居。

  因为与中国的直接贸易往来,汤都王国在明朝中后期迅速繁荣起来。 1485—1521 年,文莱帝国的博尔基亚王室利用汤都王国与中国明朝的繁荣贸 易,在其附近建立了马尼拉王国。之后,马尼拉王国成为文莱帝国的卫星国,每年向其进贡。随着阿拉伯、印度以及东南亚商人的涌入,伊斯兰教在马尼 拉王国得到迅速传播。




  1571 年 6 月 24 日,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征服者米格尔?洛佩兹?德?黎 盖斯比(Miguel López de Legazpi)从马尼拉登陆,入侵并占领了菲律宾,然 后在马尼拉市中心、巴士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台。自那时起,马尼拉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统治当局的首府。1565—1851 年期间,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大帆船贸易(Manila-Acapulco Galleon Trade)持续了三个世纪之久,促进了欧 洲、非洲、拉丁美洲、太平洋岛屿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经由马尼拉被运到印度、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中国的丝绸、印度的 宝石、东南亚的香料也经此地被运到欧洲各地,欧洲和北非的红酒和橄榄则 经由墨西哥被转运到马尼拉。

  1754—1763 年间,欧洲爆发七年战争,马尼拉成为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争夺对象。1762—1764 年,马尼拉进入英国统治时期,在此期间,当地爆发了多起反抗英国统治的起义,最终,英国遵照《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1763)退出,马尼拉再次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898 年,美国人攻陷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对菲律宾的统治,随后又征 服了附近的尼格罗族,把四周的乡镇和地区并入马尼拉,使马尼拉逐渐扩大。 1901 年 7 月 31 日,马尼拉被辟为菲律宾的特别城市,成为了美国统治菲律宾的基地。1941 年,设立大马尼拉市。

  1941 年 12 月,美军撤出马尼拉,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随后日军兵不血刃地侵占了马尼拉。1945 年 1 月,美军从莱特湾出航,在林加延登陆吕宋岛,同时,美军第 11 空降师登陆纳苏格布,直指马尼拉。攻入城内的美军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日军撤退过程中,对马尼拉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和屠杀,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建筑被毁,有 12.5 万多菲律宾人民遭到杀戮。1946年 7 月 4 日,菲律宾正式独立,将马尼拉定为首都。1975 年,成立马尼拉大 都会发展委员会,自此,马尼拉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商埠。

 


地理

  马尼拉总面积约 638 平方千米。2015 年,总人口约 1044.4 万 人,占菲律 宾总人口的 10.5%。

  马尼拉位于吕宋岛西部,马尼拉湾东岸、帕西河的入海口。帕西河横贯 全城,全境几乎都是由帕西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平均海拔 16 米。马尼拉地 处太平洋台风带和纵横交错的断层之上,历史上曾遭遇过几次致命的地震,1645 年和 1677 年的两次地震几乎摧毁了整座城市。为了抵御地震的频繁侵 袭,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殖民者建造了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马尼拉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于地处赤道附近,终年气温变化不大, 基本介于 20℃—38℃之间。但是,其空气湿度相当高,每年的 12 月下旬至次 年 5 月为旱季,其余时间则是气候比较温和的雨季,6—9 月盛行台风。

  马尼拉市分为 16 个区,帕西河南北两岸各划 8 个市辖区:帕西河以北的辖区包括岷伦洛区、奎阿坡区、三巴洛区、圣米格尔区、圣尼古拉斯区、圣塔克鲁兹区、圣塔梅莎区和汤都区,帕西河以南的辖区包括王城区、艾米塔区、马拉提区、帕可区、潘达坎区、港区、圣安礼布基区和圣塔安娜区。

 


经济

  马尼拉是菲律宾的经济中心,经济活力在菲律宾五大城市中排名第三。 马尼拉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工业企业,企业类型主要有纺织、榨油、碾米、 制糖、烟草、麻绳、冶金等,产值占全国的 60%。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重要交 通枢纽和贸易港口,全国出口货物的 1/3 和进口货物的 4/5 集中在这里。同时, 马尼拉还是菲律宾金融、零售、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的主要中心。

  马尼拉港是菲律宾最大的港口,是菲律宾重要的国际航运港。马尼拉港 有两家港口公司,即国际集装箱码头服务公司(ICTSI)和亚洲集装箱码头公司(ATI)。ICTSI 码头公司侧重于国际集装箱运输,ATI 码头公司主要从事菲 律宾国内运输。

  马尼拉还是菲律宾主要的出版中心,马尼拉公报(Manila Bulletin)总部 设在王城区;马尼拉时报(The Manila Times)、菲律宾星报(The Philippine Star)等著名新闻出版中心总部设在港区。菲律宾最古老的中文报纸——中国商业新闻(The Chinese Commercial News)总部设在岷伦洛区,该区也是世界 上最大的唐人街,是菲律宾商业和商务活动的中心。


 

文化

  马尼拉是“亚洲最欧化的城市”。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印度文明、中国 文明和中亚古文明的基础之上,融合西班牙和美国的西洋文明,形成了东西 合璧的文化特色。马尼拉是菲律宾的文化中心,拥有大量的博物馆。华人博物馆是马尼拉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记录了华人在菲律宾奋斗的历史。

  由于受西班牙文化的影响,马尼拉居民大都笃信基督教,罗马天主教徒 占总人口的 93.5%,另外还有菲律宾独立教会的信徒、倪克里斯托信徒、新教徒和佛教徒。马尼拉通用语言为他加禄语,官方用语是英语。



  马尼拉拥有多元文化的民族风情。马尼拉人既传承了亚洲人的勤劳与朴 实,又吸收了西班牙人和美国人的轻松与活泼,东西合璧,形成了独特气质。 他们性格随和爽朗、能歌善舞、热情奔放。马尼拉民族服饰颇具特色。男子国服名为“巴龙装”,是一种丝质衬衣,绣有抽丝镂空图案。女子国服叫“蝴蝶服”。饮食也反映出多元文化特色,常用的椰奶源自马来祖先,中国特色的 烤乳猪很受欢迎,另外有不少西班牙风味美食。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装饰漂亮、 富有特色的集尼车。这种车起源于美军二战吉普车,车身进行改装,加上富有个性的装饰。集尼车成为马尼拉街头的一大景色,为城市添了不少色彩, 也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经济的交通工具。

        马尼拉还汇集了众多高等学府,菲律宾国立大学(创办于 1908 年)、德拉萨大学(创立于 1911 年)、圣托马斯大学(创办于 1611 年)和雅典耀大学(创立于  1859   年)号称“菲律宾四大名校”,皆建在马尼拉,其中圣托马斯 大学还是菲律宾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


 

旅游

  旅游业是马尼拉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马尼拉每年可以迎来大约 100 万 名游客。

  马尼拉是一座富有浓郁热带情调的城市,也是东南亚地区著名的旅游胜 地,城内可供游览的名胜很多。位于马尼拉市中心的黎刹尔公园,占地 58 公 顷,原名鲁纳达公园,后来为纪念菲律宾的民族英雄黎刹尔博士而改名为黎 刹尔公园。马尼拉大教堂是马尼拉最古老的罗马天主教教区,王城区的圣奥古斯丁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建于 1981 年的椰子宫是一座 两层楼高、六角形屋顶的菲律宾式的典型建筑。褐色屋顶由椰木板构成,立柱用的是椰树干,砌墙壁用的砖由椰果毛壳的纤维混合高强度水泥制造而成。 在马尼拉还有一条著名的罗哈斯海滨大道,它沿着海岸从南往北笔直延伸, 长达 10 千米,是从机场进入市内的必经之路。罗哈斯大街是为纪念战后的第 一位总统曼努埃尔?罗哈斯?阿库纳(Manuel Roxasy Acuna)而命名的。该 街道道路宽阔、椰树夹道,两旁高楼林立,宾馆、夜总会等热闹异常。这里融合了东西方的许多特色,外来的旅游者都要到这里领略一番典型的马尼拉 风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