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集训|“名人”蹭热度,理应“名”于“言”

 心本心123 2019-01-03

自媒体时代,不少人喜欢借名人名言发表言论,甚至杜撰出数量庞大的“名人语录”,比如“白岩松说”“哈佛校训”“莫言语录”等等,其中不乏内容积极、富含哲理的文字。对此,莫言曾多次在微博上发声:“很多文章的金句是我写不出来的,这些作者不要长期隐姓埋名,这么好的作品归到莫言名下,让我占了多大便宜啊,他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孩子领回去。”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思维导写/

这是一个有关“蹭热度”的作文命题。这几年的确有不少较真的读者,以及相关涉事方,比如白岩松、柴静、莫言、孟非等人,都发现并批判了这种甚嚣尘上的网络“蹭热度”行为。关注这一文化现象,应该是该命题的题中之义。

 

同时,这一事件中,涉及诚信、自信、浮躁、借助外力、急于求成、版权意识、法律维权等多个时下比较有热度的话题。命题材料表述的着力点稍有变化,就可能意味着写作的侧重点会有变化。所以,这一事件不光是“蹭热度”的极好的命题材料,也是可以灵活命题的极好材料。

 

该命题材料中,首先用“甚至”一词,引出并强调了自媒体时代“蹭热度”行为甚嚣尘上的现象,然后引用莫言的语言对此事做了有倾向的评价。那么,考生就要明确,本次作文的任务就是对“蹭热度”现象做出评判,而且最好做出与莫言立场相近的评判,而非其他。

 

而本次作文的难度恰在于对莫言的回应的准确解读。也许考生从材料中读出的是莫言的谦虚、真诚、不居功,等等,但这都不是莫言对“蹭热度”现象的看法。其实,莫言的回应中,态度是含蓄的,希望也是明确的:“他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孩子领回去。”也就是说,莫言并不认同“蹭热度”行为,对此做出了委婉的拒绝和批评。而“名言”,也理应“名”于“言”,而非“名”于“人”。考生如果据此立意,效果自然更佳。

/立意解读/

立意时,考生应注意到,材料其实涉及三方行为:自媒体方蹭热度,名人方表立场,隐含其中的读者方随大流。但是,立意需要明确的前提也在这里,即事件主体究竟是谁?不能是名人方,命题人借他们的立场暗含了对事件的基本情感倾向;也不能是读者方,如果没有读者随大流的追星行为,新兴创作者也许就不会想做个无名英雄了,但这只是隐含角度,写作对象如果是读者,那读者就真是“躺着中枪”了。所以事件主体必须是自媒体方。考生写作之前需要认真思考、梳理的是以下一些问题:“无名英雄”们“蹭热度”的行为何以发生?是对还是错?如果错,他们应该怎样做?这样做有现实基础吗?等等。

 

由表及里,挖掘动机原因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向到多向,由表层到深层的。为了揭示最理想、最深刻的本质,考生面对材料呈现的对象,需要由对象的基本信息入手,纵向思考,深入挖掘,也可横向联系,多面拓展,通过不断多重多向的分析,来见微知著,探究出事物、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或者产生的条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说理要使人信服,需要具备三种要素:见识、美德和好意。如果说美德和好意不容易从话语中听出来或者看出来的话,那么见识的深浅却是大多数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的。

 

对该材料叙述对象做横向联系,我们就会发现,如今“蹭热度”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称号,二三线明星借一线明星炒作,王宝强离婚事件刚曝光,便有一部翻拍该事件的电影《宝宝别哭》,电影仅用 5 天时间就放出杀青照,等等。而如果纵向深入挖掘,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者动机,就会发现它们趋于一致的地方:当事方缺乏存在感、自信力,他们都有快速获得知名度的强烈愿望。这种横向联系同质材料和纵向深入挖掘本质的论证方式,会使真相浮出水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②正向引导,提供合理方案

说理不是捏紧拳头,而是摊开手掌。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尊重异见者表达其观点的权利与自由。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说,“在所有的自由中,我最需要的是知情、说话、凭自己的良知说话的那种自由”。所以,我们无须与异见者争执吵闹,而是要与对方“一起”讨论,共同辩明事理。

 

当我们在发现对方错误后,更要有包容的气度,甚至要表现出极大的真诚度,在与对方的共同讨论中,提出事情往正常发展的合理方案。在阻断别人这条路的同时,要给别人指条明路,不能让别人无路可走。

 

对该材料中“蹭热度”行为做出否定的判定甚至分析其危害后,我们需要帮助这些想要成名的自媒体人想点办法。比如,我们可以联系一些已成名的作家的成长路径给他们参考,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明白作品的影响力其实需要作品的实力来支撑,写作需要的是沉潜,当然也需要信心;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个巴掌拍不响,作品的价值需要读者的评判,于是,我们也可以借此给广大读者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呼吁读者朋友应给予原创者更多的鼓励,要关注作品本身而非一味关注作品的名气;甚至还可以委婉建议那些名誉受损的名人,给这些成长中的写作者更多的包容,等等。

/佳作示范/

对“蹭热度”说不

◎ 重庆南开中学 曽佳琳

 

公众人物时常被扣上一顶帽子:一些被大众熟知的话是他说的,一些成为茶余饭后谈资的事是他经历的……莫言就多次受到此类事件的困扰。有些人把自己的文字挂在莫言名下,那原本传播速度像蜗牛一样的文字便借着莫言的热度,乘风而行,传遍大江南北。他们或许还在为这样的成就沾沾自喜,却全然无视自己靠名人蹭热度的做法,是不正当的行为。

 

蹭热度的行为似乎很流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因为盖茨比是上流社会的社交明星,于是那些与他素不相识的人为了拔高自己的地位,活在由别人羡慕的眼光织成的大网里,就四处宣扬盖茨比与自己的交情,演绎了虚华又可怜的命运。而小说《复活》 中,聂赫留朵夫“蹭热度”的结局更加不堪,他借声名显赫之人的影响力,对小官吏施压,帮助自己为玛斯洛娃辩护,得来的却只是一场败诉。我们看到,虽然这些蹭热度的行为可能在短期内提高某一事件或某一个人的知名度,但它的效用是很难持久的。当事人可能会借此瞬间置身于浮华与艳丽中,但那也仅仅是个膨胀的彩色气球,轻飘飘的,并且一触就破。

 

可曾记得,沈从文正是在“乡下人”的“北漂”生涯中,坚持书写着湘西那方独属于自己的伊甸园,终于向世人呈现出“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当下那些有天分的创作者,何不静心沉潜创作的内力,静待花开?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美,不在多言;作品之质,不在热度。作为读者,就应该去发现真正有意义的文字,而不是对没有热度的作品零容忍。“名言”,也只应“名”于“言”。《大学》中写道:“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广大读者要凭借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作品,而非根据热度来选择阅读。如果有一天,热度成为衡量作品的标准,那将是文化领域的一大劫难。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这是纪伯伦对人类的告诫。不知名的作家语录本应旨于抒发内心的感想,好的文字本该缓缓与内心碰撞。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应该保持宁静与平和,淡泊与纯粹,对蹭热度说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