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一生留下的两句名言,只知其一,也要知其二

 渐华 2019-01-03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是宋代重要的政治家,范仲淹在朝堂上,贡献最大的就是在抵御西夏和主持庆历新政中的作为。但他对后世留下最多的,却是他的人品,和他所倡导的气节。

欧阳修在为他写神道碑时说道:“公少有大节,慨然有志于天下。”范仲淹本人常自诵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此名言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但除此之外,范仲淹的另一句名言也是同等的重要,那就是:“作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此二句名言是互补的,私罪是指所谓的贪赃枉法之类,如果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而斤斤计较个人的富贵与升黜,害怕政治上犯公罪,不务求个人操守的清白,不能坚持作官的原则,在贪浊的社会和官场里,就必然是私罪可有,而公罪不可有。

这两句名言正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官员,尤其是台谏官的楷模。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仕途中屡受打击和挫折。但君相对他的贬黜,反而成全了他的被贬责者的清誉。在不存在“文死谏”的情况下,特别是范仲淹本人,成了一面不计升沉祸福,只论是非曲直的大旗。古代的儒家学说向来都是崇尚名节的,而名节也会作为一种匡时济世的重要手段。但在专制统治中,却又决然筛选和宠爱转风使舵之人,曲学阿世之士,这二者是相互矛盾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却也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儒家学说的强烈影响,君主们一般不会公开说明自己就是喜欢没有名节之士。

宋代对范仲淹的评价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朱熹所言,说,“至范文正方厉廉耻,振作士气”,“本朝惟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至范文正时便大厉名节,振作士气”。范仲淹一生都在为国家而活,本人对宋朝士大夫名节观的发展和振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在我们接触到的第一句名言,大都是从课本上学来的,但要了解范仲淹这个人,对第二句话的名言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