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与物》的第一章《宫中侍女》非常详细地探讨了这幅画。霍尔的《表征》里也解析过这幅著名的绘画。
按照福柯的视角,这幅画的主题应该是表象。所谓表象,是指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可以是各种感觉的映象,有视觉的、听觉的以及嗅、味觉和触、动觉的表象等等。表象在一般人中均会发生,由于视觉的重要性,大多数人都有比较鲜明的和经常发生的视觉表象。委拉斯开兹通过视觉表象将一个有序的表象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没有被表象出来的是表象的功能,是安置这些表象并使他们成为自身客体的、既进行统一又进行被统一的主体。在画中,虽然表象的产生(画家)、被呈现的客体(模特)、表象的捕捉者(观画者)这三种表象功能都成功地表现出来,但不包括行为本身。画家没有在绘画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如果他正处于作画的过程中,他将消失于他作画的大画板框架后。但在画中,他不在工作,他停留在作画过程之间,使他能被我们——观画者看到。”同样,模特不是在作模特的行为中被呈现出来,相反却成了观画者。观画者不再是观察这幅画,而成了被画的客体。于是,这幅画的主要诡异之处就表现在“表象表象性行为的不可能表象”。
如果他正处于作画的过程中,他将消失于他作画的大画板框架后。但在画中,他不在工作,他停留在作画过程之间,使他能被我们——观画者看到。”同样,模特不是在作模特的行为中被呈现出来,相反却成了观画者。观画者不再是观察这幅画,而成了被画的客体。于是,这幅画的主要诡异之处就表现在“表象表象性行为的不可能表象”。
这种扭曲的力量来自古典时期的知识配置,表象的世界是世界被扭曲以后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们对表象世界的认识来自对相似性法则的崇拜,为此,福柯归纳了与相似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