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揭牌。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东川兼任。自1月1日起,该法庭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受理相关案件。 昨天上午,在周强监誓、罗东川领誓下,知识产权法庭全体法官面对国旗和宪法进行了庄严宣誓。 罗东川生于1965年10月,重庆市人,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他长期在法院系统工作,是目前最高法最年轻的副院长,他也是一名纪检干将。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罗东川有着丰富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经验,他在上周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我是在80年代后期到法院工作,接触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知识产权案件,1993年北京建立中国第一家知识产权审判庭,我也到这个庭工作。2000年,最高法院设立民三庭,即知识产权审判庭的时候,自己也加入了这个庭负责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工作”。 在北京法院系统工作期间,罗东川曾主持审理了多个重要的知识产权案件,涉及微软、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等国际大公司,获得一致好评,推动了司法制度的完善。他也收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十大人民满意的法官”等荣誉。 罗东川曾撰文回忆了一些重大版权案件的审判工作——
在对一些重大典型案件进行总结后,罗东川主编和参与主编了《知识产权名案评析》《知识产权法律分解集成》《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精选》等著作,在知识产权理论界、司法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2000年,罗东川进入最高法工作,曾任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等职。2015年调任中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副部级),多次公开解读中纪委的新举措,公布重大案件的最新进展。 2017年5月,罗东川出任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去年7月重回最高法,成为最高法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副院长。此番他再度兼任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庭长,也体现了最高法对知产法庭的重视。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去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同样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法负责人曾表示,知识产权法庭作为最高法的审判机构,在裁判中可以直接体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理念,同时最高法本身有指导、确立司法政策,制定司法解释的职责,未来针对知识产权类案件将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罗东川在此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就是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 同时,设立知识产权法庭有利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对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的依法平等保护,促进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设立之初,内设第一审判室、第二审判室、诉讼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等四个机构,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民事和行政上诉案件。 通过实现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将为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