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为什么”(中医唐略)

 枕月 2019-01-03

有一段时间,果果特别喜欢问“为什么”。

孩子都会有好奇心,所以问题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起初,我会直接给他答案,但后来,我发现,还没等我回答完,他的注意力已经转移了。

我这才意识到,他陷入了一个“问为什么”的怪圈。


于是,当他再问“为什么”的时候,我就反问:“你说为什么呢?”

于是他开始思考,并试图解答。

慢慢地,他问为什么的频率就少了。

当然,偶尔也还会问,但每次都是我们一起观察、探讨,互相启发,才把这个问题解决,慢慢地,他的注意力也集中了。


我们小时候,老师都鼓励我们多问“为什么”。

于是,很多孩子就使劲儿发问,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的孩子以经常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为荣。

这股风气还催生了一套畅销书,叫《十万个为什么》。



但我总觉得这很无聊,问“为什么”当然是有必要的,但首先是问自己,而不是想起一个“为什么”就去问别人。

问自己,是在激发自己思考,锻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别人,只是为了轻松获取答案,这与乞讨何异?

当然,这也不是让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遇到问题一味苦思冥想。

《礼记》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该与人交流的时候还是要交流的,注意,是交流,而不是索取答案

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有一句很有名的话:


“交流使人智慧,一切都是启发。”


我们现在看到,有的孩子那么喜欢问为什么,也无非就是想直接获得答案,自己既可以免于思考,又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爱思考。

有人甚至想买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一次性地把答案批发回家。

这样一来就养成了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懒于思考,却爱表现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他有时候跟颜回同学唠叨了一整天,但颜回都是唯唯诺诺的,点头称是,从来不参加讨论,更别说提点儿自己看法和意见了,孔子还以为他很笨呢。

后来才发现,颜回回去后,会根据老师所说的,反思自身,并能对孔子讲的东西有所阐发,他这才发现,颜回其实一点儿都不笨。

颜回就是一个一点都不爱问为什么的学生,也不爱出风头,但他能把老师教的东西落到实处。

他这种学习的习惯很好,所以,孔子一直称赞他。


《医学传心录》开篇就讲:


“学医之法,切不必先问人。”


为什么呢?

后面讲了很多,简而言之,就是每个人对医学的理解有浅有深,有不同的角度,问者和答者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就无法沟通,还不如自己格物致知,熟读精思。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被孩子问“为什么”吧,有人被问得快要发疯,气急败坏;

有人被问得无可奈何,只好胡言乱语;

有人被问得大量查阅资料,最后自己成了百科全书,而孩子依然那么爱问为什么。

那种更好呢?

我看,还不如拐个弯,让孩子的好奇心启发他自己思考;让他们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马上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做家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是向导,可以是同伴,可以是助手,而绝不是提供答案的机器。


文 | 唐略

唐略微信:tanglve20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