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ell|16S挖掘饮食、微生物及宿主自身免疫之间的机制联系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03

近日,《CELL》子刊《Cell Host &Microbe》发布了一篇揭示饮食、微生物及其对自身免疫宿主的影响之间的机制联系的文章。文章利用16S rDNA测序和分析探究高纤维食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后者介导自身免疫反应的机理。接下来,让华银测序君带大家来看看这篇影响因子高达17的大作 -《A Diet-Sensitive Commensal Lactobacillus Strain Mediates TLR7-Dependent Systemic Autoimmunity》。


研究背景

西方生活方式中低纤维和高脂肪成分的饮食特点,对肠道微生物群落有很大的影响。而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能介导粘膜和全身免疫反应,其组成的改变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浆细胞树突状细胞(PDC)介导的Ⅰ型干扰素(IFN)为特征的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性淀粉(RS)是一种能抵抗小肠消化的纤维,其发酵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SCFAs, 丙酸和丁酸,它们是肠道微生物区系对宿主免疫的关键介质。文章通过16S rDNA测序(V4区域扩增,MiSeq,PE250)和动物实验挖掘饮食、微生物及其对自身免疫宿主的影响之间的机制联系。


动物模型分组

注:外用咪喹莫特在不易发生TLR7过度信号转导的小鼠中能诱导狼疮样疾病


研究发展过程


研究结果

肠道微生物加剧了狼疮相关的死亡率和病症


为了评估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文章以两种方式抑制肠道微生物的生长:使用广谱抗生素(ABX)处理的TLR7.1 Tg小鼠和无菌(GF)小鼠。这些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生存率,减少了脾肿大和肝肿大,回肠和脾脏中I型IFN基因表达减少,且血液中Ⅰ型IFN分泌减少。在两种模型中, pDC在脾脏、肠系膜淋巴结、派尔集合淋巴结(MLN)也被抑制。


以上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和TLR 7依赖小鼠自身免疫系统密切相关。为接下来为作者在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中找出潜在的驱动狼疮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狼疮易感小鼠中乳酸杆菌发生数量增加和移位


狼疮易感小鼠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WT SPF 小鼠相比,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改变, 其中包括里氏菌(L.reuteri)、丝裂弧菌属菌和理研菌科菌。有趣的是,狼疮易感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成比WT 小鼠有更多的多样性和不同的成分。IMQ处理的WT小鼠粪便微生物在多样性和个体分类上与TLR7.1 Tg小鼠的群落结构相似。同时,研究发现只有乳杆菌发生易位。接下来,文章研究丰富的肠道细菌群落是否在全身自身免疫中起作用。


TLR7.1 Tg小鼠中丰富的细菌群落是可转移的,并加剧了狼疮相关发病机理

文章将TLR7.1 Tg小鼠与WT SPF小鼠同笼混样7周,发现共同居住后转移了大部分在狼疮易感小鼠中富集的细菌类群。同时,同住WT SPF小鼠的细菌移位也类似TLR7.1Tg小鼠。


随后,将TLR7.1Tg小鼠盲肠内容物转移至WT SPF小鼠中,发现WT SPF小鼠出现了更严重的脾肿大和肝肿大,并增强了I型IFN基因在脾脏和回肠中的表达,pDC在脾脏和MLN中积累。盲肠微生物转移进一步增加肠道渗漏,并恶化肾脏疾病。


以上结果表明,狼疮易发小鼠的肠道微生物是可转移的,并能加剧全身自身免疫功能。


L. reuteri加重红斑狼疮机制

前文描述中,L.reuteri和L.johnsonii在发生移位的乳酸杆菌占菌种优势。为了去测试是否能够使自身免疫病恶化, 作者从TLR7.1Tg小鼠中分离出来的盲肠内容物(L.reuteri和L.johnsonii)分别对WT SPF小鼠进行每天灌胃,同时外用IMQ。结果表明,仅接受L.reuteri处理后,WT SPF小鼠脾与肝的肿大均增加,I型IFN基因在脾和回肠中的表达增加。小鼠贫血和肠道通透性恶化。


抗性淀粉(RS)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减少L.reuteri移位


研究发现RS喂养的TLR7.1Tg小鼠与年龄匹配和性别匹配但未被RS喂养的TLR7.1Tg小鼠相比,L.reuteri的丰富度降低。有趣的是,不同类群之间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组成都未受到显著影响。且RS能减少TLR7.1Tg小鼠MLN、肝和脾脏的细菌移位。


抗性淀粉(RS)抑制狼疮相关死亡率和发病

相较于未喂养RS的狼疮易感小鼠,喂养RS的狼疮易感小鼠会导致较轻的器官肿大和Ⅰ型干扰素基因表达,并使Ⅰ型IFN水平正常化。 此外,RS喂养小鼠中的Th17、中性粒细胞和CD44+ T细胞均恢复正常水平。


同时,RS喂养还降低了脾脏和肠道中促炎分子的相对表达水平。这表明RS具有全身抗炎作用。重要的是,RS还显著降低了肾脏免疫功能。


这些数据支持在狼疮发病前进行饮食干预,足以预防先天炎症和狼疮样疾病的发展。


抗性淀粉(RS)诱导的短链脂肪酸(SCFAs)体外抑制L.reuteri生长,并介导体内自免疫

肠道微生物对抗性淀粉(RS)发酵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SCFAs), 丙酸和丁酸。文章发现,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SCFAs都能抑制了L.reuteri的生长。并且,提供SCFAs给狼疮易感小鼠后,模型中 L.reuteri诱导的效应均被减轻。总之,以上所有证据,证明了抗性淀粉(RS)发酵到SCFAs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改善了狼疮易感模型症状这一结果。


总结

目前的研究强调了饮食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在自身免疫发展中的相关性,并确定了病态性生长与疾病表现之间的联系。如今慢性免疫疾病的迅速上升与现代饮食中的重大变化并行。缺乏膳食纤维,可能会影响基因易感个体的免疫途径。最终导致全身炎症的发生。通过饮食或其他有针对性的方法改善肠道微生物,通过抑制病变来恢复体内平衡。在将来,无症状但又免疫倾向的个体可能受益于根据其微生物组成量身定制的个性化饮食。


华银健康高通量测序

自2013年组建以来,华银中心已建设有Illumina NextSeq 500、HiSeq 3000、MiSeq和Ion torrent等高通量测序仪组成的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服务平台,可提供涵盖exosome miRNA、exosome lncRNA、exosome circRNA在内的外泌体组学以及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微生物组学、表观组学、免疫组学、核酸与蛋白互作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各种测序服务和高级生物信息分析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