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看到这一段,大家应该不陌生吧,这是千古美文《醉翁亭记》的开篇。提起滁州不能不提《醉翁亭记》,提起《醉翁亭记》就不得不提作者欧阳修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毫不客气的说欧阳修是当时宋代的文坛领袖。  欧阳修当时名满天下,却也难免树大招风,在欧阳修的一生中曾经两次陷入“乱伦”丑闻,让他的声名遭受到重大打击。第一件就是所谓的“盗甥”事件,就是诬陷欧阳修与外甥女通奸。欧阳修的妹妹出嫁不久就守寡,张氏前妻遗一女,欧阳修可怜她们,将她们接到家里抚养。其外甥女长大成人后,嫁与欧阳氏远房侄子欧阳晟。但这个外甥女不守妇道,与家仆私通,被人告发。此案在受理时被欧阳修的政敌钱明逸利用,迫于钱明逸淫威之下这个外甥女竟然说欧阳修和她有私情。不仅如此,她还控告欧阳修欺占了她娘家的财产。此事一时震惊朝野。经过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让这位一代名臣为之蒙羞。显然,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将欧阳修置于死地而后快。尽管仁宗赵祯不相信欧阳修会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并多次作出批示,表明态度,但此时欧阳修朝中的对头,大臣钱勰却借此事在朝野上下大肆攻击欧阳修。宋仁宗没办法只好将欧阳修贬到滁州。 由于这次“乱伦”谣言的影响,又一起“乱伦”谣言在欧阳修的晚年应运而生了。这次比上次那个“盗甥”事件严重的多,因为这次谣言的女主角竟然是欧阳修的儿媳,这也就是所谓的“私从子妇”事件,说的是欧阳修与儿媳妇乱伦事件。这次事件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欧阳修的妻弟薛宗孺。薛宗孺犯了事,受到弹劾,薛宗孺本来希望欧阳修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为他开脱,欧阳修却上书要求及时处理。薛宗孺大为光火,就向御史中丞彭思永揭发说,欧阳修和儿媳妇吴氏有染。彭思永和另一位御史蒋之奇共同上书,参劾欧阳修。司马光在《涑水纪闻》记载:“士大夫以濮议不正,咸疾欧阳修,有谤其私从子妇者。御史中丞彭思永、殿中侍御史蒋之奇,承流言劾奏之。之奇仍伏于上前,不肯起。诏二人具语所从来,皆无以对,俱坐谪官。先是之奇盛称濮议之是以媚修,由是荐为御史,既而攻修,修寻亦外迁。其上谢表曰:‘未乾荐祢之墨,已弯射羿之弓。”欧阳修为此气愤填膺,大骂这种栽赃的行为非常卑鄙,为了自己的清白,欧阳修连上九道奏折请求皇帝严查此案,并要求蒋之奇拿出证据来,欧阳修的亲家吴充也上表请求调查,为自己的女儿洗刷污名,宰相韩琦也出面力保欧阳修。作为诬告人的蒋之奇当然拿不出证据,只好承认是这是道听途说的谣言。宋神宗于是下诏将御史中丞彭思永贬斥为黄州知州,将监察御史蒋之奇贬斥为太常博士,前往道州收酒税去了。欧阳修虽然赢得了清白,但是经历两次“乱伦”谣言的打击之后,便已心灰意冷,淡薄仕途。熙宁四年,也就是1071年,欧阳修致仕归隐颍州。第二年,欧阳修逝世,谥号文忠。 欧阳修一代名臣,却遭政治对手以“乱伦”谣言的极端攻击,实在是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