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至11月26日,应我的小连襟邀请陪同北京姑妈一同游览宜兴的善卷洞和竹海风景区以及阳澄湖的莲花岛风景区。初冬的宜兴,气温在8-18度之间,恰似十月小阳春。虽然天气有点雾气弥漫,但不失那种让人留恋的江南晚秋风光。枫叶正红,银杏金黄,绘成秋色斑斓的绚丽风景画卷。还有那令人神往的善卷洞景观。
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从古到今,胜景似绣,游人如织,历代名贤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的诗文石刻。
我们一行于24日下午三点钟来到善卷洞景点大门的,此时在大门前还有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往返。我们在善卷洞景点大门前合影留念,而后继续往里走。此时,一处宽广的石阶前方一片翠竹,在翠竹相拥中间的一块刻有“万古灵迹”的巨大石刻十分醒目,有两位游客正在拍摄。我们走过主题展馆后,就沿着螺湖的岸边向善卷洞广州向走了过去。此时,在平静如镜的螺湖中间,一尊仙女的雕像呈现在我们面前,水中倒影清晰可见,我在这处少见的景致前,拍摄了三张照片。当我们走到对面的湖岸边,在“野人谷”的场地,正演员们在用煤油吹火表演,获得周围游客们的阵阵掌声。此时我们已经来到善卷洞前,只见一块书写有“先游中洞,再游上洞;后游下洞和水洞”的石刻提示,我们就按提示顺序观赏。
入口在中洞。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中洞塑有多尊观音菩萨的雕像,让人多了一份敬佛的神秘感。而后我们进入上洞,在上洞进口处墙壁上有荣毅仁的“百病消除”的题词。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摄氏度,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潺潺,落地汇成水潭;顶部石乳,倒映潭中,奇异天成。在石油壁上有 “福寿”、“洞府”等石刻。我们进入下洞,下洞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和小亭。一幅瀑布壮观景象呈现眼前,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我们在此乘游船,继续游览。轻舟一叶,荡漾其间。“水晶宫”清晰可见,当小船行到水洞尽处,顿觉“豁然开朗”。真是别有洞天,让人赞叹不已。
善卷洞风光旖旎,胜景绣巧夺天工。这次宜兴行,我带的是佳能单反相机,用的是女儿最近新购的16——300的原装镜头,因第一次试用,不太熟悉其功能,拍摄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今天发表的是宜兴行的第一篇日志,本人准备发表四篇系列日志,力争图文并茂地展示给朋友们欣赏,共同分享美丽的宜兴晚秋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