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19-01-03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筋脉弛缓,肢体活动不利或软弱无力,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视物昏渺,日久目盲,甚或出现暴盲。

(4)可结合相关疾病的理化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成人NMOSD诊断标准(IPND,2015)

AQP4-IgG 阳性的 NMOSD 诊断标准

(1)至少1项核心临床特征

(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阳性(推荐CBA法)

(3)排除其他诊断

QP4-IgG 阴性或 AQP4-IgG 未知状态的 NMOSD 诊断标准

(1)在1次或多次临床发作中,至少2项核心临床特征并满足下列全部条件:1)至少1项临床核心特征为ON、急性 LETM 或延髓最后区综合征;2)空间多发(2个或以上不同的临床核心特征);3)满足 MRI 附加条件

(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阴性或未检测

(3)排除其他诊断

核心临床特征

(1)ON

(2)急性脊髓炎

(3)最后区综合征,无其他原因能解释的发作性呃逆、恶心、呕吐

(4)其他脑干综合征

(5)症状性发作性睡病、间脑综合征,脑MRI有NMOSD特征性间脑病变

(6)大脑综合征伴有NMOSD特征性大脑病变

AQP4-IgG阴性或未知状态下的NMOSD脑MRI附加条件

(1)急性ON:需脑MRI有下列之一表现:1)脑MRI正常或仅有非特异性白质病变;2)视神经长T2信号或T1增强信号>1/2视神经长度,或病变累及视交叉

(2)急性脊髓炎:长脊髓病变>3个连续椎体节段,或有脊髓炎病史的患者相应脊髓萎缩>3个连续椎体节段

(3)最后区综合征:延髓背侧/最后区病变

(4)急性脑干综合征:脑干室管膜周围病变

注:NMOSD: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AQP4-IgG:水通道蛋白4抗体;ON:视神经炎;LETM: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

(二)证候诊断

1.湿热浸淫证:视物模糊,逐渐加重,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直至不辨人物,甚至不分明暗,可伴有眼球转动痛、压痛,而外眼轮廓无异常。肢体痿软,身体困重,或有发热,口苦咽干,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本证在单一脊髓受累患者中多见,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可出现。

2.阴虚火旺证:双目胀痛干涩,视物昏渺,日久目盲,甚或出现暴盲,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口干唇红,腰膝酸软或瘫软无力,眠差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本证多在急性期出现。

3.肾亏血虚证:视物昏蒙,眼干涩不爽,下肢麻木无力,腰膝酸软,甚则步履全废,或四肢痿软,筋脉拘急痉挛,或二便失禁,舌淡红,少苔或苔薄白,脉细数。本证多在恢复期出现。

4.肝郁气滞证:双目胀痛,转动痛,压痛,视力下降,四肢无力,胸闷太息,口苦胁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本证在单一视神经受累患者中多见。

5.气血亏虚证:视物昏花,双下肢痿软无力或肌肉萎缩,头晕耳鸣,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本证多在恢复期出现。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急性期以实证为主,湿热浸淫证、阴虚火旺证和肝郁气滞证为常见证候,其中湿热浸淫证多见于单一脊髓受累患者,肝郁气滞证多见于单一视神经受累患者,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重症者表现为呼吸急促或无力、心悸胸闷、呃逆等,当以扶正固脱为要。

恢复期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治疗以益气补肾养血为基本治法。

1.湿热浸淫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1)推荐方药:四妙散加减。苍术、黄柏、川牛膝、苡仁、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伸筋草、豨莶草、川萆薢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选穴:睛明、球后、四白、太阳、风池、华佗夹脊穴、悬钟、太溪、足三里、解溪、阴陵泉、膀胱俞、内庭。

②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1)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生地黄、牡丹皮、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谷精草、沙苑子、女贞子、牛膝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选穴:睛明、球后、四白、太阳、风池、华佗夹脊穴、悬钟、太溪、三阴交、然骨、照海、行间。

②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肾亏血虚证

治法:补肾益血

(1)推荐方药:虎潜丸加减。龟甲、生地黄、知母、黄柏、牛膝、锁阳、当归、川芎、杜仲、续断、补骨脂、木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选穴:睛明、球后、四白、太阳、风池、华佗夹脊穴、悬钟、太溪、复溜、肾俞、足三里、悬钟、曲骨、关元、血海。

②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清热

(1)推荐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薄荷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

①选穴:睛明、球后、四白、太阳、风池、华佗夹脊穴、悬钟、太溪、肝俞、期门、合谷、太冲。

②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

(1)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茯苓、远志、熟地、山茱萸、炒枣仁、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①选穴:睛明、球后、四白、太阳、风池、华佗夹脊穴、悬钟、太溪、足三里、关元、气海、血海、膈俞。

②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康复训练

卧床期间,加强护理,患肢处于功能位,进行早期康复(被动或主动运动),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针对吞咽困难的患者,针对性地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三)西药治疗

急性期病变累及延髓或颈髓,病情进展迅速,可参考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2016年颁布的《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

(四)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忌肥甘厚腻之品。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禁止口服食物和药物,给予吞咽训练。

2.情志调护:重视情志调护,避免情志波动。

3.症状调护:视力障碍患者做好防摔工作,肢体感觉迟钝者应防止冻伤、烫伤,二便障碍者需要观察尿量和大便情况,累及呼吸功能者,需密切观察呼吸和脉搏情况。

4.起居调护:避免洗浴时水温过高、强烈阳光下高温暴晒。若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时,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加重骨质疏松及股骨头负重。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拟订。

治愈:肢体活动正常,视力、视野基本恢复。

好转:肢体痿弱好转,症状改善,视力、视野部分恢复。

未愈:肢体痿软和视力、视野均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1.视力视野检查:通过眼科检查。

2.神经缺损症状评价:通过神经科检查。

3.复发情况评价:通过年复发率评价复发情况。

4.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通过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量表评价。

参考文献:

[1] ZY/T001[1].1-94,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8-39.

[2]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37-845.

[3]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3):155-166.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牵头人:高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要完成人:

周 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高 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况时祥(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唐 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常静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