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结构·技术】重庆市唯一国家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探秘

 zhaxx 2019-01-03


重庆本土装配式建筑企业示范基地

涪陵中科大厦

由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与重庆中科大业合作打造

获批了重庆市唯一的

国家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


该建筑在建造过程中

节约了5%成本,节省了1/3工期

在粉尘、噪音、废水和建筑垃圾等方面

降低80%以上污染

它是如何做到的?


中科大厦


今天,就带大家探索

其中隐藏的“技术奥秘”



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内隔墙体系


中科大厦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采用清水混凝土饰面,不铺贴任何饰面材料。并且,大厦建筑所需的钢梁、钢柱以及楼板、楼梯、内外墙板,甚至楼内的卫生间全部都在工厂内生产,建筑工人只需将这些构件进行吊装和拼装。



该建筑预制楼梯115跑、预制卫生间沉箱144个、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3074片、预制清水外墙板1893片,装配率达到82.68%。它是国内首个采用钢管约束混凝土外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与外挂清水混凝土PC墙板维护体系的重点示范建筑



建筑标准层以上的内隔墙都是采用最新的轻钢龙骨灌浆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内隔墙体系,不仅防水防火隔音,墙中可任意变化电线线路,甚至还可以改变房屋格局。此外,超高性能混凝土装饰板也是该建筑的特点之一。


建筑工人在吊装构件


运用BIM技术 螺栓连接精准到毫米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化的工具

中科大厦整体修建

都应用到了该项技术



中科大厦全过程、全专业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传统的绘图技术是二维的,而BIM技术就是将设计图变成三维。



比如,在钢框架部分采用BIM技术建模,能对建筑内的复杂节点进行优化,随后导入外墙板模型进行节点核查,发现误差,及时调整。这个技术可以精确到每个连接点,甚至每个螺栓,都能一一对应。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三维扫描仪进行分阶段检测验收,生成的点云数据,能核查施工误差,并协商调整。



利用BIM技术,实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生产、运输、装配、运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协同工作,解决了传统施工无法解决的难题。通过方案设计、BIM校核、深化设计、生成加工图,到生产指导、成品三维检测、反馈设计、最终顺利完成等环节,保证了装配构件的生产及安装精度。



如果按照传统预制构件信息管理,都是由人工手写或喷涂编码,信息量少,还易错,保存时间也短。BIM技术则可以追溯质量信息采集、仓储运输信息采集、数据及时传输、构件信息跟踪等等。从生产阶段,到运输,到安装,验收,每个过程的数据都实时推送。这个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了模型、数据信息与项目管理的有效结合。



中科大厦实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施工更简便。工人用工减少65%,工期缩短1/3,施工受天气影响因素小。同时,该建筑比传统建筑施工成本低5%以上,水泥及混凝土用量减少48%,粉尘、噪音、废水和建筑垃圾等方面都降低污染80%以上,建筑产业化建筑节能指标可达80%以上


(来源:重庆商报,BIM学社,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