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毛,从未远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流浪?

 xiaomanmanjun 2019-01-04

1943年3月26日 - 1991年1月4日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每次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橄榄树》时,总是会想到她的词作者——三毛 。


1943年,三毛出生于四川重庆,原籍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陈懋平,3岁那年,她嫌“懋”字不好写,自更名为陈平。后取笔名三毛,英文名ECHO。


1949年随父亲移居台湾。幼年期的三毛即显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因健康原因休学,由父母亲自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进入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作旁听生,1967年,三毛离开台湾,远赴西班牙。三年之中,先后就读于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歌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图书馆工作。1970年,三毛回国在台湾文化大学德文系和哲学系任教。


1973年,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开始了她人生中最灿烂的一段。1979年,夫婿荷西意外身亡,对三毛的打击巨大。1991年1月4日在医院中去世,官方认定为自杀,但是民间对这一点说法则置疑纷纷。特别她那些忠实读者,更是不愿意相信,那个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三毛,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毛,用她的文字,用她独特的选择,留给世人一个难解之谜。她的父亲曾这样说过:“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她的母亲这样评价她:“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作家梁羽生对她的评价:“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


‘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斯人已远,芳韵悠然。三毛,用她记录生活的文字,曾那样真切而深远地影响了一代人。那本书是讲她在撒哈拉大沙漠里生活的故事,她开饭店,她悬壶济世,她沙漠观浴,她白手起家,一切是那么遥远陌生,却有是那么新鲜有趣。


三毛没有驾照就敢大摇大摆的在撒哈拉开车,去澡堂看撒哈拉的女人们怎么洗澡,去抓鱼来卖,结果自己花更高的价钱来吃自己捉的鱼,还有他们的婚礼,以及她对荷西解释的中国菜肴,有一个三毛这样的女人陪在身边,无论走到哪里,即使是沙漠也不会觉得无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