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

 潇潇雨ekg9m5f4 2019-01-04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如有必要复习故事背景,请把下列链接毛起点:

00:00 / 00:00
重新播放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00:00 / 00:00
重新播放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在密州工作的第二年,苏轼仍然坚持创作,不停地发状态和朋友圈。只不过,他的写作重心,已经由诗逐渐转向了词。

虽然诗和词都是用来演唱的,但相比之下,词却显得十分活跃。

苏轼的词,实际上是从在杭州工作起,正式实现的自我突破。他曾经给好兄弟鲜于同学写过一封信《与鲜于子骏》,推荐其点读自己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信中说: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竹以为节,颇壮观也。

这里面有几个值得重视的细节。一个细节是,完全没想到苏轼这种文化人,竟然也会说“呵呵”。另一个细节是“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意思是要叫一位猛男拍手顿足演唱自己的作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气势的场面。

这里有一个故事背景。作为词这种文体,向来都是小美女拿着小道具演唱的。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这样将柳永和苏轼的词作品进行对比: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能这样不按照常规出牌,引导得潮流都为之转变呢?不妨一起围观苏轼创作于大宋熙宁八年七月的这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处拍黑板,这是一首苏轼豪放词的处女作,是有史记载的第一篇。

当时,距离密州不远的辽,凭借武力,胁迫大宋割让了七百里土地。“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的声音,在大宋的土地上激荡。“给老子弄!”苏轼在这篇文章中,满怀着追随太守,杀敌报国的决心和态度。

当然,除了这种大气而夸张的作品,苏轼也在密州写了不少贴近生活的词。比如,那首写作于大宋熙宁九年秋天、被大宋宣传部推荐传唱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在他的《苕溪渔饮丛话》中说:

“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当然,苏轼也写了十分悲情的词。比如他在大宋熙宁八年正月,为妻子王弗逝世十周年写的悼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世间的情,莫过于此。

大宋熙宁九年(公元一千零七十六年),十二月。苏轼的工作发生了变化。中央组织部安排他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的身份,担任河中府知府。

在和新上任的密州新知府周翰完成工作交接后,苏轼开始了行程。经过安丘,然后在除夕之夜,遇到大雪天气,晚上在潍州住宿。第二天继续赶路。在到达济南时,弟弟苏辙已经去了首都。三个侄儿冒着大雪,出来接待叔爷,让苏轼十分感动。

这是间隔七年后,两家人在一起吃到的一次团年饭。

这个时候,国家政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安石已经在去年十月份,第二次被罢免宰相职务,离开京城。他的铁杆粉丝吕惠卿、曾布等,也先后下台。老百姓各种议论,认为“又要变天了”。

这是一个机会。苏辙没有来得及等到哥哥,就带着自己写的《自齐州回论时事书》,到首都去给皇帝建议去了。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给他带来了运气。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应天府判官。

苏轼在济南逗留了一个多月,然后继续进京,苏辙出城迎接。兄弟二人一起走到了帝都开封城北边的陈桥驿,突然收到了一份文件,改变了之前的职位,任命苏轼为许州知州,同时还明确要求,不准苏轼进京。

不准进京?苏轼吃了一惊。继而又淡然了下来,这一准又是因为所谓的党派之争。无所谓了,我又不沾惹谁,听组织安排,不去就是了,不至于整死我。苏轼这样想。

由于大儿子苏迈这时候刚好娶妻办酒,苏轼就在京城东郊的范镇住了一段时间。四月份,两兄弟一起,沿着汴河往东,到达南都(商丘)。一道去拜见了担任南都留守的老师张方平。五月份,苏轼终于到达徐州。

完全没想到,这个徐州竟然十分不错。虽然比不上杭州,但比密州好多了。

这个地方地处水陆要冲,依山临河,风景十分漂亮,尤其是产业兴旺,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基本上没有扯皮的,群众懂得感恩,且知道奋进,素质很高。在这个地方工作,生意比较清淡,最理想不过了。苏轼有着说不出的欣喜。

不料,在徐州的好日子没过上几天,麻烦事情来了。

这一年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曹村发生决口,洪水泛滥,不可收拾。八月二十一日,洪峰到达徐州城下,城池危在旦夕。苏轼不顾个人安危,亲自靠前指挥,安排手下干部分段负责。九月二十一日,水位已经涨到二丈八尺九寸,一直不退,就快漫过城墙了。情况十分危急。

于是,就有那些十分怕死的有钱人,开始出城避难。眼看就要引发恐慌,苏轼果断挡在门口,表示:“众志成城,大家必须留下来,齐心协力抗洪。如果跑出去,绝对死在半路。”然后亲自到达武卫营,把驻军首领叫出来说:“危难时刻,军民鱼水情,人民需要你们的时候到了。”于是,部队官兵和广大群众一道,参与抢险救灾。在城里挖了十五个大坑取土,修建堤坝,洪水硬是被挡在了城外。

这一次洪灾,竟然持续了七十多天。城外,已经成为一片汪洋,波浪中,到处都是尸体。不少人被困在了树上和山头。苏轼安排小船,把这些人接到城中避难,同时还安排工人,开凿清冷口,把大水引入黄河故道。十月十三日,一场大风后,洪水终于消退。

抢险救灾成功,苏轼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了一首《河复并序》: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

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

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吾君仁圣如帝尧,百神受职河神骄。

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苏轼率领群众抢险救灾取得重大胜利,群众十分感恩,且赞不绝口。消息很快就传到神宗皇帝赵顼的办公室,皇帝一拍桌子,下了一封表扬信《奖谕敕记》:

敕苏某。省京东东路安抚使司转运司奏,昨黄河水至徐州城下,汝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害,遂得完固事。河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堤溃东注,衍及徐方,而民人保居,城郭增固,徒得汝以安也。使者屡以言,朕甚嘉之。

挨了一顿表扬。苏轼充分运用好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改建了防洪工程,还新建了四处木结构的护岸,并填补了救灾时挖出的十五个大坑。

群众给苏轼赠送的锦旗,挂满了办公室的墙壁。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没有比得到群众和上级认可更高兴的事了。于是,那几个月付出的牺牲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去付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