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苦笋帖》“用笔速度较快,挥洒自如,且增加了提按对比,比如‘笋’与‘常’,二字反差鲜明,但无论其速度变化还是轻重变化,都基本上控制在中锋运行的状态上,故其线条细处轻盈而不弱,重处厚实而不拙。其次,字形上也相应增加了外形轮廓大小对比和内部空间疏密对比。整体性观照,则全文上疏下紧、上轻下重、上放下收,形成一种‘两段式’的视觉感受,这种章法形式颇具特色,极显‘个性’”。 《苦笋帖》通篇“用笔婉丽,出规入矩,未有越于法度外畴”(明代项元汴跋语)。点画粗细浓淡,结字大小正斜,线条柔中寓刚,神采飞动。挥写时的动作犹清晰可按,如“茗”字,草头逆势起笔,取险成势,“茗”字下部偏旁“名”字果敢铺毫,尤其“口”字写为两个点,神完气足,可闻金石之声。作品于不经意中,体现了书家深厚的功力。寥寥十四字,在钩连拗铁、简洁捷速和惊绝的笔画中,给人感受到的不仅是跳动流淌的旋律、非凡的气势,还译读到了书家知茶、爱茗之情,又需要茶(《苦笋帖》亦被称为怀素“乞茶帖”)。书伴茶香,怡然自得。可谓“香茶苦笋异常佳,帖中感惠留佳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