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老中医,探秘中西医的区别,进来看看这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半梦书斋 2019-01-04

人类在50岁以前,其实很少生西医所定义的“大病”。最多就是感冒、发烧、头疼、牙疼、拉肚子、红眼病、口腔溃疡、皮外伤等等小问题。这些抑制一下炎症,就基本可以自愈。但这些在中医来说,多数是身体的预警信号,必须彻查某个循环系统,不然小疾有可能累积发生质变,或者在自我调整能力下降的时候爆发。

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快速缓解症状,满足及时行乐才符合大家的需求。中医这种“戒律清规”偏多,天然草药抑制时效又很少立马见效的,肯定不会是少发“大病”人群的首选。比如伤风感冒,中医要求“捂”,即使热得难受也不能吹风,不能用凉水洗手,清淡饮食,休息七天后上班。

但打点滴却是,打完感觉不那么痛苦了,又可以吹空调、上班、聚餐、泡吧……“现代人”宁可相信“现代细菌学”,哪管以后洪水滔天……而到了中老年时期,“大病”爆发时,修复系统就比青壮年时难多了,毕竟“机器磨损”严重了。这时候没遇上“名医”,估计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生活上未必真能遵守中医的“戒律清规”。而化学制剂的抑制作用却“立竿见影”,先把血糖、血压降下去,又能继续行乐,不管那么多了……在过度医疗的中国,大家总认为医疗是保命的重要手段。

其实人类至少繁衍上百万年了,医疗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作用并非想象那么大。所以现阶段快速抑制,又少“戒律清规”的西医肯定是大家的首选。但是业界有一句话:“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医主要是“养”,虽然效果慢一些,但是病好了之后基本是没有什么后作用的,小病西医,“内伤”还是用中医来慢慢调养的好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