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与中国哲学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1-04

“中国是否有哲学?”这向来是一个很大的争议。在此我想引用人大哲学系教授张志伟先生的看法来阐明我的立场。他认为,西方哲学一定属于思想,但思想不一定非要采取西方哲学的形式,它完全可能走另一条路,例如中国哲学之路。所以从广义来说,中国有中国哲学。

“《周易》是否属于中国哲学?”则是另一个争议。从哲学的定义来看,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哲学就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而“易”是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与反思中总结出来的关于变化的规律。如果仅从历史的线索来看,“易”是中国哲学的第一个思想范畴,由“易”推演出的符号系统,就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由此看来,《周易》属于中国哲学。

那么,本文将要探讨的是,《周易》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一、“易”是中国哲学的第一个本体范畴

在大部分人看来,《易经》像是一部卜筮之书,或者停留在抽象肯定的层面,所以可以说,《易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和人文思想的主题尚未得到充分的展开。但我更倾向于,卜筮仅仅是《易经》的形式载体,而不是其本质和主流。

《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易经》中的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类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二、阴阳是中国哲学最早用来解释世界的基本概念

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与连续性。中国哲学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许多哲学家运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了他们的辩证思想,如《易传》提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把宇宙的演化视为一系列生成、转化的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普遍认为,《易经》的基本符号:阴(--)与阳(-),应源于对天地方物的抽象和模拟,正如《易传·系辞下》所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因此,阴与阳是对宇宙间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两种不同事物和属性的反映,如男与女、刚与柔、上与下、左与右、雄与雌、黑与白、寒与暑、等等。高亨先生曾经说过:“阴阳两爻的创造反映了古人认识到宇宙事物的阴阳良性矛盾对立的现象,这是古人对宇宙事物的初步分析,也是他们的辩证法观点的初步体现。”

可见,无论是构成《易经》的基本要素阴和阳两种符号,还是由阴阳符号每三个重叠而生的八卦经:乾、坤、离、坎、震、巽、艮、兑,以及由此进一步形成的六十四别卦,都是对客观存在着的物象的概括和反映。

三、《周易》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哲学与文化源头

受历史条件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易经》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不可能是清晰的、深入的、具体的,但它毕竟是从整体上对世界做出的一种把握,因此,这种认识就必然是全面的、系统的。而正因此意义上,《周易》,尤其是《易经》,并不专属于一家一派,也不仅是先秦诸子之学的源头,而且还是整个中国文化的综合源头。

综上所述,《周易》是我们的祖先对物质世界整体的认识和直观的把握。《周易》本身是固有理性的,而当今打着《易经》的名义出现的许多迷信内容,则是后人附会的结果。《周易》的本质,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体系息息相关的。

参考资料:

①《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②《先秦哲学的意蕴——中国哲学早期重要的概念研究》,孙熙国著;

③《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也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张志伟著;

④百度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