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2015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1-04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15·上海)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

A. 还原性B. 氧化性C. 漂白性D. 酸性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

解答:解: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使溴水褪色,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侧重考查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注意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2.(2015·上海)与氢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电解质是( )

A. 硫酸铜B. 氢氧化钠C. 硫酸亚铁D. 二氧化硫

考点:硫化氢.

分析:A、CuS不溶于酸;

B、H2S和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C、FeS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D、SO2和H2S发生归中反应.

解答:解: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

A、CuS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故CuSO4能和H2S反应生成CuS沉淀:CuSO4+H2S=CuS↓+H2SO4,且硫酸铜为电解质,故A正确;

B、H2S和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H2S+2NaOH=Na2S+H2O,无沉淀生成,故B错误;

C、FeS不溶于水但溶于酸,故FeSO4和H2S不能反应,故C错误;

D、SO2和H2S发生归中反应有硫单质生成:SO2+2H2S=3S↓+2H2O,但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FeS不溶于水但溶于酸,故FeSO4和H2S不能反应.

3.(2015·上海)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2010-2015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A. 操作I中苯作萃取剂

B. 苯酚钠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C. 通过操作II苯可循环使用

D. 三步操作均需要分液漏斗

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分析:用苯萃取废水中的苯酚,进行分液得到苯酚的苯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苯酚钠,苯与苯酚钠溶液不互溶,再进行分液操作,得到苯与苯酚钠溶液,苯可以循环利用,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得到苯酚,经过过滤操作进行分离得到苯酚.

解答:解:用苯萃取废水中的苯酚,进行分液得到苯酚的苯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苯酚钠,苯与苯酚钠溶液不互溶,再进行分液操作,得到苯与苯酚钠溶液,苯可以循环利用,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得到苯酚和NaCl溶液,同样经过分液操作进行分离得到苯酚.

A.操作I是用苯萃取废水中的苯酚,进行分液得到苯酚的苯溶液,苯为萃取剂,故A正确;

B.苯酚钠属于钠盐,易溶于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故B错误;

C.操作Ⅱ得到苯与苯酚钠溶液,苯可以循环利用,故C正确;

D.操作Ⅰ、Ⅱ、Ⅲ均为分液操作,用到分液漏斗,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关键是理解操作过程,注意理解掌握中学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难度中等.

4.(2015·江苏)'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 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 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 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分析:保护环境,可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节省大量的能源,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A不选;

B、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B不选;

C、伸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树立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C不选;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措施不合理,故D选;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注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及环境保护意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5.(2014·天津)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

B. 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 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

B.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聚乙烯塑料难降解,可造成白色污染,聚乳酸塑料易降解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C.根据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判断;

D.重金属离子有毒.

解答:解:A.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故A正确;

B.聚乙烯塑料难降解,可造成白色污染,聚乳酸塑料易降解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故B错误;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故C正确;

D.重金属离子有毒,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生活环境的污染与治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塑料的老化与降解等问题,难度一般.

6.(2014·江苏)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 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 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 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应用.

分析:A.硅位于非金属和金属分界线处,能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能中和酸;

C.漂白粉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张;

D.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可以作红色涂料.

解答:解: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以制作玻璃刀等,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处,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二者没有关系,故A错误;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能中和酸,二者有对应关系,故B正确;

C.漂白粉具有漂白性,能漂白纸张,与漂白粉的稳定性强弱无关,所以二者没有对应关系,故C错误;

D.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可以作红色涂料,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可用酸除锈,所以二者没有对应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关系,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其性质分析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7.(2014·海南)下列关于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容器可长期盛放各种酸B. 纯碱可用于清洗油污

C. 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D. Na2S可除去污水中的Cu2+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真题集萃;氨的化学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

B、纯碱为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先碱性,油脂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

C、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和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反应现象冒白烟;

D、铜离子和硫离子交换生成难溶于酸的硫化铜;

解答:解:A、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氢氟酸,故A错误;

B、纯碱为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先碱性,油脂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纯碱可用于清洗油污,故B正确;

C、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和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3Cl2+8NH3=N2+6NH4Cl,反应过程中现象是冒白烟,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故C正确;

D、铜离子和硫离子交换生成难溶于酸的硫化铜,Cu2++S2﹣=CuS↓,Na2S可除去污水中的Cu2+,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硅、碳酸钠、氨水、硫化物等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8.(2013·广东)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 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C. 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

D. 用Na2S做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压轴题;化学应用.

分析: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有机色素;

B、硫酸和水垢反应,其中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

C、工业上在高温条件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

D、硫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的沉淀,可以除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

解答: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有机色素,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故A合理;

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反应生成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盐,不能除净水垢,故B不合理;

C、工业上在高温条件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2C+SiO2

2010-2015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Si+2CO,故C合理;

D、用Na2S做沉淀剂,硫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的沉淀,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故D合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碳酸钙、硫酸钙、二氧化硅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离子沉淀反应的应用,依据所学回答问题,题目难度中等.

9.(2013·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氨的'造气'阶段会产生废气

B. 电镀的酸性废液用碱中和后就可以排放

C. 电解制铝的过程中,作为阳极材料的无烟煤不会消耗

D. 使用煤炭转化的管道煤气比直接燃煤可减少环境污染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氨的造气用天燃气或煤,会产生二氧化碳;

B.电镀废液含有重金属,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C.铝的生产中阳极会产生二氧化碳,煤会消耗;

D.煤的气化后作了脱硫处理,污染减少;

解答:解:A.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所用的原料气是 氮气、氢气,氮气来自空气,氢气来自水和碳氢化合物的反应,用天燃气或煤,会产生废气二氧化碳,故A正确;

B.酸性废液用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但电镀液含重金属离子,应处理后排放,故B错误;

C.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金属铝的阳极上产生的是氧气,作为阳极材料的无烟煤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煤会消耗,故C错误;

D.煤的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硫,导致产生酸雨,煤通过液化气化,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污染,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学生应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2013·福建)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 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氯化钠;

C.食品添加剂应适量添加;

D.'地沟油'主要成分是油脂.

解答:解:A.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纯净的二氧化硅用于生产光导纤维,结晶的二氧化硅(如水晶、玛瑙等)用作饰物,故A错误;

B.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和盐时,通过蒸馏、蒸发等物理变化就能实现,提取溴、碘、镁等物质时,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故B错误;

C.食品添加剂应适量添加,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故C错误;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其主要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又称皂化反应,可用于制取肥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硅的用途、物质的分离、食品添加剂、油脂等,难度不大,注意'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其主要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又称皂化反应,可用于制取肥皂.

11.(2012·江苏)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 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 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 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专题:热点问题.

分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源等,则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注意节约能源,应从我们身边做起.

解答:解:A.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则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A正确;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排放,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B正确;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从而减少'白色污染',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C正确;

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会使资源匮乏,是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做法,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人有责,并做到从我做起,题目难度不大.

12.(2012·海南)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 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热点问题.

分析:A.二氧化碳无毒,是空气的组成成分;

B.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C.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解答:解:A.因二氧化碳无毒,则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A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中因溶解了二氧化硫其pH小于5.6,故B错误;

C、NO2或S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故C错误;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注意节能减排,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物质的性质,明确空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的判断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3.(2011·上海)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

A. Ba(OH)2B. Ba(NO3)2C. Na2SD. BaCl2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A、SO2和Ba(OH)2 反应生成BaSO3沉淀;

B、SO2溶于水生成H2SO3,而亚硫酸电离的H+和硝酸根组成了硝酸,能将+4的S氧化成SO42﹣,而形成BaSO4沉淀;

C、S2﹣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单质沉淀;

D、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是弱酸,不会与强酸的钡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A、SO2为酸性氧化物,Ba(OH)2 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和水,故A不可选;

B、SO2溶于水生成H2SO3,而亚硫酸电离的H+和硝酸根组成了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4的S氧化成SO42﹣,

而形成BaSO4白色沉淀,故B不可选;

C、S2﹣具有还原性,SO2具有氧化性,S2﹣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淡黄色沉淀,故C不可选;

D、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是弱酸,因为弱酸不能制强酸,SO2不能和BaCl2发生反应,所以不会出现沉淀,故D可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多元弱酸,并且二氧化硫还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解题时要认真分析.

14.(2011·福建)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 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 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 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根据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判断;

B、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判断;

C、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判断;

D、根据可燃冰对煤、石油的影响判断;

解答:解:A CO2、CH4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N2是空气中的主要气体,不是温室气体,故A错误;

B、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是SO2气体,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有效防止酸雨发生,故B正确;

C、节能减排可以减少CO2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故C正确;

D、合理开发可燃冰可以减少煤、石油等紧缺能源的使用,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治理,涉及STSE内容,主要与环保、能源和低碳经济有关,属于常识题.

15.(2011·海南)'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2010-2015年高考化学经典真题——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 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 '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 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用烧碱来吸二氧化碳发生在捕捉室,生成碳酸钠与氧化钙作用发生在分离室,同时又生成烧碱,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在高温炉,有两种物质CaO、NaOH循环,'反应分离'环节中,应该是先过滤,滤液不需要浓缩结晶,直接循环使用.

解答:解:A.碳酸钙的分解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消耗能量,故A正确;

B.基本过程中有两个反应: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②碳酸钙的高温分解,循环利用的应该有CaO和NaOH 两种物质,故B错误;

C.'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应该是过滤,目的是通过过滤得到碳酸钙沉淀,故C错误;

D.甲醇工业上可用CO2制备,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6.(2010·海南)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

A. 二氧化硫B. 氟氯代烃C. 二氧化碳D. 甲烷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酸雨,然后分析酸雨的成因.

解答:解: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我国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这是由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的,因此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随雨水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17.(2010·四川)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制氢B. 关停小火电企业

C. 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D. 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热点问题.

分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使用清洁能源,节约能源,减少含碳物质的使用.

解答:解:A.利用太阳能制氢,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关停小火电企业,减少燃煤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正确;

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能使煤燃烧充分,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生活污染及治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减少温室效应,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