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陈正兴 2019-01-04

1843年圣诞节到来之前,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出版了。在这本畅销一时又堪称经典文学的幽灵故事里,他描写了最早的办公室 ——'账房'(counting house)的样子:'斯克鲁奇敞着门,以便随时监视手下雇员的动静。那个雇员正在外面一间又小又阴暗的屋子里做着抄写工作。斯克鲁奇的屋里生着一盆很小的炉火,可是那个雇员屋里的炉火还要小得多。'这段描述一语击中办公室的本质——一种剥削与监督关系的物理空间。

这种紧张的关系虽然历史久远,但办公室并非从来就有。以前,多数人在户外劳动,而脑力劳动者大都有私家书房。最早的办公大楼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委托艺术家、建筑师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设计了乌菲齐宫(Uffizi,现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用于行政办公及地方法官举行会议。那时候,大部分办公都是私密性的,或在豪华的宫殿,或在私人住宅里。19世纪,随着英国资本经济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需要,这种关系就从土地上渐渐转移到工厂和办公室里。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卡尔帕乔(Carpaccio)作品《书房里的圣·奥古斯都》

设计师是努力改变这一切的人

1906年,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拉金大厦在纽约竣工。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的、更民主的办公环境。当阳光从通透的天窗洒在大厅里的办公桌椅上,办公室更像一个现代大教堂。赖特认为建筑是有机的生命体,它不仅应该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也能够循环呼吸,大楼里的中央空调系统,也是前所未有的设计。即使已经过了一百年,我们对这样的办公室并不陌生。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2:2016年,建筑师David Romero通过彩色可视化方式,呈现了现已拆除的拉金大厦内部,图片来自Dezeen网站。

在大西洋彼岸的欧洲,景观有所不同。发达的传统工业需要大量的工厂而不是摩天大楼。此时,钢铁已经创造了太多奇迹,铁路网、埃菲尔铁塔、泰坦尼克号、飞机,从地面到海面再到天空,人们当然也相信,乌托邦梦能在新建筑里实施落地,甚至有人提出一个惊人理论——'房屋即居住的机器,一个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足够的速度和准确性的机器,他应该满足我们一切身体上的需要:舒适。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有助于我们冥想的地方。'这个人就是柯布西耶,一个生于瑞士钟表工人家庭,最后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人物。

当然,不只他一人崇尚机器之美,他的前辈贝伦斯设计的AEG的涡轮机制造与机械工厂,他的同辈、包豪斯学院院长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工厂,都在努力用钢铁、玻璃打磨机器的荣光和功能理性的精神。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3: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设计、赫伯特·拜耳绘制的包豪斯校长办公室。从这个轴测图可以看到,正方体成为从整体设计到家具的基础元素,强调了机器的精密、准确、功能、理性。图片来自网络。

商业动力下的生产与消费狂欢

但理想始终是少数人的。大概只有美国强烈的商业动机才有利于将理念变成生产与消费的狂欢。在欧洲陷入一战的同时,大量的军需产品却由美国生产和输送。当时,F.W.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方法,批量化、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使美国迎来汽车和产品生产的繁荣时代。1924年,一种由英国人先制造出来的纤维板,却由美国人威廉·H·梅森申请了专利。这种新材料改善了木材使用的效率,也促进了家具制造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1930年代,美国遭遇经济大萧条。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大厂商开始对设计师求贤若渴。赫尔曼·米勒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家具生产商,他的设计师吉尔伯特·罗德(Gilbert Rohde)在材料方面颇有研究。他从30年代开始,就探索着钢铁、铬、塑料、有机玻璃、人造革的使用,发现将温暖的木材与冷峻的工业材料融合在一起,能创造出动态的、简洁的、流畅的家具,深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4:吉尔伯特·罗德设计的家具(1937-1941),图片来自网络

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汽车是当时美国人身份的标志。而汽车、巨轮、飞机这些交通工具上独有的流体动力象征着速度,同时,视觉艺术上的装饰主义风格,爵士音乐的即兴感,共同碰撞出一种新的和谐,勾勒着那个年代的时尚潮流,在家具制造和办公空间里都充分表现出来。

赖特在1939设计的约翰逊制蜡公司大楼,是20世纪伟大的室内作品之一。他设计的白色树状立柱延续了自己著名的有机理论,也许是同时受到日本建筑的启迪,他用来源于自然的结构元素支撑开阔的办公空间。来自顶部的自然光与拉金大厦的内涵一脉相承,玻璃与砖营造的空间氛围、流线型的办公桌,都与整体建筑空间和谐,体现出一种现代的优美感知。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5: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1939设计的约翰逊制蜡公司大楼内部,图片来自网络,由Darren Bradley拍摄。

设计师吉尔伯特·罗德在1942年又推出'模数化执行办公室系列'(Modular Executive Office Group)。该系列将办公家具分解成137个独立元件,可以根据公司需求任意配置组合,成为高端办公家具的标准方法,也进一步解决了效率问题,充分发挥小空间的功能,让它们的使用更方便灵活。

二战使欧洲文明遭受重创,经济中心转移到美国,许多欧洲人也随之来到这片土地。这里为设计创作、学术研究和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环境。此前包豪斯校舍运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设计,由于造价成本低廉,在美国被广泛运用。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的思想,将钢铁和玻璃的运用发挥到近乎纯粹的境地,西格拉姆大厦拔地而起。摩天大楼在企业家的追捧下,形成一股名为'国际主义'的建筑潮流。弗洛伦斯·诺尔是密斯·凡德罗的学生,她认为家具设计的目的是为室内空间创造出一种令人满意的使用方式,并且要与整体的建筑空间协调。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6:1954年诺尔公司设计展示间 图片来自网络

就这样,设计、生产和使用的螺旋式进步,就由建筑师、设计师、厂商和公司共同推动着,逐步载入美国发展史。当然,这仿佛并没有改变狄更斯早已寓言的本质关系。

在高端私人办公室兼备功能与美感的同时,公共办公空间却无法隐藏流水线的意味。赫尔曼·米勒公司设计师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和罗伯特·普罗佩斯特(Robert Propst)在60年代推出了'行动式办公室'和格子间。虽然设计师的初衷可能是在保护员工隐私的同时,合理满足不同办公需求,以激发创造性,但公司管理者们好像忽略了这些人性化的部分。他们只看到组合式家具的使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节省空间,在同一个空间里安排更多的人办公,却在最大程度上压缩了雇员的活动范围。开放办公室变成了装满白领的车间。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7:赫尔曼·米勒公司1960年代推出的行动式办公室 图片来自网络

德国咨询团队Quickborner 认为这种开放空间的监督管理模式与法西斯如出一辙。50年代起,他们就开始引导一场'办公室景观'的设计风潮,希望创建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系统,反对严格的走廊和办公桌网格,用弧形屏幕、盆栽以及有机几何形状构造办公空间,鼓励各级员工坐在一起,增加沟通协作。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8:Quickborner小组的空间计划方案,图片来自网络

材料与技术不断突破生产局限,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也在60年代以'少即无聊'(Less is a bore)的理念颠覆了密斯·凡德罗的思想。办公空间不再有单一、普遍的审美标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和个人,都能任取所需。

中国办公空间设计面貌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办公空间也在这样的背景中呈现一幅多样的图景。地标建筑、办公大楼、办公室都在快速增加,成为国内外设计师的新聚集地,设计业奖项的新舞台。

2009年,德国iF设计奖室内设计类唯一金奖颁给了一个中国项目——迪桑娜(Dissona)品牌西丽厂区总部办公楼改造。这是一栋1980年代的工业建筑,改建后成为集产品设计研发、样品陈列、日常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办公楼。评委会描述到:'我们被以线条元素贯穿整个环境的设计,以及选用木材、水泥、钢铁和玻璃所打造出令人振奋而热情的陈设所深深吸引'。这个改造过程像是一种隐喻,从厂房建筑到办公楼,书写着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笔。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9:迪桑娜西丽总部大楼,图片来自汉诺森设计机构

当然,中国的设计胆识不止于此。近几年,几个国际大奖又聚焦在西安迈科金融小镇的办公楼设计上。迈科集团是中国有色金属产品供应与交易的巨头之一,坐落于历史名城西安,但他们却选择了一反常规的设计风格,在黑白之间,在跨越建筑空间的两条巨大楼梯之间,表达出一种现代气质。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10:西安迈科金融小镇办公建筑内部,图片来自汉诺森设计机构

2018年,这家中国设计机构又为无人机制造商大疆总部'天空之城'提交了设计方案,受到行业瞩目。方案中的'零重力'概念,试图将信息科技与艺术装置融入,通过大堂、展厅及试飞区等内部区域的设计,呈现轻质、漂浮的空间印象,传达科技创新型企业丰富独特的空间精神。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11:汉诺森设计的大疆'天空之城'总部大堂方案,图片来自汉诺森设计机构

设计作为创造先锋驱力,解决的不只是一个风格采纳的简单问题,而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利用材料与技术,不断汲取经验、挑战传统、甚至颠覆自身,从而磨砺出一种反思后的自我统一。汉诺森代表了中国设计机构的探索创新,在不断更新的实践过程中超越自身。

越来越舒适的创意办公空间

随着科技为导向的智慧型企业不断增加,我们的办公室变得越来越舒适,似乎再也不像175年前《圣诞颂歌》里那般糟粕,办公环境的不断优化也体现在不同方面。

新办公模式的出现对空间提出新的诉求。虽然远程办公提供了很多便利,甚至芯片植入技术在未来可能让人们不用再到公司上班,但面对面沟通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办公室的公共性可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展厅、员工健身房、创意工作室、茶水休息区、阅读空间、游戏空间,逐渐成为一种更基本的配置。人们在同一空间里共享公共资源,然而却很有可能在远程处理不同的业务。在2018年冬季刊的《哈佛设计杂志》关于工作空间设计的探讨中,一个关键问题被提出来:工作场所无处不在?还是无处可去?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12:WeWork办公空间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种联合办公模式,图片来自We Work官网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从20世纪初的霍桑工厂实验开始也未曾间断。近日, 25岁的法国设计师Geoffrey Pascal以床为灵感,创造了一种办公椅组件,这一系列由泡沫和金属框架制成的床椅,试图模仿人在床上工作的姿势,强调座椅的舒适度与工作状态的强烈关联。除了触感以外,设计师们也在声音环境系统、动线规划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以人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思考解决方案。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13:设计师Geoffrey Pascal 创造的新型办公椅。图片来自Dezeen网站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也是设计探索的前沿阵地。环保耐久的材料,节省基础资源的循环系统,室内空间与外部自然的和谐关系都进入人们的观念当中。近日,在深圳华美术馆举办的'超景观设计'中,就展示了荷兰设计师工作室Studio Makkink & Bey创作的'蓝色泡沫居家工作站'。他们用泡沫组装成小型可移动的'办公室',重点是在反思如何让废弃的资源重获新生并构造不同的办公景观。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14:通过泡沫、木材等资源循环利用打造的全新办公环境。图片来自Makkink & Bey工作室官网

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推动的关系。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而设计者把这种要求落于实际并赋予美感。当然,设计师也可以是使用者。幸运的是,这些全新的设计似乎在不断改善传统雇佣模式中的不平等关系,毕竟工作是一种创造与异化并存的反复锤炼的过程。当然,雇佣关系的变化原因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大型工厂逐渐引入更智能化的技术设备而不再依赖大量劳动力,大企业以增强效率和分工为导向的流水线模式也渐渐淡出,小型企业和独立工作室形态都在不断增加,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可能变得越来越模糊。

不想上班,因为办公室不够酷?

图15: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2011年创作的谷歌威尼斯海滩办公楼,呈现出创意型企业的办公楼新貌 。图片来自Martin Thomas Photography/Alam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