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见无锡 | 下一站,过年

 昵称VD9x1 2019-01-04

这是 无锡故事 48期音频节目

我是80年代末出生的人,每次看到老房子涂上拆字或是新闻里报道名人去世的消息,我都会一阵焦虑。我特别讨厌这种感觉,仿佛我之前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的世界的一部分,正在慢慢的剥落,消失。

一股名为时间的力量推着我往前走,我转过身,让它别推了!

它扬起手就是一巴掌,然后又朝我屁股上来了一脚。

我躺在地上装死,时间就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像条死狗一样拖着往前走,一路拖到了2019年新年。

和你一起重新认识无锡,这里是无锡故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搜狐号无锡故事出品的听见无锡系列节目,我是节目主播二黄,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们小时候,关于过年的记忆。

1

准备年夜饭

给你五秒钟时间,你是否能回忆起去年,前年的那顿年夜饭是在哪吃的?

是不是有点记不清了,好像每年都有换不同的饭店,却又吃着差不多的菜。商业社会让一切都变的更加便利,也让过年变的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差不多在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家里人张罗一顿年夜饭,往往需要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做准备。

到了年底,很多菜贩都回老家了,剩下的也就摆这最后几天。为了能买到便宜、齐全的食材,有经验的长辈都会提前开始买,并且一买,就要买至少能吃到年初五的菜。

过年期间,菜场里是几乎没有人的,街上的饭店也都是不营业的。

到了大年夜前几天,因为大人们还要上班,所以常常把我扔到外公外婆家等过年,那时候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都在外公外婆家,大家争抢零食、电视遥控器,场面一度陷入混乱,但开心是真的开心。

等到大年夜前一天,厨房里会正式忙碌起来。

捡菜,洗菜、杀鱼、腌肉,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外公外婆会把提前做好的菜放到小房间的桌子上,半天的功夫,桌上的菜就堆满了。

有鱼、有虾、有牛肉、有蛋饺、有肉圆……

一桌的好小菜,看的直流口水。小时候人人都是小馋猫,只要有人起个头,偷偷跑去小房间拈一块肉,弟弟妹妹看到了,就会纷纷学样,一盘凉菜一会就见底了,结果当然是我们都被外公骂了一顿。

提前准备好的菜,是要等到大年夜晚上,全家人团聚的时候才能吃的,所以前一天就只能吃的简单一点。

2

今日宜理发、沐浴

小时候,长辈都比较迷信,总有些老话,像是“正月剃头死舅舅”。

而大年夜,也就是除夕,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就是正月了,之后一个月你就算是想理发,也没有理发店开门。

因此大年夜前,理发店的生意总是特别好,大家都想从头开始,漂漂亮亮的过个新年。有的理发店会在这段时间涨价,不过大家也不会去计较,可能这算是行业不成文的规定了吧。

除了理发,人们还在除夕这天沐浴洗澡,寓意洗去晦气霉运,干干净净过新年。

那时候热水器、浴霸这些东西都还没普及,冬天在家里洗澡特别不方便,还冷的要命,所以大家冬天都喜欢去浴室洗澡。

童年的我有幸见证了无锡浴室全盛时期的景象。

浴室入口一般都是男左女右的格局,外面一扇木门,里面用像被子一样厚的门帘挡着,走过第一道门的时候非常安静,就好像浴室没在营业一样。

继续往前走,推开另一条被子厚的门帘,眼前出现的景象,仿佛来到了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

这个世界里热闹非凡,敲背敲腿的人、喝茶聊天的人、拿着晾衣杆到处跑的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的人……

头顶还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线,穿白色工作服的人拿着夹了单子的夹子往前一飞,另一个白衣服的人伸手一个空中接力,就看到头顶的纸条咻咻咻的飞来飞去。

有新来的客人在自己的躺椅上坐下,就有拿着晾衣杆的人跑来,把你脱下的衣服裤子都撑起来,挂到很高很高的墙上。

衣物挂的位置是普通人绝对够不着的高度,等你洗好澡,休息完,准备走的时候,就叫那个人帮你把衣服裤子撑下来,这大概也算是一种防止偷盗和逃单的方法吧。

澡堂里一般都有两个大池子,高温的蒸汽混合着香皂的味道,会让人有种迷离的眩晕感,大人们都喜欢泡澡,即使搓完背,还要回去再泡泡。

我那时候最讨厌的就是搓背,因为你要躺在那里,让搓澡工用裹在手上的毛巾,用力的蹭来蹭去,搓澡工只管下泥,而我感觉被搓掉一层皮,因此我都是怎么快怎么来,洗完就出去躺着等回家。

那时候澡堂里还供应面和馄饨的,每次看别人吃都特别羡慕,感觉这里的馄饨和面就比外面的要好吃,可惜我一次都没吃到过。

洗完澡出来,大人都会嘱咐一句,撸撸面孔。

此时街上大多数店都是歇业的,还在营业的几乎都是本地人,卖的也都是烟花爆竹、花生瓜子、水果篮、春联福字之类的。

路口的音像店正放着当时的流行歌曲,从动力火车的《当》到谢霆锋的《因为爱所以爱》。

走在新村里,爆竹声此起彼伏,小孩子三五成群的到处放划炮。河边、阴沟洞、公厕都成了他们找乐子的地方,有些喜欢恶作剧的小孩会潜伏在路边的草丛里,看到有人经过就扔出一枚摔炮,常把拎着大包小包礼品的路人吓一跳。

3

打地铺

到了下午4点左右,外公会拿出一个大圆盘擦干净,扣在桌子上,原本的四方桌就这么合体成了一个大圆桌,这件老家什现在很少人家里还会有了吧。

小房间桌子上的菜被转移到了大圆桌上,厨房里切菜、洗碗、炒菜忙的热火朝天,我们这群小孩子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开饭。

这个点,大人们也陆陆续续到了,大家会通过听脚步声和敲门声来猜到的这个人是谁。

等人都到齐了,年夜饭就正式开吃,大家聊着工作学习家长里短,屋外的爆竹声一直没断过。

吃完年夜饭,大家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各回各家。

那时候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和摩托车,大家住的也并不算近,天黑路远,冷飕飕的天回家也不安全,大家就都在外婆家打地铺,住下了。

漫漫长夜,大人们聚在一起打麻将,我们则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到了晚一点的时候,大人们会带我们下楼放烟花,那时候我最喜欢飞机形状的烟花,点燃后,飞机会在原地旋转、起飞,飞到半空中,烟花会炸开,最惊喜的就是会炸出一个降落伞,如果能找到的话,还能带回家玩。

还有一种长棍子一样的烟花,一头点燃了,对着天空,会有一发发不同颜色的烟花飞向天空,然后“啪”一声的炸开。那时候常常能看到大人陪着小孩,在阳台的窗户边放这种烟花,现在很少看的到了。

等到深夜,中央电视台开始倒计时,我们这些小朋友也差不多都玩累了,大家抱着厚厚的棉被,闻着上面樟脑丸的味道,外面的烟花爆竹声一浪高过一浪,眼前的景象开始慢慢变得模糊起来……

这大概就是我小时候,关于过年的记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