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国后,王子带父王嫔妃私奔大漠,繁衍出强大民族,形成古怪习俗

 宋庆艳图书馆 2019-01-04

匈奴,中国北方的强大民族。在商朝名曰鬼方,在周朝呼作戎狄,从战国到汉朝,则一直被称为匈奴。

亡国后,王子带父王嫔妃私奔大漠,繁衍出强大民族,形成古怪习俗

对于匈奴人,华夏人一直没什么好印象。“匈奴”这个名字,也是华夏人根据这个种族的音译,取得一个丑名。所谓“匈”有“喧闹混乱”的意思,“奴”则是“奴隶”的意思。所谓匈奴,也就是“吵闹的奴隶”。自商周时期起,这个游牧民族就一直与华夏为敌,经常南下抄掠。

千年来,匈奴为何一直与华夏过不去呢?太史公司马迁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夏朝最后一个国君呼作夏桀,是个极端残暴、贪婪的暴君。其后,商朝的创始人商汤在鸣条之战中击溃夏桀,从而取代了夏朝。

亡国后,王子带父王嫔妃私奔大漠,繁衍出强大民族,形成古怪习俗

在国破家亡之际,夏桀的庶子——淳维,带着自己父亲的数十嫔妃,逃亡到大漠之中,随后,淳维违背华夏礼仪,娶了众位小妈,而他们的后代则为匈奴的先祖。随后,淳维的后代又与当地的山戎、荤粥等游牧民族结合,最终形成了匈奴这样一个草原大族。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大概包含了两种意思。其一,匈奴其实和汉朝人一样,都是华夏人的后裔;其二,匈奴之所以一直与华夏为敌,是因为他们曾是中原的主宰,想从“篡位者”手中抢回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富。

亡国后,王子带父王嫔妃私奔大漠,繁衍出强大民族,形成古怪习俗

此外,在笔者看来,这段记载似乎还暗示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匈奴的一种不寻常习俗——“妻后母”制度。所谓“妻后母”,也就是收继婚。是指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或儿子的行为、习俗或法律。

根据《史记·匈奴传》记载: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根据历史记载,匈奴的这种收继婚非常盛行。例如冒顿单于在一场狩猎中刺杀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随后冒顿单于霸占了父亲所有的妻妾(当然,自己生母除外)。在此后的岁月里,汉人将“杀父”“娶母”的行为,皆命名为“冒顿之行”,由此可见汉人对匈奴的收继婚有多么不理解。

亡国后,王子带父王嫔妃私奔大漠,繁衍出强大民族,形成古怪习俗

在司马迁看来,这种“奇怪”的收继婚应当是淳维留下的,毕竟他曾娶了自己的后母。

汉武帝时,汉朝曾多次发布檄文,痛骂匈奴,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便是“(匈奴)妻后母,违背天理,大逆不道”。

不过也有汉人对匈奴的“妻后母”习俗表示赞同,而此人正是中国第一位“汉奸”——中行说。一次,汉文帝的使者到达匈奴,并根据匈奴的国俗进行了一番辩论。

亡国后,王子带父王嫔妃私奔大漠,繁衍出强大民族,形成古怪习俗

汉朝使者说:“父亲死后,儿子竟以后母做妻子。兄弟死后,活着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都娶做自己的妻子。简直恶心至极。”

而中行说却反唇相讥:“匈奴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男子娶他们的妻子,是惧怕种族的消失,害怕孤儿寡母无人依靠。此外,匈奴虽伦常混乱,但却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孙。如今汉人虽然佯装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亲属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而且相互残杀,甚至竟改朝易姓,岂不是更大逆不道?”

亡国后,王子带父王嫔妃私奔大漠,繁衍出强大民族,形成古怪习俗

虽然中行说的背叛非常可耻,但他的理论却不无道理。匈奴生活于草原,气候恶劣,生活艰苦,各部落经常为水草牲畜发生战争。在战乱环境下,匈奴男子很难长寿,而留下的寡妇必然很多。为了照顾这些无男人依靠的寡妇,匈奴自然便衍生了收继婚制度。与其让她们改嫁,还不如让自家人照顾。毕竟在人力匮乏的草原,女人也是一种资源。

后来,汉朝也逐渐理解了匈奴的“妻后母”习俗。比如嫁给匈奴的王昭君,就曾嫁给了三代匈奴单于。王昭君第一任丈夫呼韩邪单于病死时,她曾向汉成帝上书,表明自己不想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然而汉成帝却冷冷地回应:“从其俗”。就这样,王昭君只能忍着恶心,嫁给了自己的“儿子”。

亡国后,王子带父王嫔妃私奔大漠,繁衍出强大民族,形成古怪习俗

不过匈奴的习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汉时,一部分匈奴人入居中原,成为南匈奴。经过与汉人的长期接触,一些匈奴人开始对“妻后母”制度产生了反感。例如,五胡乱华时期,前汉皇帝刘聪(匈奴人)曾与母后单氏产生暧昧,有了“妻后母”的打算。而单皇后的儿子刘乂却直斥母后:“你要检点一点”。最终,单皇后在羞愧中自杀。

由此可见,匈奴人的习俗在一步步地趋同于汉人,而这也为匈奴人彻底融入华夏埋下了伏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