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钱上“楔”形图的破解

 昵称73575260 2021-01-28

压胜钱的研究课题中, 对文字和图案、图型的解读、破解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文字除汉字外, 还有诸如蒙元的八思巴文, 满族的满文, 西域诸国和民族的文字; 图案则多是带有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 佛教、道教故事, 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除这些内容以外, 还有不少是有特定意义的图形, 尤以早期压胜钱居多, 这是解读的难点。

在两汉魏晋时期压胜钱中, 常见各类图形, 特别是五铢、大泉五十、货泉等。除钱文外, 面背常见的图型有带钩、鱼、剑、星宿等, 它们分别代表着各自的意义。但是, 早期压胜钱上有一个常见的图形, 长期以来令人费解, 众说不一, 难以达成共识。这个图形看上去很像现代的哑铃, 有人认为是船桨, 更多的称其为“楔” 形物, 但是一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东汉五铢钱币上的西王母及胜的图形

2006 年我接手主编《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 面临压胜钱中诸多类似的问题,“楔” 形物就是其中之一。为此, 我在各种涉及到汉代美术的资料中苦苦寻找它的蛛丝马迹。终于有一天, 汉画像石上西王母的头饰让我眼前一亮, 这不就是所谓的“楔” 形吗?

这个西王母发髻上的装饰名为胜, 也称华胜。《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吾乃今日睹西王母。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 唐颜师古注: “胜, 妇人首饰也; 汉代谓之华胜。” 早于汉书的《山海经·西山经》中也说到: “西王母其状如人, 豹尾虎齿而善啸, 蓬发戴胜。” 郭璞注: “胜, 玉胜也。” 后以“戴胜” 借指西王母。华胜虽然是秦汉时期妇女的常用首饰, 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绘有不少妇女的形象, 但基本没有看到头上戴有华胜的, 凡出现头戴以簪相连的两只华胜的女性形象必定是西王母。这种惟一性充分说明, 头戴华胜是西王母的“特权”, 是她的专属。我们把汉画像石、画像砖上西王母首饰上的“胜” 与钱币上的“楔” 形物对比, 便能一眼认定, 所谓“楔” 形物就是———胜。

金胜,湖南长沙五里牌① 东汉   
戴胜者, 铜钱树饰片,四川西昌高草② 东汉

                   四川新都新龙乡东汉墓画像砖, 四川博物馆藏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东汉东王公拜会西王母图画像石局部。1955 年绥德县军刘家沟东汉墓出土,1955 年入藏西安碑林

从现存资料看, 早期压胜钱上的“胜” 图形有繁简两种, 前者基本保持了西王母头饰上花胜的造型, 应该是早期品, 如图所示;而后者则只取其大略, 应为晚期品。胜就是西王母的化身, 这是古人留下的一个文化之迷。确认“楔” 形物就是华胜, 也就确认了它出现在钱币上的作用就是暗喻西王母, 这个迷便迎刃而解了。西王母是流行于秦汉时期最著名的神话人物。西王母传说的源头受我国上古时期母系社会的影响。据说她居住在昆仑山绝顶之上, 人面兽身。山上还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 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 九尾狐, 长着红色羽毛、 喜好食鱼的三只青鸟每天为西王母叼来食物和用品。西王母受到世人的崇拜信仰, 主要是因为她是长生不死之神。《汉武帝内传》说西王母曾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 而这天宫的长寿蟠桃就归她掌管。

除此, 西王母还拥有不死之药。《淮南子·览冥训》说: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这足见西王母是长寿无极了。二是她“司天之厉及五残”, 是一位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但是, 在钱币小小方寸之间, 表现西王母的形象实在困难, 因为面积太小, 中间又有方穿, 所以古人便想出一个办法, 将西王母头戴的首饰———胜, 作为她的化身装饰于钱币之上, 这实在极为聪明和有创意。暗喻是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 特别是以物喻人。比如, 用八仙手中的八样东西暗喻八仙本人。

现在, 我们再遇到早期压胜钱上的这个图形时, 就会明确地指出它叫“胜”, 用在这里是借喻长生不死的西王母, 代表祝寿延年的夙愿。这应是古钱中祈寿题材最早的表达形式。如一枚汉代压胜钱, 其上铸有“寿西王母” 四字, 希望能像她那样长寿无极。早期压胜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借用了瓦当图文的构图, 运用文字、图形等多种装饰形式表达诉求, 比明清时期压胜钱的直白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注释:

① 《文物》1960 年第3 期, 第24 页。

② 《考古》1987 年第3 期, 第279 页。

(《中国钱币》2016年3期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