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怎么救拗?

 TANG-DE-PING 2019-01-04

什么叫“拗救”?

诗句中出现“孤平”,违反了“两两交替”的节奏,破坏了音韵和谐,就是所谓的“拗”句。

例如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正格平仄格律如下:

平平平仄仄

按“一三五不论”而言,即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的话,诗句发生了如下变格:

1.仄平平仄仄(第一字可平可仄)

2.平平仄仄仄(第三字当平却仄)

3.平平平仄平(第五字当仄却平)

其中变格1是合律的,变格2明显的“三仄尾”,诗家公认为诗病之一,变格3被诗家视作“孤仄”,破坏了“两两交替”的音韵节奏,诗家视作诗病之一。

按“二四六分明”而言,即诗句中的第二、四、六字平仄不能随意更改,否则会被诗家视作“出律”、“不合辙”;换言之,不是格律诗,当视作不讲平仄格律的“古体诗”或押韵的自由诗,甚至称之为“打油诗”也不为过。有人硬要更改平仄,并列举一大堆古体诗为例,来佐证他自己的诗是“格律诗”,并美其名曰:“拗救格”、“特定格”,未免滑天下之大稽。硬改诗句中双数位置字的平仄,则有如下变格:

平平平仄仄

1.平仄平仄仄(第二字当平却仄)

2.平平平平仄(第四字当仄却平)

其中变格1“孤平”、“孤仄”出律,变格2不用说符合“两两交替”的音韵节奏吗?这样平仄的诗会是格律诗吗?

有人说“本句自救”,是指第三字当平却仄,可用第四字的当仄却平来救,叫做“三拗四救”,即:平平仄平仄(“凉风起天末”)。这,也符合“两两交替”的音韵节奏吗?

有人说“孤平拗救”,是指在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第一字当平却仄,就以第三字当仄却平来救,即:仄平平仄平(“故园今若何”)。这,也符合“两两交替”的音韵节奏吗?

有人说“对句相救”,是指在仄仄平平仄的句式中,第四字当平却仄,以平平仄仄平对句中的第三字当仄却平来救,即:仄仄平仄仄(“野火烧不尽”),平平平仄平(“春风吹又生”)。此说其实就是认可上句“孤平”,用下句的“孤仄”来“救”之,就成了所谓“合律”的“拗救格”或“特殊格”了。这样一来,还有何“两两交替”的音韵节奏可言?还叫格律诗吗?充其量只能是古体诗而已!有人会说此名句体裁收录为“五律”,试问,有版本根据吗?即使有,格律诗起于唐,成熟于宋,较完善于今,《唐诗三百首》的作者和收编者的体裁分类就一定很科学完善吗?!

综上对比分析,可知:

1.“两两交替”平仄韵律节奏,是平仄格律的理论依据,是格律诗讲究平仄格律的初衷(古代诗词配乐唱诵追求抑扬顿挫,音韵和谐的节奏美感),是格律诗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形式的基本韵律规则。

2.“一三五”(格律诗句中单数位置的汉字)须在有效规避“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等诗家历来公认的诗病条件下,才可“不论”。

3.“二四六”(格律诗句中双数位置的汉字)平仄必须分明,不能随意以所谓的“因文害意”、“拗救格”、“特殊格”为由来更改,诗作者认为自己诗作意境“好得不得了”而不能顾及格律诗赖以存在的平仄规则时可标称为古体诗或不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自称“X绝(句)”、“X律(诗)”,也不失为一首好诗,因为古名句出自古体诗的不少,犯不上为得到“律绝”之名而耗费时间和精力搞“诗派”之争!因为严格按格律诗正格来创作审美,体裁争论不就都结了吗?

所谓“救”,从上述剖析可知,实际上是以另一诗病来“救”一种诗病,换汤不换药,改变不了不合辙的本质,等于没救,不是正真的律绝,不宜推广而误导初学。

中国汉语言多音多义,词汇丰富,新的网络语言和词汇也不断充实,只要多动脑筋酌词炼句,还愁满足不了格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律要求吗?

不合律的,不必以“拗救格”、“特定格”、“宽格”为借口,冠冕堂皇地标示为所谓的“X律”、“X绝”,显耀自己“高深”,误导初学,何苦呢?意境好,不合格律规则的古体诗流传千古的也不少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