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五态之人”?与针刺的关系如何?

 chi_ping 2019-01-04

《黄帝内经·灵枢》将人按阴阳禀赋的不同分成五种类型,称为“五态之人”,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以及阴阳和平之人。指出古代善于用针灸的人要看人的五种类型分别施治(“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

何谓“五态之人”?与针刺的关系如何?

参合《灵枢·通天》和《灵枢行针》两篇所论,区分的要点见下表:

何谓“五态之人”?与针刺的关系如何?

五态之人,是按阴阳来分感觉的迟钝和灵敏的程度。太阴是阴多,为迟钝;少阴是阴较少,为次迟钝;太阳是阳多,为过敏;少阳是阳较少,为较敏感;阴阳和平之人,为正常灵敏度。由此而分析针刺感应的不同情况:阴阳和平之人,针刺与感应的出现及时,故说“气与针相逢”;少阳之人,神情灵活,感应容易出现,说是“神易动,气易行”;太阳之人,神情灵活不安定,感觉过敏,针未动就出现感应,说是“神动而气先针行”;少阴之人,较安定,不灵敏,针过后才可能出现感觉,说是“针已出,气随其后”;太阴之人,最迟钝,经过多次或多针之后才有所感觉,故说“数刺乃知”。《灵枢》还将这种阴阳气质的不同,与人的少、壮、老、弱相联系。《灵枢·逆顺肥瘦》篇说的:肥壮的人,一般是血液浓而感觉慢,“血浊、气涩以迟”,要用深刺、留针,并且针数要多,即“深面留之,多益其数”的刺法,也有属于敏感的,则同瘦弱人一样的刺法;瘦弱人,一般是血液淡而感觉快,“血清、气滑”,宜用浅刺快针,即“浅面疾之”的刺法;对于普通的常人,属于“血气和调”,针刺时按常规针刺,“无失常数”:对于小儿则因“血少、气弱”,要用“浅刺而疾发针”,刺激轻浅而次数增多的治法。这种随敏感程度的不同而区别施治是十分合理的。

何谓“五态之人”?与针刺的关系如何?

五态之人,实际是对人的气质的分型。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将机体分为四种类型。认为机体的正常活动取决于四种体液的对比关系,即四体液说。四体液,包括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某一种液体占优势时即成相应的气质。据希波克拉底的观点,“多血质”的人较为活跃,喜活动,反应敏捷;“黏液质”的人较为冷静、稳定,不喜活动,难于兴奋而反应迟缓;胆液质”的人容易兴奋过度,易于激动,反应急躁;“黑胆汁”即“忧郁质”的人,沉静、孤僻,专心致志于某事,如失去平衡会成为过度而长久的反应。

后来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从条件反射所特有的三种基本神经过程即强度、灵活性及均衡性来确定实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按强度把动物分为强的及弱的,强的动物按过程的均衡性分为均衡的和不均衡的。强而均衡的又分为灵活的及惰性的。这样就分为

(1)强而不均衡的即兴奋型,相当希波克拉底所称的胆液质”;

(2)强而均衡型中的安静型,相当希波克拉底所称的“黏液质”

(3)强而均衡型中的活泼型,相当希波克拉底所称的“多血质”;

(4)弱型,相当希波克拉底所称的“黑胆质”即“忧郁质”。

这四种类型如果按阴阳来分:兴奋型,可说是太阳之人;安静型,可说是太阴之人;活泼型,可说是少阳之人;弱型,可说是少阴之人。有人曾将安静型列作“少阴”而弱型列作“太阴”,似不如以阴强者为太阴,阴弱者为少阴较符合中医理论。

以上分类对比关系如下表:

何谓“五态之人”?与针刺的关系如何?

五态之人是从阴阳的对比来分析气质的特点。人的气质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可变的,古人把它分为“五态”,即于四类之中加个中间型,进一步还将“五态之人”区分为“五五——二十五人”,以见其多样性。分类从“五”出发是与五行有关,因论述过繁,不去作更多的联系。就其基本出发点来看,这种分型是在针灸应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现在有人用之于辨证分型和针刺麻醉的术前预测,是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