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中的三大人生哲理,你知道吗?

 仰梅阁6669 2019-01-04

山水画在中国有一千多年历史,是画家情感的迸发、思想的表达,更凝结了无数先人圣贤的智慧与人生哲理,也是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先们行遍名山大川,在真山真水中观察、创造,观看苍松,怪石、云海,写书作画,更有隐居的画家,寻求作画中极致的精神韵味。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蕴含在山水画中的规律与人生哲理。

1

人生,如沧海一粟

苏轼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自古以来,人们就敬畏自然、崇尚天地。在数以亿计的历史长河面前,在一望无垠的广袤天地面前,在怀揣梦想的山河面前,人像沧海一粟,这在古画中也有体现。在国画中,画家常常将人画的很渺小。比如:

置身于千年前的山河,或寄情于清风明月,或泛舟江边,举杯嘱客或月下独酌,古代的吃货们,更将美食纪录在诗与画里,好不惬意!画家用浑厚灵动的笔墨,营造了极具感染引发共鸣的氛围,把那时的山河、那时的情感山水装进山水画里,展现眼前。

在专属于时光的纸笺上,刻下的不仅是沧桑。在古画中千年不朽的山水,航行了千年的扁舟,经历了历史的洗礼,留下了岁月的芬芳,沉淀的静美。

2

留白,做人不能太满

留白,是处世原则。古人说,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

书画留白,意境益显雄浑、内涵更为深邃;山河有留白,天地愈显浩然、山川愈加伟岸;人生有留白,人生的天地便会更宽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留白是山水画不可或缺的技巧,把岁月、山河、美好画在纸或绢上,给予恰到好处的留白,装载着无限阅历与经典,在无数的岁月里,静静的欣赏,感受,积淀......

一张一弛,文武有道。生活也需要留白。这是一种淡然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为人处世方式。说话做事不要太满,亲密的朋友与恋人,要给对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人有精力思考、进步。

3

做人如山,做事似水

山水之风骨,流传千年。山川者,高峻、险峰、巍峨、威仪;流水者,幽深、浩淼、激荡、汤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人的思想境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人的胸襟气量;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是人的坚定步伐 。

国画里的山,通常画的极为险峻、巍峨、绵长,寓意“背有靠山”。做事要像山一样有主见,有目标,目标一旦确定就意志坚定、百折不饶,像山一样挺立在那儿,遇事沉稳,处变不惊。

上善若水,水的适应性很强,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水利万物而不争,像水一样谦卑的做人,在低调中修炼自己,进可攻、退可守,遇事总能选择最好的应对方式。

山水画中有太多做人道理,相信,在执着的登攀中,高山会一天天变矮,在不懈的追求中,人生也会越来越充实。

山水画中有太多做人道理,相信,在执着的登攀中,高山会一天天变矮,在不懈的追求中,人生也会越来越充实。


文章来源:国画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