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语录兼翻译【重要】

 醉花荫L 2019-01-04
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甘、武英殿大学士等,曾被封为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分不开的。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童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1853年凭借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甘,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一事一物,皆求其理。
【出处】《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译文】每一事每一物,都要探求它的道理。
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出处】《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译文】富贵和功名,都是由命运决定的,一点也不能自己做主。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出处】《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译文】我们研究学问,最重要的是虚心。
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出处】《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译文】无缘无故而怨天,天也不会答应。无缘无故而尤人,人也不会服。感应的道理.自然随之而动。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阔一不可。
【出处】《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译文】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规模的远大和综理的周密、细微,两方面缺一不可。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出处】《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译文】人如果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成就。
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出处】《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译文】早起就像健身的千金妙方,是长寿的金丹啊!
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
【出处】《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译文】眼睛可以看千里,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
【出处】《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译文】从古以来的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人不是由自强自立做出来的。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出处】《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译文】要达到技能的精熟,没有别的办法,要专一罢了。
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
【出处】《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译文】求友用以匡正自己达不到的,是大有益处的。
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
【出处】《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译文】用标榜自己来盗取虚名的,是会受大损失的。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出处】《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家和则福自生。
【出处】《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译文】如果家庭和睦,那么福泽自然产生。
天破了,自有女蜗管,洪水大了,自有禹王管。
【出处】《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译文】天破了,自有女蜗氏幸补天,洪水大了,自有禹王去治水。
功名之地,自古难居。
【出处】《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译文】官场这个地方,从古至今,都不容易居处。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佚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出处】《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译文】家庭败落离不开一个奢字,个人失败离不开一个佚字,讨人嫌离不开一个骄字。
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出处】《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译文】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谨慎才是通向幸福的路。
骄则满,满则倾矣。
【出处】《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译文】骄傲就会导致满足。满足就会导致倾倒。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委起为第一义。
【出处】《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译文】要想去掉骄字,以不轻易非难、讥笑别人为第一要义。要想去掉惰字,以起早为第一要义。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不可轻取人财。
【出处】《曾国藩家书·交友篇》
【译文】凡事不可以占别人半点便宜,不可轻易接受人家的钱财。
见事难以逆料,风顺则坐船,风不顺则坐轿。
【出处】《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译文】事情的发展趋势不容易判断和预料,如果风顺了就坐船,如果风不顺就坐轿。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出处】《曾国藩文集·冰鉴》
【译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脸上。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奥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
【出处】《曾国藩文集·冰鉴》
【译文】人的眼睛如同面部的两方水潭,不深沉就不会清朗。鼻子如同支撑面部的山脉,鼻梁不高就不聪明。
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
【出处】《曾国藩文集·冰鉴》
【译文】凡属大人物的举止动作,即使是羞涩之态,也不失为一种佳相。而凡属小儿举动,如市井小民的哭哭笑笑、又跳又叫,愈是矫揉造作,反而愈是显幼稚粗俗。
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
【出处】《曾国藩文集·冰鉴》
【译文】委婉柔弱而没有媚态,狂放而不喧哗,怠慢懒散却坦诚,圆润却挺拔,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反之,都会沦为无用的废物。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
【出处】《曾国藩文集·冰鉴》
【译文】如果说面部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先天之命,那么气色则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后天运气。
人之生,气质不甚相远也,习而之善,既君子矣。
【出处】《曾国藩文集·散文·召悔》
【译文】人出生的时候,气质本性差距不是很大,通过学习而到达善,就是君子。
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誉,皆使留其缺陷。
【出处】《曾国藩文集·散文·求阙斋记》
【译文】凡是外来的荣誉,耳目身体的嗜好,都让它留一点遗憾。
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
【出处】《曾国藩文集·散文·原才》
【译文】众人所倾向的,大势所归附的,即使有大的力量,也不敢违背。
君之于学,其可谓笃志而不牵于众好者矣。
【出处】《曾国藩文集·散文·朱慎甫遗书序》
【译文】君子对于做学问,可算是专心致志而且不受众人的爱好所牵引。
藏之不密,则放之不准。
【出处】《曾国藩文集·笔记·英雄诫子弟》
【译文】隐藏的时候不保密,施放的时候就不准确。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则妄矣。
【出处】《曾国藩文集·笔记·功效》
【译文】天下的事,功夫到了必然有效果。功未到而要求快速达到效果则是虚妄的。
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宜也。
【出处】《曾国藩文集·笔记·才用》
【译文】世上不担心没有能人,担心的是用才的人不能量其才而适当地使用。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出处】《曾国藩文集·笔记·格言四幅书赠李芋仙》
【译文】因为有才而自我满足,因为有能力而自我夸耀,就会被小人所嫉妒也被君子所看不起。
欲求一家之安静,先求一身之清静。
【出处】《曾国藩文集·笔记·书赠仲弟六则》
【译文】想求得一家的安静,就要先求得一身的清净。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出处】《曾国藩文集·联语格言·十二首》
【译文】大丈夫应当在绝境的时候图生存,在祸患中求幸福;古人处于困境的时候就修养道德,不发达的时候就著述立说。
不怨不允,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出处】《曾国藩文集·联语格言·十二首》
【译文】不抱怨不公平的事,但可以反过来争得一个清闲。不妄求不助长,看那平地上自然就起来万丈高。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出处】《曾国藩文集,书信·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京寓》
【译文】一句话没明白,就不要看下一句;今天没明白,明天再读,今年没搞精通,明年再读。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
【出处】《曾国藩文集·书信·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京寓》
【译文】研究经典必须专心于一经,不可以广泛涉猎。
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受。
【出处】《曾国藩文集·书信·致诸弟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京寓》
【译文】不是在道义上可以得到的,就不可以轻易接受。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出处】《曾国藩文集·书信·致诸弟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五日宿松》
【译文】勤俭用来养廉洁的品质,正直而能够忍耐。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厉志。
【出处】《曾国藩文集·书信·致沉弟同治六年二月廿九日徐州》
【译文】我平生长进的地方,都是在受挫折和受侮辱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咬紧牙关磨炼意志。
宦途险峻,在官一日,即一日在风波之中,能妥帖登岸者,实不易易。
【出处】《曾国藩文集·书信·致诸弟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七日金陵》
【译文】官场的道路险峻,做官一天,就一天在风波之中,能稳稳当当地登上岸,实在是不容易的。
大家之作,自有特色。必与古人不同,方可称大家。
【出处】《曾国藩文集·书信·谕纪泽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译文】大家的作品,自然有自己的特色。一定是于古人不一样,才可称之为大家。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出处】《曾国藩文集·书信·致夫人》
【译文】做官不过是偶然的事,居家过日子是长久的大计。
家勤则兴,人勤刚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出处】《曾国藩文集·书信·谕儿妇》
【译文】家人勤恳就会兴旺发达,人勤恳就会体质刚健。能够勤恳能够节俭,永远不会贫贱。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孝顺招来吉祥,勤恳招来吉祥,宽恕招来吉祥。
人又何必占天下之第一美名裁?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人又何必占据天下第一的美名呢?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好汉被人打掉了牙就连同血一起咽到肚子里。
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凡事都要看得见人家有几分正确的地方。
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常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抱怨天本来就不敢,抱怨别人就常常不能避免,也都随时随地强制自己能够去除。
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做人的原则,圣贤说了千言万语,大概不外乎恭敬和宽恕两件事。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著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著于读书也。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应当读书的时候就读书,心里不要执著于见客人。应当见客人就去见客人,心里不要执著于读书。
所谓小人者,识见小耳,度量小耳。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所谓的小人,就是见识小、度量小罢了。
保身三要:日节欲、节劳、节饮食。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保养身体有三个要点:每天节制欲望、节制劳累、节制饮食。
药虽有利.宫亦随之,不可轻服。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药物虽然对身体有利,害处也同时伴随,不可轻易服药。
精神要常令有徐,于事则气充而心不散漫。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译文】精神要经常使其有剩余,做事的时候才会真气充盈而且心不散漫。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学问之道》
【译文】做学问的方法有无数,而总是以有恒心为主。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室;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学问之道》
【译文】人的心,经常使用就灵活,不常用就阻塞不通,经常使用就会心思填密,不用就会粗心大意。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学问之道》
【译文】人的气质,由于是天生的,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读书时,心外驰,总是不敬之咎。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学问之道》
【译文】读书的时候,如果分心向外飞驰,总是有不敬的过失。
守坐室内,一书不读,悠忽如此,何以自立?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学问之道》
【译文】守坐在室内,一本书不读,如此悠闲懒散、虚耗时光,用什么自立呢?
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学问之道》
【译文】买书不可以不多,但是看书不可以不知道有所选择。
凡读书笔记,贵于得问。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学问之道》
【译文】凡是读书笔记,贵在有疑问。
凡天下麻事百技,皆先立定规模,后求精熟。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学问之道》
【译文】凡是天下的各种事情和技能,都是先立定框架和规模,然后再追求精炼和纯熟。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齐家之方》
【译文】官宦家庭,从俭朴进人奢侈容易,从奢侈返回俭朴难。
身处兹乱世,钱愈多则患愈大。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齐家之方》
【译文】身处在乱世,钱越多祸患就越大。
历鉴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齐家之方》
【译文】考察有国有家的兴旺,都因为能够勤俭而成就的,其衰败就反过来。
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齐家之方》
【译文】一家之中,勤奋就兴旺,懒惰就衰败,这是一定的道理。
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治军之术》
【译文】克敌制胜的决定因素,实在是在于人而不在于武器的优劣。
善用兵者,最喜为主,不喜作客。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治军之术》
【译文】善于用兵的人,最喜欢做主动的一方,不喜欢做被动的一方。
军旅之才,以朴讷安定为主,自是至论。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治军之术》
【译文】军旅中有能力的人,以朴实寡言、忠诚安定为主,这是高论。
军行战胜,尤须坚明约束,无令骚扰地方。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治军之术》
【译文】部队行军打胜仗,尤其要严明纪律,不让士兵骚扰地方百姓。
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
【出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治军之术》
【译文】爱护百姓为治理军队的首要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