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不尽的衙门往事——游南阳府衙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1-04

因工作原因到南阳学习,学习之余与同事同游南阳府衙。

南阳知府衙门自元代自元八年(1271年)兴建,历经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6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时间长达700余年。700年来,府衙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的建筑规制和清代的建筑风格,是明清两代地方衙门的折射和缩影。

南阳府衙现存以及修复的建筑有照壁、大门、影壁、仪门、大堂、六房、二堂、三堂、府花园、知府宅、申明亭、旌善亭、寅宾馆、虚白轩、桃李馆、桂香室、团练宾兴馆、西花厅、师竹轩、监狱与班房、对月轩、爱莲堂、槐荫静舍以及其他建筑遗迹。

南阳府衙坐北朝南,旧时民间有俗语:“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整个府衙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两侧辅助。从照壁至三堂,各院落之间距离比例可称得上是北京故宫的微缩景观。不同之处只是规模较小、机构较少,规格降低,而这些也正是府衙所处政治地位的真实写照,也是典型的衙署格局。

南阳府衙的主要建筑分布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分布于东西两侧附属轴线上,形成左中右三路布局。各轴中线均有数进院落,每进院落都以主要建筑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次要建筑,构成四合院式的布局特征。各院落之间通过门、廊、过道等有机构成四通八达的内部路网,形成既有形式上的分隔,又有实际联系的整体布局。

府衙中六房列大堂左右,东面为吏户礼三房,西面为兵刑工三房,形成“左文吏,右武兵”的格局。同时,衙署内官员衙门布局以左为尊、以右为卑:同知居左(东)、通判居右(西);寅宾馆居东,监狱居西。“前朝后寝”则是指府衙以前部大堂、二堂为知府治事的地方,二堂之后的三堂、上房等是知府及其家眷生活起居的场所。

如果说南阳府衙的建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方面独特的风格,那么府衙中悬挂的楹联则体现出官衙文化的丰厚意蕴,而且还蕴藏着“文以载道”的社会教育功能,使游览者深受教育。

     大门明间前檐抱柱联为: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鹃啼鹊噪,恐有冤民。

此楹联出自清康熙年间江苏臬司徐士林之手,原题于江苏臬署,约百年后该楹联又悬挂于浙江臬司。为清官廉政所垂范。今用作府衙大门楹联是作家二月河先生所推荐。上联祈求国泰民安,下联为当政者警戒自己立案要慎重,千万不要制造冤假错案。在封建专制社会中,无论原告和被告,都是诉讼的客体,而主体则是端坐于“明镜高悬”匾额下的封建官吏。这就要求案件的主审官员要用封建道德约束自己,减少冤假错案。这反映出人治社会中的法制状态,同时也说明了百姓之所以呼唤“青天”的缘由。

仪门明间前檐柱楹联:

民情本无顺逆,从修齐治平可开盛世;

官品何论高下,能廉明公正才是青天。

上联是说各地民情不同,百姓有顺有逆,但只要执政者尊循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执政理念,就可以开创国富民安的盛世局面;下联是说无论官品高低,只要能够做到公正廉明,他就会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这幅对联反映了儒家的政治观点和学说,对执政者提出了执政理念和公正廉明的要求。

    大堂卷棚次间后金柱联: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慢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此联以世间挚情说官情,平易之中见精妙。本联原为清光绪年间举人王玉池自题山东金乡令衙署联,是一副官衙常用的楹联,倡导的是一种官为民之父母就要真心实意爱护百姓的执政理念。

南阳府衙作为一组建筑群体,其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彼此交融,互为表里。在府衙建筑体现出政治精神的同时,其艺术风格也如影随形地表现其中。南阳府衙建筑群所折射出历史,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品味;南阳府衙建筑群映射出的文化意蕴,值得我们去探讨和体会。

游览南阳府衙,仿佛你置身于明清两代社会变迁的百科全书之中。通过阅读这部百科全书,我们看到了封建专制社会的各种样态,听到了百姓击鼓鸣冤,感触到封建社会的官吏制度、师爷体制、诉讼制度以及生活习俗。而今,我们看得见的是南阳府衙的建筑、牌匾、楹联和展品,说不尽的是那些衙门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