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毛女》是 “三结合”的产物

 江山携手 2019-01-04

文革前即已提出创作上的“三结合”,引起许多作家的困惑,但这是上面的“旨意”,作家只好各自寻求“解读”,以获取“自慰”。

“三结合”创作是集体创作方式的一种,指的是在文艺创作活动中就党的领导、工农兵群众和专业文艺工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具体的分工是: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真乃天下奇论也!

 

 

王 林 日 记

 

                                                        1965 530 星期日

    《白毛女》据参加创作此歌剧的同志们传说,就是“三结合”的产物。黄世仁的处理,毛主席都提了意见。当时正是中共七大会议期间,演一次,征求全体代表以及其他观众的意见,就再修一次,反复修改多次才有今天的面貌。所以《白毛女》是文艺座谈会后第一个“三结合”的硕果。去年《东方红》大型史诗歌剧,是在周总理挂帅之下产生的,也是“三结合”的光辉范例。河北省话剧院的《抗洪凯歌》,天津市话剧院的《飞雪迎春》也都是“三结合”的成功例子。

    戏剧有了这些范例可供参考,至于小说怎么“结合”呢?我想短篇小说很容易,长篇比较麻烦一些。作者酝酿成熟后,多征求了解这段生活的熟人的意见,征求领导者的指导。光讲写作计划还不行。最好写出初稿后,打印一下再广泛征求意见。有个初稿,别人就容易提意见了。作者拿出初稿,广泛征求了领导和群众的反应以后,再修改。如果能争取到这样多次的反复,就更理想。因此作协应有这样一笔打印初稿的预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