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眼看课 | 张利欣:《短歌行》课堂实录(视频)

 山湖微波 2019-01-05

——第1487期——


编者按

龙行虎步,横槊赋诗 ,建安风骨,慷慨悲凉,提到这些词就自然想到曹操。“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英雄从来都比普通人对年华流逝有更深的感受。让我们随着张利欣老师的指引,走进《短歌行》,走近一位盖世枭雄的心。




《短歌行》课堂实录(视频)

《短歌行》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我们中国有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今天我们也来谈谈曹操,大家说曹操会不会来呢?

生笑。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

师:今天无论曹操能不能来,他的诗却能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短歌行》。我们先来读一下这首诗。我们就请其中的两位男同学来读。

一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师:朗读准确流利,声音洪亮,但要注意节奏,放松,别紧张。

一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师:朗读节奏非常好,“何时可掇”的“掇”、“契阔谈讌”的“讌”音也读得很准!下面我们同学自由朗读一遍。

生:大声朗读全诗。

师:我们这首诗的题目叫《短歌行》。大家是怎么理解的?有没有同学知道!

短暂的沉默后。

生:“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师:很好,大家熟悉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来自歌行体,有谁知道它的名字?

生摇头。

师:这首诗的名字叫《长歌行》,全诗50个字。我们学习的《短歌行》全诗128个字。这两首都是乐府诗, 所以“长歌”、“短歌”不在字数,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微吟低徊,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师:(微笑)昨天我们让同学们分组完成一个任务:根据着自己的理解,给这首诗配一幅插图。接着我们来鉴赏一下各小组为《短歌行》配的画!(一一展示)

生:第一张画面美,颜色搭配也好,像优美的山水画,但是不太像给这首诗配的,这首诗不是写景诗。

生:曹操很有英雄气概,第三张色彩太艳丽,把曹操漫画化了,女里女气。

生:第五张虽然技法粗糙,但是曹操的气概表现得很好,符合这首诗的内容!

师:很好,我们给这首诗配画,一定要契合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看来大家对这首已经有了整体的感知。大家觉得这首诗难懂吗? 

生:难(有的个别同学说不难)

师:那这首诗具体究竟是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诗歌,如有疑难先在小组内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记好,一会儿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同时,各小组总结昨天布置的预习任务,如同学们对诗歌哪部分有疑问,就请负责完成相应内容任务的小组帮助解答。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5分钟。教师巡视、询问、指导。)

生:作者为什么会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的感慨?

生:这就是作者喝酒喝多了(学生笑),想到建功立业可是心愿未成,所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感慨人生短暂。

师:(板书)诗歌中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壮志未酬?

生: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可以看出作者壮志未酬,因为“明月”代表人才,“何时”意思是什么时候,言外之意就是作者曹操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所以肯定壮志未酬。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他现在是多么求贤若渴,多么渴望人才归依在自己身边。

师:有理有据,说的太好了。(集体鼓掌)那大家思考一下曹操壮志未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此时格外显得烦闷呢?

生:缺人才。

生:喝酒喝多了,愁苦就跑出来了。就像有人喝醉会哭一样。

(生笑)

生:这个问题主要是跟当时的北京和曹操的年龄有关系。(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建安十三年冬,曹操统一北方后,在赤壁惨败。此时他已54岁,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内心充满了忧愁。然而,他并不就此而消沉,决心招纳贤士继续建功立业,并在一次宴会中吟唱了这首《短歌行》。

师:非常好,结合了曹操年龄和当时的背景,思考很深刻。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生:(齐答)“忧”。

师:那我们总结一下曹操有几种“忧”

生:壮志未酬、年老、没有人才

师:(板书)忧:人生短暂、壮志未酬、贤才难得。作者如此忧虑,是不消沉了?生:没有。从最后两句可以看出他还想继续建功立业,而且刚才那个介绍背景的同学也说了没有。

(生笑)

师:(板书)积极

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为什么作者要提“杜康”?

生:课下注解解释“杜康”相传是最早酿酒的人,这里用“杜康”代酒。

师: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大家能不能背诵几句关于酒的诗句?

生:“借酒销愁愁更愁”

生:“把酒问青天”

生:“浊酒一杯家万里”

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解忧”为什么就要喝酒呢?

生:借酒消愁。

生:喝酒有诗意。

师: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人生的哲思,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诗人们借酒恣意挥洒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莫使金樽空对月” “一樽还酹江月” “白日放歌须纵酒”。由此可见,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的“嘉宾”和我们现代汉语里的“嘉宾”意思一样吗?

生:字面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贵客”,只是这里具体就是指“人才”,希望人才能够来到自己身边,自己将会“鼓瑟吹笙”地欢迎他们到来。色和笙都是乐器,这是表明自己对人才的态度。

生:“越阡度陌,枉用相存”这句话不太懂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宾客远道跋涉,屈驾来访探望问候。

师:“阡、陌”大家一定能想起一句话? 

生:(齐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师:“阡陌”是什么意思?

生:“阡陌”是田间小路的意思。

师:“越阡”“度陌”是结构相同的动宾短语,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大家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枉用相存”,意思分别是“屈驾、以、相互、问候”,大家把这两句读两遍加深对内容的的理解。

(生自由朗读。)

生:我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处。一处是“绕树三匝”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写?第二处是“周公吐哺”,这句话是不是有什么典故?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我先解释第一个问题。联系前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乌鹊无枝可以栖息。“乌鹊”在这里应该是指人才,“绕树三匝”意思是说人才找不到明主。第二个问题“周公吐哺”用的是周公的典故。《史记》里记载,周公礼贤下士,“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周公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表现出对人才的重视。

(大家齐鼓掌)

师:很好,大家刚才都没有提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谁能讲下这两句?

生:这是借用《诗经》里的诗句,原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亦不嗣音”。意思是女子思念自己的情郎,曹操借用这两句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和思念。

师:这确实是个典故,文章中还、共有几处典故?同学们梳理一下 。

生:一共四处,分别是两处出自诗经,一处管子的话,一处周公的故事。

师:很好,这四处分别是典故的三种类型:有出处的诗句、名人的语言、名人的故事,这些都属于用典,用典的好处是什么呢?

生:显得有范,有文化。

师:没错,用典让诗歌更有底蕴,内容更丰富,更有说服力,更有韵味。学习了这首诗后你们觉得作者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求贤若渴。

师:以前你认为他是这样的人吗?

生:不是,以前看《三国演义》觉得他是个奸臣,没想到他是个爱才的人,自己竟然还这么有才!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师:对曹操这个人物的褒贬是由小说体裁、历史上民族关系、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三国演义》作者等因素决定的,我们要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认识和判断,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大家对曹操的作品除了初中学过的《观沧海》之外,还有别的了解吗? 

生:没有。

师:(展示曹操作品《蒿里行》《龟虽寿》)同学们先自由朗读感知大意,然后我们再请同学简单讲解。

生:(上台)《蒿里行》主要反映了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灾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两句是名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痛苦的感慨和深切同情。

生:(上台)《龟虽寿》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其中最有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更是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

师:很好,都准确讲解了诗的大意并且重点强调了诗里的名句。大家根据这两首诗并结合我们学过的,分组总结曹诗的主要类型。

生:主要有两类。一类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一类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短歌行》。

师:的确如此。曹操现存诗20余首,《短歌行》被后世誉为“四言极品”。他还改造四言、杂言古辞为五言,并获得成功,因此,鲁迅先生赞誉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师:在汉代文坛沉寂数百年之后,产生了建安文学,它带来了我国文人诗歌的第一次大丰收,这都是与曹操的创作密不可分的。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建安风骨”?

大多数学生面面相觑,一个学生怯怯举手。

生:我知道一点点。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师:不错。(展示课件)建安文学也叫建安风骨是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玚 、刘桢。同学们知道三曹,对建安七子比较陌生,我们齐读一下他们的名字,跟他们认识一下。

生: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玚 、刘桢。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短歌行》、了解了曹操及其代表作和创作类型,也了解了建安文学,相信大家对曹操以及《短歌行》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最后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短歌行》。

生:齐读诗歌。

师: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教者风采


张利欣,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教师,北师大教育硕士。曾获北京市大兴区学科骨干教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曾获北京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大兴区中学教师基本功“微格教学”一等奖等近30余项,论文、课例、教材辅导等获奖20余项,十几篇作品发表于《语文导报》《北京教育教学研究》等各级各类刊物。参与编写《阅读风向标》《满分作文范本》以及诗意语文出版的《跟教育名家学做教师》《问课董一菲》等著作。


本期责编:胡艳

执行主编:付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