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市各大公园的前世今生 胜利公园:日本人“偷”来的城市富苑

 料峭山风吹酒醒 2019-01-05

一、长春最早的公园——中国花园

长春市各大公园的前世今生 胜利公园:日本人“偷”来的城市富苑

中国花园

据《长春地名》记载,该公园占地面积约2.8公顷。园内设有秋千、铁杠、喷水池、凌风亭。花草有石榴、柳桃、海棠、月季、兰菊、玉簪、芍药等数十种。禽兽有仙鹤、熊、狼、狐等,盛极一时。日伪时期改为新京公园,并在公园对面修建了伪皇宫,此公园逐渐萧条。

解放初期,该公园改名为长春公园。当时仅存有稀落的树木。以后园地被其他单位陆续占用,公园的残迹也没有了。中国花园这个名字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了。

[导读]中国花园是一个早已经消失了的公园,它的原址位于在原三五0四厂以西,体育器材厂以东的一块地段上。清代以前,这里是回民茔地。民国初年收归商埠地后,开辟为公园,名曰中国花园。

二、曾经绵延的杏花村——白山公园

杏花村位于市公安局南面,曾用名“白山公园”,是目前长春市占地面积最小的公园。根据文献记载和专家的考证,杏花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的杏花村是长春城外的一个自然村落,村内陆形起伏很大,不便耕作,中间还有一条溪水潺潺流过。长春市方志委老专家于祺元先生介绍,“最早的杏花村要比今日的杏花村大得多,从人民大街一直到东民主大街、文化广场,这一大片都叫杏花村。”

长春市各大公园的前世今生 胜利公园:日本人“偷”来的城市富苑

春满杏花村

据《长春县志》记载:“其中遍植樱桃、李、杏等树,而又以杏为最多,故名之曰杏花村焉。”1901年,长春知府王昌炽上任后,为了游赏方便,买下杏花村进行重建。

1903年,王昌炽的幕僚们为了给上司歌功颂德,还撰写了《杏花村记》并立了一座石碑做纪念。据《长春市文物志》记载,确有其碑。

该碑刻于1903年,由长春府僚浙江人秋元朗撰文,直隶人史仙舫所书。碑始立于当时城西2.5公里杏花村的西岗之北,1935年之后,着手兴建新的伪皇宫,石碑所在位置正在宫内府建筑用地附近。于是将其移至白山公园(今人民大街东侧,锦水路至百草路之间地段)内人造小山旁边。1984年之前,碑身一直放在建政路长春市体育训练班内,之后,随体训班迁于南岭大街是体育工作队院内。

长春,老公园里的历史趣闻据相关文字资料记载,该碑碑座长0.85米,表面刻有浮雕花纹,可惜现已遗失。碑身目前尚保存完好,高1.76米,宽0.52米,厚0.18米,系由青石雕刻而成,正面碑文楷书,共518字,字体遒劲挺拔,神韵飘逸,题名为“杏花村记”,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夏五月中浣浙江秋元朗定之撰”。其碑文多已模糊不清,石碑背面无字。杏花村碑详细记述了该村始末,作为乡土资料,此碑对了解长春建治初期的自然状况是有意义的。

时光飞逝,现在杏花村已经成为闹市中难得的一处休闲之地。每年杏花开放的季节,就会有很多年轻人在此拍婚纱照。

三、胜利公园:日本人“偷”来的城市富苑

地处人民大街北端的胜利公园是长春建设较早的一座公园,也是给很多人留下快乐回忆的地方。说起胜利公园的起源,我觉得说它是日本人偷来的公园毫不过分。理由如下:首先,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跑到中国来建造公园,本身就是一种偷窃行为。

其次,纵观日本人建造胜利公园的过程,无论是勘测选址,还是买地建园都不光明正大。胜利公园的选址非常有讲究。

1908年,日本人规划满铁附属地时就划定了胜利公园(初名头道沟公园,俗称西公园)的预留地范围。据长春市方志委老专家于祺元介绍,当年,为了搞好满铁附属地的勘测、规划工作,日本派来了包括建筑学家、军人在内的10名专家。

长春市各大公园的前世今生 胜利公园:日本人“偷”来的城市富苑

胜利公园

这些人为了方便开展工作,都化装成中国商人,人人都有一条大辫子。正是在这些扎着假辫子的日本人的勘测下,胜利公园的命运注定要落子在满铁附属地之内。

在讲述日本人背着中国政府私买农田建公园之前,得简要说明一下清朝的土地制度。和中国很多封建王朝一样,清朝的土地也是私有制。这就意味着哪怕是政府征用土地,也得向土地所有者购买。

1906年,长春奉命开通商埠地,当局为了开疆拓宇,按照地理位置、土地情况等标准将土地分四个等级买卖。其中,一等地市价为1380吊/公顷,四等地为400吊/公顷。但是,当时长春的道台因为将已经开发好的熟地按照未开发的生地价格收购,弄得百姓们怨声载道,一度将官司打到北京城。

1913年,日本人用熟地的价格购买生地抬高地价,又背着清政府和中国农民单独接触,私自购买了农民赵洛天的土地和房产。这样不但延伸了附属地的范围,而且也扩大了西公园的面积。那时的西公园向东越过人民大街,一直到今天的乐府大酒店。

据长春市方志委老专家于泾介绍,“日本人在获得地照、买契等手续后,令赵洛天举家远逃,胁迫中国官府承认既成事实。”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要背着中国官府“偷”这块土地呢?原来这块土地地势坑洼不平,有山丘,有水沟,且在日、俄势力范围的临界点附近。《长春旧事》作者李其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一方面,日本人想利用此处的地势做防御,同时日本人也看中了这里的水源出自伊通河,想把这里作为应急水源地。另一方面,当局为了维护国土,不准百姓私自买卖土地,日本人要想获得这块土地,只能偷偷摸摸地搞见不得人的龌龊勾当,骗得了这块土地。”

四、儿童公园:发生很多大事的地方

如今的儿童公园是很多人最爱去的地方,很多以前只能在人民广场内看到的景象都被“复制”到这里。比如,早上晨练的人们在地摊前讨价还价,白天三五好友乃至更多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国天下事……可历史上的儿童公园却并不像今天这般闲适。

长春市各大公园的前世今生 胜利公园:日本人“偷”来的城市富苑

昔日大同公园前的牝狼像

原名大同公园的儿童公园始建于1936年,是伪满洲国精心营建的一处休闲场所。可是在建成的短短两年内,这里就迎来了一件至今还被很多人说起的政治大事。1938年的某一天,行走在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上的人们突然发现大同公园门前多了一尊牝狼像的复制品。伪满洲国的公园门前怎么会突然摆上意大利罗马城的城徽?这里面有什么蹊跷。据长春市地方志县市指导处处长孙彦平介绍,这是二战时期轴心国之一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送给伪满洲国政府的礼物。

据说,这尊长1.3米、高约0.75米的铜制牝狼像现收藏于东北师大历史系。牝狼双耳直立,嘴巴微张,表情却带着一丝温和,长吻与腿部有微微浮凸的血管,狼身下面还有两个吃奶的男孩,雕像工艺十分高超。雕像对其后的伪满时期城市发展、“外交”活动及相关历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初建时的大同公园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

除了儿童公园现址外,还包括吉林省文化活动中心及市游泳馆,即西到人民大街,南到解放大路一带。”长春市方志委老专家于祺元告诉我:“1942年,日本人利用伪满洲国建国10周年的机会,曾在大同公园举办了一次博览会,在展示伪满洲国的各项‘成就’之余,还出售一些商品和食品。由于受到日本参加太平洋战争的影响,长春的细粮供应已经不能自保了。很多人纷纷来到这里,争相购买伪币1角钱一碗的面条。”

据《长春市志》记载,“大同公园建设以园林为主,占地面积33公顷。拦截流经公园内的黄瓜沟,筑成3.68公顷的人工湖,并修建了能容纳万人以上的露天音乐堂及长春市第一座游泳池。”

1938年,在公园西南处建有一座下沉式露天音乐堂,可容纳观众1.5万人。露天音乐堂南侧建有游泳池。

1950年对露天音乐堂进行翻修,用日伪时期赛马场坐椅补修观众席坐椅,初步满足群众观览的需要,也为以后开展全市性大型活动和接待国内外文艺团体提供了场所。这里举办过大型音乐会,李世荣、张培兰、包桂芳等都在此演出过,捷克、罗马尼亚等国音乐团体都曾经在此演出。

五、动植物公园:“亚洲第一”的“老虎公园”

有人开过这么个玩笑:“想知道和你谈话的人是祖祖辈辈就生活在长春,还是近一二十年才搬过来的,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和他多聊聊一些在长春约定俗成的老地名。比如把‘欧亚新发’说成‘二商店’,把‘长百’说成‘五商店’或‘五百’;再比如把‘动植物公园’说成‘老虎公园’,那这人一定是老长春人。”

小吴在很小的时候和爷爷奶奶从外地来到长春的姑姑家。姑姑家住在南岭体育场附近的煤气公司宿舍,一抬足一落步也就到了离姑姑家最近的公园——长春动植物公园。可是小吴不明白,为什么动植物公园的门口上明明写着“长春动植物公园”,可姑姑一家却称之为“老虎公园”。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小吴才知道原来这是因为这里老虎比较多,老百姓习惯把它称为“老虎公园”。可“老虎公园”当年到底有多少只老虎,已经很难查到了。

长春市各大公园的前世今生 胜利公园:日本人“偷”来的城市富苑

动植物公园鸟瞰

据一些文史资料记载,1938年8月,长春动植物公园奠基并动工,1940年完成一期工程。当年以其面积之大,展出动物品种之多,号称“亚洲第一”而驰名于世。1942年10月,长春动植物公园竣工开园。竣工后的长春动植物公园主体是无栏式放养场,其中爬虫类馆是由高琦达之助(伪满重工业总裁,战后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为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很大贡献)个人出资捐助。

刚刚兴建的动物园内还有家鸭放养场和银狐养殖场。与动物园相比,植物园的建设相对落后,仅完成了药草园的建设工作。日本当局在1945年8月9日前苏联军队轰炸长春之后,匆忙杀死所有猛兽。几天后日本投降,剩下的动物无人饲养管理,任其流失死亡。园内建筑的砖木结构部分在前苏联军队占领时,已经被破坏得只剩下一片废墟。钢铁制成的空兽笼让老长春人依稀能回忆起这里曾经的繁华与热闹。

解放战争时,动物园更是惨遭破坏。当时的长春已经成为战火中的孤岛,饿殍遍地,动物园早被洗劫一空。

战后,这里立刻进行了重建,“老虎公园”的名称也被沿袭下来,但是很显然元气尚未恢复。1984年后开始恢复建设,1987年正式开园,动物由胜利公园迁回。人工湖将公园分成三个自然部分,如登上高30米(长白原野)的山坡,可把公园全貌及整个市区尽收眼底。

六、南湖公园:差点儿成了高层建筑住宅区

官方资料显示,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水域面积96公顷,与北京颐和园水域面积相似。这样的一座公园是怎样兴建起来的?有没有有趣的故事陪她一起见证历史的多彩天空呢?

长春市各大公园的前世今生 胜利公园:日本人“偷”来的城市富苑

长春南湖公园夜景

南湖公园的壮美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赐,它是伪满洲国首都规划的亮点,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污点。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现在的南湖公园一带农田遍布。前兴隆沟、袁家窝堡、西袁家堡、丁家窝堡几个村落环绕在农田周围。袁家窝堡的原址在今天的南湖宾馆院内,西袁家堡在今天的南湖宾馆西南,丁家窝堡在今天的南湖大路西段以南。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们过着鸡犬相闻的日子,袅袅炊烟像家门口那条叫兴隆沟的小河一样,陪伴着淳朴的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一个由日本人制订的《大新京都市计划》的实施而湮灭于滚滚的历史红尘中。老百姓的田没了,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当时的中国人都不敢去的公园——“黄龙公园”。黄龙,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意思。据说,1942年长春大旱,南湖公园在保障城市用水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近些年来,很多房地产商愿意拿“南湖公园——新民大街——文化广场”一线是“龙脉”作为炒作楼盘的噱头,据说效果不是很好。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商人又开始主推靠近南湖公园这个城市“绿肺”而大赚特赚。“临近南湖的房子一处比一处贵”已经成了长春市尽人皆知的现象。

的确,在公园周边生活是一件惬意的事。这一点,狡诈的日本人早就想到了,而且围绕这件事还引发了一段争议。有关部门对南湖公园的规划开始于日本人制订的《大新京都市计划》。在这份计划中,日本人设想,长春气候干燥缺水,要充分利用新市区里的小河,形成有水的公园或绿化带。另外,他们也想到用这个水库作为城市的备用水源地。至于是否用水库周围的土地当公园还是有争议的。一种观点是修建公园,另一种观点是在湖畔形成由高层建筑组成的住宅区。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水面占去近1平方公里,绿地再占去1平方公里多,这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如把公园用地改为住宅用地,建起日本国内当时没有的高楼,建造豪华住宅区。日本人当时的设想是在今公园东北部建造几幢十几层的公寓楼,设施要求是当时最先进的。

这个方案当时就被否定了,原因很简单,日本人在东北还是执行日本的建筑法规。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岛国,所以规定普通建筑物高度不许超过40米。南湖公园,一个由侵略者兴建的公园,最后竟因为侵略者的胆小而得以保全,这也许就是历史生动的一面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