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讲义(第11讲)

 凌云悟道 2019-01-05

教学内容:解读《道德经》第2325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字、词、句进行注释;对章节进行语译、领诵、朗读;引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原文解读把握义理、情理和条理,注重字词训诂、义理阐发。

教学重点: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轻浮急躁不可取;道法自然,顺道而行。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注释】

希言:字面含义是少说话,深层意思是少发号施令。自然:自然而然。飘风:狂风。朝(zhāo):日、天。终朝:整日。飘风不终朝意指狂风不能一直刮,并不限定为一天。同样,骤雨不终日也是指暴雨不能一直下。    德:得。失:在此含有变化之意。

【译文】
希言自然(少发号令也是符合自然的)。
飘风不终朝(狂风不会坚持一上午),
骤雨不终日(骤雨不会坚持一整天)。
孰为此者(谁会这样大发雷霆)?
天地(这是天地的杰作)。
天地尚不能久(天地的狂暴尚不能长久保持),
而况于人乎(又何况于人呢)?
故从事于道者(所以生活在自然规律中的人们),
道者同于道(修道者喜欢同道在一起);
德者同于德(有德者喜欢同德在一起);
失者同于失(失落者喜欢同失落在一起)。
同于道者(于道相同的人),
道亦乐得之(道也愉快地接纳);
同于德者(于德相同的人),
德亦乐得之(德也愉快地接纳);
同于失者(于失落相同的人),
失亦乐得之(失落也愉快地接纳)。
信不足焉(诚信不足的人),
有不信焉(自然有不信他的人)。

“道”平静自然运行。所以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相信‘道’的人认同于道,相信‘德’的人就认同于德,不相信道德的人就失去了道德。认同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帮助)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帮助)他;不相信道德的人,道德也就会把他遗弃。对待事物信心不足,就会对事物产生不相信。

【评析】

本章阐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当人的行为合乎自然规律时,就能从自然中受益。反之,就会受到自然惩罚。说明暴起暴落相互依存的道理,及大道与人协振共动的关系。

道本无声无息,故曰“希言”。道本无为无作,故曰“自然”。物能恒,事能久,只有顺天而动、率性以行,一听气机的自运。如果事物矫揉造作,不能顺其气机,以合乾坤之运转,日月之升恒,就像飘汤之风,狂暴之雨,虽拨大木,涌平川,但来之速,去亦速,其势断不能能终日终朝。谁主宰这种现象呢?不是天,不是地,而是道的常理。虽天地为万物的主宰,但天地取法于道;天地如果不顺道的常理而运转,也不能长久。

既知修道,必然行道,行道有心得,就是德。故既知修道,自然抱德。所有自明其德(不言而喻的德),绝无二样,故曰“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学者悟道,资禀不同,功力不同,收获不尽相同,但只要下定决心,努力用功,苦恼之场也化为恬淡之境,洋洋乎别饶佳趣,诩诩然自畅天机。苦已尽矣,乐何极乎!故曰:“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自然之道 ,无为为旨。只有对道充满信心,顺天理之常,才能够得到道德的垂顾。

【学习札记】

飘风骤雨不长作,狂妄之人岂永恶。知律守式顺自然,妙契玄同天人合。

同道同德相辅佐,依道而行倡大和。举心运念从于道,不言之教道亦乐。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企:同,踮脚。立:立稳。  跨:跃,越,阔步而行。  其在道也:从的角度来看。余食:吃多了。赘行:如世人常说之多此一举

【译文】

跂者不立(脚不粘地不晓立者感受),
跨者不行(骑人肩膀不知行者甘苦)。
自见者不明(自我成见不能明白事理),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不能彰显智慧),
自伐者无功(自我蛮干只能无功而返),
自矜者不长(自恃圣贤不能成为首领)。
其在道也(这样的人如果混入道中),
曰余食赘行(必然犯余食赘行的毛病)。
物或恶之(有人或许厌恶这种观点),
故有道者不处(但得道者会超越这种境界)。

抬起脚跟就会站不稳,拼命跨大步就会走不动,表现自己的人不会因此而显著,标榜自己的人不会因此而突出,夸耀自己的人不会因此而有所成就,自负的人也不会因此而成为领导。从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都是多余的。恐怕连牲畜都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么做。

踮脚而立,跨步而行皆属矫揉造作,强加自己,以期能立能行,昭明表彰,功堪动人,长可迈众。然而自见者不明,自是(自以为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种违背自然强行妄为的行为是不可能被人们爱戴的,就像一个人越乎常度,吃饱了再吃;行路人不顾身体的疲倦,只为取得骄人的成绩,夺众人的眼球。但不知犬之过饱则伤,牛之过劳则困,人们应当顺天道而行,依自然而为,依事物的道理而自得,切不可把人的欲念掺杂其间。要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行止浑于无心,何等安然!

【评析】

本章中老子告诫人们不能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讲述不合“道德”的结果,阐释了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规律之间存在的矛盾。应遵循客观规律,依道而行。踮脚不能常立,跨步不能常行,自见的人不是明白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被人推崇,自吹自擂的人不能为众人的领导。用道来讲这些行为就是:剩饭赘瘤。这些行为都是被人们所厌恶的,有道的人不会这样的。

明者不自是,自是则不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聪明)。彰者不自见,自见则不彰(自觉有功的人不能让人表彰),自伐(自我表彰)的人往往无功,有功者物莫能掩,何用伐(喷)为?自矜者往往无长(自觉超人的人没有长处),有长者人自敬服,奚用矜为?一切有为(违背自然)的行为都是背道而行,不可为名为利妄想超越自然,要去除根本的‘我见’。‘我见’是佛法修行的必修课程,自我的深深执著是修行的最大的障碍。执著于‘自我’希求功德与福报,是对世间的迷惑,是对生命真谛(道)追求的偏离,一切有为(违背自然)的妄念妄行,都是被人们所厌恶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永远不可能被世人所接受。

【学习札记】

举踵而立不能久,阔步迈进难远行。谦虚自守莫好强,当警四自断前程。

物欲横流人心躁,贪得无厌损福荫。觉道悟道且行道,拋却浮华心自宁。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

物:指称。混成:混然一体。  寂:无声。寥:无形。  独立:强调的自足性和惟一性。不改:强调的终极性和绝对性。  字:标记,不同于。名是本来的,字是附饰的。  强:勉强。曰:于是。逝:远逝、远去。  远:扩展、扩大。  反:相反、反转、重复、返回。  法:取法、效法。  自然:自然而然。老子经常从自然的角度讲

【译文】

有物混成(有一种物质混然而成),
先天地生(先于天地产生)。
寂兮廖兮(寂静啊无形啊),
独立而不改(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
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而不会殆尽),
可以为天下母(可以认为它是天下万物的本源)。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
字之曰 “道” (就送它一个字叫“道” ),
强为之名曰“大” (勉强为它起了一个名叫“大” )。
大曰逝(它可以说是遥不可及的过去和未来),
逝曰远(遥不可及的过去和未来也可以说是无比深远),
远曰反(知道它的深远是因为能了解它周而复始的缘故)。
故道大(所以说道是伟大的)、
天大(天是伟大的)、
地大(地是伟大的)、
人亦大(人也是伟大的),
域中有四大(宇宙中有四个伟大),
而人居其一焉(而人也占居其中之一)。
人法地(人尊循于地的法则),
地法天(地尊循于天的法则),
天法道(天尊循于道的法则),
道法自然(道尊循于自然的法则)。

有混然一体的物体在天地之前就已经生成;寂寞空旷啊;独立不改的周行而不休息;可以叫做天下的母亲,我不知叫什么,姑且称其字为“道”,勉强取名为“大”;它真实存在空虚不可见,它空虚远大没有边际,它无处不在却不被人知。所以道博大生养宇宙万物,天博大滋养天地万物、地博大养育天地群生、人博大因“道”赋予其管理天下。宇宙中有四个为大的,人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评析】

此章再一次阐述道的性质和规律,大道之妙,道法自然。老子明确指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是绝对永恒的存在,万物的法则主宰,它按自身的样子自由运动。人师法道,也就是要师法自然,在这里,老子进一步说明了大道的本体,揭示出大道是万物的法则。

“老子”重点讲述“道”是物质的,是真实存在的,简单讲它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母亲。道的表象不可见,道的形象大无边际,它看不见,听不见,但无物不含,无时不在。道的能量不可估,其孑然独立,浑然中处,却又生生不已,化化无穷。虽人物繁衍,日月轮回,太极却没有因生育多而衰竭的迹象。他昼夜不停按自己的方式流行、运转,自天地前到现在却不见他有所困倦。他周流三界,充满群生。天赖以清,地赖以宁,谷赖以盈,人赖以生,都是顺着他的自然运行。

天有“道”管理宇宙万物,所以有春夏秋冬,地有“道”养育众生,所以有四时节律,人有“道”管理天下,所以有秋收春种,这些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费而隐”。天地人道之间有互相的关爱又有彼此的相辅相成,人人有道,万物相宾,天地间一团和气,世间满是和谐。如此回报与地,地得以宁,滋养万物而无倦;回报与天,天得已清,普降甘霖养众生;回报与道,复归安宁,回报宇宙天地万事万物。所以,人们有限的认知中天、地、人、道为四大。人为地载,依地而生活劳作所以人法在地;地为天覆,地依据上天寒暑交替,化育万物,故地法在天;天为道育,天依据于道运行变化,排列时序,故天法在道。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强名之曰“道法自然”。

【学习札记】

混然一体似天成,天地万物依道生。周行不殆无始终,大道之妙启玄门。

道之本质名难称,大逝远返均欠真。道法自然垂大象,尊道重德济乾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