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5次群讨论会问答集合

 江山携手 2019-01-05
    关于“剧本是写什么的” 

  

    望长空:剧本讲故事是为了展现人物情感与性格,那如果故事讲述人生奇遇的是不是也不算戏剧?《蝙蝠侠6》黄教授看过吗?觉得如何? 

    编剧黄晖:《蝙蝠侠6》我没看过。讲人生奇遇的肯定算戏剧,但我相信就算是讲人生奇遇,也不会仅仅只是奇遇。如果你仔细去分析一个人生奇遇的好看的影视剧,一定会发现,它在讲人的情感和性格。比如蜘蛛侠,一个人有了超能力,但接下来故事围绕的,是他的情感。反过来,如果仅仅是一个人有了超能力,这只能成为纪录片。 

    电影爱好者:当大家都来“反常”时,是不是不反常,反而是反常中的反常呢? 

    编剧黄晖:戏剧必须反常,不能是生活常态,这是根本原则。所以编剧写戏,大家都必须反常。但是,我估计你指的,是“大家都反常到一堆去了”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我们俗称“老套”。 好像一本外国小说中,说摇滚乐手都想与众不同,于是他们看上去都变成了一个样子。所以,这只是说明我们反常的招数不够,我们不聪明,落了别人用过的套路,而不是说反常本身不对。 

    249393508 :“结论四:剧本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人物关系的变化。中心人物关系每次质的变化,就是一个戏剧段落。”请问:这个戏剧段落怎么理解?! 

    编剧黄晖:好像写作文,我们也不免要分段,起承转合。剧本也一样,一个故事,肯定可以分成多个情节段落。甚至,一个大段落中,还可以分出小段落。这个段落,我也不知道怎么给个书面定义,感觉似乎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概念吧。比如说,张三和李四的爱情故事。我们分成相识、初恋、矛盾、复合、因毕业分配而分开,或一方出现家庭变故而再分手,等等,这些都是用人物关系确定的段落吧,另外,会有表面不用人物关系确定的段落。比如抢银行,可能是谋划、侦察、有同伙反水、改变计划再侦察、实施等等,这是事件型段落。但事件段落的背后,其实一定离不开人物关系的变化。 

    37168042 :结论七,我可以理解为——要注意情节的表达方式吗?因为您举的是生活剧的例子,而要是其他剧种可能就有其他特点了,所谓“生活真谛”是指某一剧种描述对象的特点吗? 

    编剧黄晖:举生活剧,是因为这方面比较典型。但我以为,任何戏剧其实都逃不脱这个规律,只是有些类型的剧会比较隐蔽而已。反过来,某些影视作品,当时看起来很过瘾,回头一想毫无回味,其实它的情节手法之类可能也很高明,但问题可能就出在它只有热闹、没有对生活的理解上。 

    电影爱好者:黄老师讲的戏,话剧里是这样的,但是电影是否也可以融入其他的呢?比如有的导演的电影,是弱化情节和戏剧效果,变得非常简单的,而且也很好看。是否电影表达的比话剧更多的东西呢? 

    编剧黄晖:弱化情节和戏剧效果的电影的确存在,我们一般会把它们归入“艺术电影”之类。这一点,我可以打个比方吧。比如王家卫,他的电影情节并不强。但因为他是王家卫啊。我们知道,王家卫最初也是编武侠剧之类开始的,这说明要成为一个大师,其实要经过这种情节和戏剧效果的锻炼,至于后来他的弱化情节,那是水平已经超越了一般层次后的事,这一点,现在不是我们山寨们要学习的。同样,毕加索画画,大家可能看起来觉得一点不像,很现代派,但毕加索起步的时候,是画得非常像的。所以,想最终达到弱化情节,回归生活常态这样的境界,请先学会构造强烈的戏剧情节。 

    406266463:怎么把握生活的真实与反常的描写,如何有机统一? 

    编剧黄晖:戏剧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戏中的生活真实,其实从来都是高于一般生活真实的。比方我刚才讲到最生活的例子《张大民》,它其实也是反常。小人物面对艰难的生活,他却写一个最达观最乐天的人,从不悲苦每天乐呵呵,这本身就不是一般生活常态了。我以为,处理二者的统一时,一般在于,你可以设计前提的反常,但细节过程要非常真实。如张大民不同一般常态的极度乐天,但表现过程中,他生活化到极致。 

    120235174:我举手提问一个:如果细节写的过多,如何提炼主线,是不是要大幅度删除细节,怎样才能使主线更清晰? 

    编剧黄晖:这个问题我得想一下。我觉得,所谓细节过多,可能其实是说明你设计的细节其实不很高明,不具备强烈的代表性,比如写一个人很自私,你用了一百个细节,这很可能只证明你没有找到最符合他性格的那个高明细节而已,如果找到了,你会自然不去写另外九十九个。 

    191214973:剧本最关键的第一步是作什么? 

    编剧黄晖:我想应该是找素材吧。这可能是事先构思不足造成的。如果构思清晰,明确了主题、结构、人物关系、情节板块设置这些,我想虽然写作过程中会有卡壳,但不会一直卡下去。 

    473090080 :想让整部剧给人感觉是立体的,那个点、线、面——最应该注重哪个方面呢?还有,当多条剧情线同时进行的时候,是不是明线的多写,暗线的只轻轻带过呢?如何用暗线来突出人物的个性?还有,当剧中人物超过十个的时候,最好以多少个为主要人物?这样来写通过的机率高?男女主配角的比率有没有固定的标准?如果一部戏里,没有亲热的场景,没有乱七八糟的感情纠缠,写出来,会有卖点吗? 

    编剧黄晖:一个,明暗线的问题。既然分明暗线,自然是明线多于暗线。但高明的剧本,会使明线的每步发展,都暗藏暗线的因素,使观众为那条暗线更着急。剧中人物数量的问题:剧中主要人物的数量,没有一定之规,因为戏有不同。亮剑只有一个主人公,而绝望主妇就是一群。总的来说,一个影视剧,一般主人公不会超过四五个吧(特殊如七武士,人家也写七个)。最后一个,关于感情纠缠:爱情戏只是戏剧的一种,不是全部。爱情剧比较多,是因为观众人人有这种体验和追求,受众多,所以产量大。一部剧完全可以没有爱情,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好,那一堆问题,就先回答这几个吧,请原谅啊。 

    —0927—(26286260) :我以前写剧本时,写对白时都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用平时说话的那种语句来说,却总被人说情节设计还可以,可人物台词语言不够精炼,拖。对白一定是要精炼的吗?怎么解决精炼又口语化,而且不像穷摇奶奶的那种不现实的对白呢? 

    编剧黄晖:对白应该尽量精炼,这是毫无疑问的。就算是琼瑶这样的大师,也因为对白不精炼而屡受攻击,可见我们应该精炼。精炼和口语化不冲突,精炼在于台词准确到位。这方面,我的老师曾跟我说过一个道理,因为我的台词不精炼,他要求我训练,说一个五句话表达的意思,你现在要用七句话,证明台词功力不足,如果达到五句话,是合格,如果三句话就表达到位了,证明你优秀。台词不精炼,是新人的通病。原因一部分在于,新人总有一种担忧,怕观众不理解,于是使劲把话说满说足,生怕漏掉什么。这个毛病,只能通过长期训练,慢慢解决。 

    吴文(793702552):我最近感觉写的大纲总是纠缠于细节,而难于控制主线,搞得我也很上火!我现在好像在一个茧里很难突破出来,周围都是细节做成的蚕丝,我从哪里下嘴才能咬破这个蚕茧呢! 

    编剧黄晖:情感的发展,靠细节的堆积。而每个细节之间,应该有相互逻辑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细节总是单独成立,写完就完了,这种细节不是有机的好细节。比如说,你写一个细节,写某人物很会讲笑话,并把这个笑话写出来了,这只能是逗观众一乐。但如果这个笑话,你设计成与剧中中心人物,比如一对恋人吧,与他们当时的烦恼正好相关,一个别人听来哈哈一笑的笑话,可能马上成为一对恋人的矛盾导火线,这样,细节就有机了,能引发一连串相关反应。 

    869116189 :剧本里,是不是要尽力写些反常态的?那《渴望》或很平民化的剧本该怎么选材,比如说《金婚》是如何选材的。 

    编剧黄晖:《金婚》虽然贴近生活,但没有把生活常态全搬上去啊。它选择的,正是五十年婚姻生活中最关键的、出问题的段落,不然就不成戏了。 

    关于题材选择 

    muzirrr(木子): 

    黄老师,俺请教数个问题啊! 

    我有一个剧本,题材选的不好,但细节写的很搞笑,逗乐了我爸,逗乐了我妈,逗乐了我亲爱的广电总局。但在推销时遇到 了困难,因为电影公司的审核人员顶多只看大纲的,不会看剧本。而我因为题材选的不好,而且搞笑全凭细节,所以大纲很平庸 。请问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题材最先决定一个剧本的命运?是不是题材不行,细节再棒仍是徒劳?另外再帮我预测一下明年的股市走向。 

    编剧黄晖: 

    第一,明年的股市走向,请问杨百万,什么时候我变黄百万了,再来问我。 

    第二,题材不好细节好,这个情况我几乎没见过。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吧,一堆很高级很好的零件,但它来自不同的家电,有微波炉的开关,洗衣机的面罩等等,那么,这些零件单个再好,也组不成好家电的。我不否认可能会有好的细节,但不在题材的统属之下,细节也就未必属于这个题材所特有的。如果单是细节搞笑,那么,别人可以去看笑话,你的作品,毕竟是剧,而不是笑话集锦。 

    zhouyunin: 

    我是写栏目剧的,所以对选材方面尤其关注。栏目剧受拍摄成本的影响,所以选材的范围多半是家长里短,都市生活,这样的 选材范围已经窄了许多,不像战争片、警匪片等类型一样惊险刺激。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题材?怎么 样能够做到旧瓶装新酒?! 

    编剧黄晖: 

    这个问题,有点像“我每月只有300块零花钱,怎么买衣服才能穿出自己的特色”。 我以为,家长里短、都市生活本身千变万化,栏目剧又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每个细微变化走,所以,题材本身,应该是选择不完的。就像便宜的地摊货衣服也永远能掏到新鲜的一样。个人建议,做栏目剧,多上网,看网上的热点新闻事件,再直接化入你的题材,也许会有效。 

    gbr2008: 

    当有了想法后,选好题材想写点什么的时候,突然觉得围绕着题材没有什么内容可以添加上去。应该是素材收集的太少了吧。 我知道素材需要平常的积累,但是如果一个特定的题材需要写的话,例如老师你写《恰同学少年》的时候,没有当时学生的生活经 历,能说下这个剧本的素材是怎么收集的吗? 

    编剧黄晖: 

    写《恰》剧,最本质的源头,当然就是我自己经历过的学生生活。另外,不当学生后的这么多年,虽然与教育没有直接接触,但现实社会的教育弊病,仍会常常有感受,我写这个剧,就在于把这些感受与想法表达出来。至于素材本身,因为是历史题材,真人真事,当然需要查些资料,不过这个查资料的工作倒不重,只用了几天时间,因为有关的资料本身也不多。我不知道大家选择创作题材时的初衷,我个人,一定是对某件事、某种现象有话想说,或者说,还是我上面说的,来自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理解,再用戏表达出来而已,这一点,在恰剧上,表现尤其明显,因为它就是在说现实教育问题的。 

    关于剧本四步法之主题先行 

    代写遗嘱: 

    我想问,我把那个青春剧主题定为:毕业生如何对待理想。可以吗? 

    编剧黄晖: 

    肯定可以。不过,从你的问题来看,我猜测到这部剧的某些内容,是不是可以使主题进一步,即:毕业生如何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当然我的猜测也许不准,只是一个比方。主题行不行,要结合你的基本剧情。另外,一部剧的主题提炼,是相当讲究的事,很难立即给出好答案。 

    秋雨杉: 

    请问:主题撞车的情况下,如何将自己的作品推出去呢?! 

    编剧黄晖: 

    不知你说的这种撞车,是跟别人正在做的撞车,还是已经面世的作品撞车?如果是别人正在做,我只能劝你加快速度,赶在别人前面。如果是已经面世的作品,而且那部作品很成功,那你换一个吧,重复别人不算本事,就算你是独立创作的,大家也会认为你是靠模仿。我说的换一个,未必一定是换题材,而是指换主题。 

    一针见血: 

    我想问一下,主题是不是一个词,比如爱情、理想等。还是更细的,患难中的爱情、或都市青年的理想等。 

    编剧黄晖: 

    把主题浓缩成一个词,是为了突出它的明确。但其实,戏剧主题具体解析赶来,可以是很复杂的。爱情,这是不是主题呢?当然是,但我以为又不能算是,否则你的作品独特在何处呢?所以,前面我说到主题用一句话概括时,还说了要结合基本剧情。如果单说“毕业生如何走向社会”,这个主题其实不新鲜,与许多青春剧可能感觉重复。但有了剧情基本概括相结合,它就独特了。同样,跨越生死的爱情,这一点不新鲜。但与泰坦尼克号沉没相结合,讲明是沉船灾难中一场跨越生死的爱情,才能表达出它的内容。 

    麦芒(老财): 

    我提个问题:黄帮主对主题先行的论述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他说有人认为主题先行是错误的,我想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主题除了先行,还要别的位置吗? 

    编剧黄晖: 

    可能因为过去,建国后吧,那段时间,为了政治需要,高大全作品过多,后来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主题先行”的恶果,所以,批判主题先行论而已。我前面说过了,我认为那不是主题先行的错,是表现手法的错。主题先行论,过去更多是说文艺作品为政治服务,为某个政治理念来创作文艺作品。我以为,这是对主题先行的以偏概全。菜刀能杀人,不等于菜刀一定杀人的。 

    花泽馨: 

    我有个剧主题定为“什么才是真爱”行不?这个剧讲的是白领阶层的爱情故事。讲一个女孩小时候受伤毁了容,长大脸上有疤痕。她喜欢上一个花花公子,但人家不喜欢她。她以为是因为自己容貌,就去整容。结果整了容人家还是不喜欢她。到是一直喜欢她的男孩始终对她好。最后男孩做了一件事,让她深受感动,她终于和他在一起了。 

    编剧黄晖: 

    这类故事与这类主题,我个人以为,屡见不鲜。所以,这样的故事与这样的主题,无疑可以成立,但未必多么有新意而已。加一句吧,我不反对这个故事,但我以为,哪怕是这个看上去老套的故事,也应该可以提炼出更新颖的主题,从而指导整个作品提升,使之与众不同。 

    铁蛋: 

    我的剧本主题经常受剧情修正,是否可行? 

    编剧黄晖: 

    主题受剧情修正,证明事先对主题的提炼不够,思路不稳定清晰。如果你现在确实常有这种情况,先接受,先在剧情中修正,但慢慢改进,今后更多在写剧本前下功夫吧。 

    389772921: 

    主题先行的话会不会引发主题太过浅显、太透的感觉? 

    编剧黄晖: 

    我以为是反过来的。如果是人物或情节当头,从故事情节入手,才更容易流于表面。反过来,一开始,在故事整体人物关系未完全建立,情节未构建好前,先根据基本素材要求,来构建主题,才能一步步使主题表达深刻而到位--主题本身,并不要求如何特别深刻,观众也不一定需要你非讲深得不得了的道理不可。深也好,浅也好,把一个道理讲透,才是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不过,我估计你的问题,可能也指主题的表现太概念,那是表现手法不到位的问题,不是主题提炼的问题。提炼了主题,戏剧其他因素服务于主题,剩下的,要求我们巧妙地进行表达,而不是喊口号,表达手段问题,是戏剧的细节手法,今后我们会谈到的。 

    麦芒(老财): 

    什么是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有这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嘛?能不能给讲讲? 

    编剧黄晖: 

    对不起,这么基本的理论定义,我可给不出。我怀疑这要请教语言学家了:)我只能打比方,前面就比方了,以议论文为例,主题,就是论点。 

    胡编乱造者: 

    我的问题::不知道主题这种事物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主题是写给自己看的. 创立一个主题后,就按照主题的方向去写. 至于主题是否吸引人或是不是老套并不重要,表现主题的方式吸引人就行了。 

    编剧黄晖: 

      表现主题的方式固然要吸引人,但主题本身,我以为过去老套或者不吸引人,也是不利的。前面讲述中,我举到了多个例子,都是在讲主题提炼要有真正的价值,要尽量求新,要有强烈现实意义,也就是现实价值等等。 

    greenplant : 

    我有一部长篇写的是一个家族在历史大潮中的生活故事,1908年至现代的,如何提炼主题才能引人入胜,因为主人公也是在一代代不断变化的。 

    编剧黄晖: 

    对不起,我个人没有根据你的几句话,立即提炼出一个优质主题的能力。前面说盛老师写《走向共和》,花了一年时间讨论主题,我自己要提炼一个主题,通常也要花不少时间,想得要死。所以,如果问我,你的作品要提炼一个什么主题,这个忙还真帮不上。 

    铁蛋: 

    再请教:有鸡才有蛋还是有蛋才有鸡!构思前,我常先有故事轮廓,错了吗? 

    编剧黄晖: 

    铁蛋这个问题,我说明一下,主题的提炼当然不可能是凭空掉下来的,我前面始终说,是在故事基本素材的基础上。而我们拥有故事基本素材,被素材打动,想为此写一个戏的同时,肯定会自然地冒出一些故事轮廓,这是基本的创作冲动,它肯定在主题提炼之前。我把主题提炼,放在选择题材之后讲,也说明了这个顺序。但有轮廓,是一种基本创作直觉和冲动,不等于完整的故事。主题应该在完整的故事之前。它来指导我们把故事完善构建好。这是我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