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是明朝中后期最聪明,最厉害的皇帝,没有之一。看下《明实录》,你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史官们表面一本正经地按照所谓的儒家道德要求,去评价明朝的各个帝王。但实际上,前期朱元璋和朱棣时代,是皇帝要你怎么写,你就得怎么写。到了中后期,按照文官集团利益写,听话的就是好皇帝,不听话的几乎都是荒唐胡闹的皇帝。 虽然明武宗朱厚照谥号“武”(克定祸乱曰武,很高的评价),但是一定要说这个皇帝荒唐,又是豹房,又是好人妻;而像明英宗那种傀儡,则给予了非常高额评价,谥号里用了“英”(明识大略曰英,也是很高的评价)字,真的是因为他废除了人殉吗?还有就是那些活得命短的皇帝,如明仁宗朱高炽,只做了10个月皇帝,但是谥号就可以用到“仁”(美谥)字,那是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替靖难之役里很多被打成罪臣的人平反,但是不是朱高炽本人的意思,你也不知道。最搞笑的是明熹宗朱由校,谥号都用了“熹”(恶谥)字了,还不忘夸奖他“废除矿税”(废除了利益集团的税收)。 所以评定明朝皇帝谥号的人通常都是帝国精英,内阁首辅,都算是有水平的,还算比较客观的。但是写史的完全一副文官既得利益集团的嘴脸。 但是到了嘉靖,大家就都难住了。嘉靖明世宗的谥号用了“世”字。嘉靖就是这么一个神人,准确地说,是一个权谋天才。从他进京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让大明从“土木堡之变”以来形成的新秩序彻底被颠覆;让失去勋贵制约的文官集团彻底大分裂;让内阁成为匍匐在他面前的一个柴犬。为了防止文官集团与司礼监勾结,架空自己,他重新重用锦衣卫,而打压东厂,彻底断绝文官集团的外援;通过漫长的“大礼议”,对文官集团进行驯化,张璁、桂萼的入阁,彻底颠覆了文官集团百余年来形成的论资排辈的规则;夏言的被杀,用鲜血教育了内阁和文官集团,更不可以和军队走得近。 最绝的一招,就是用“青词”来传递圣旨,你们去猜吧。猜对了有奖,猜错了杀头。如果这道旨意本身就是嘉靖的错,那么也没关系。嘉靖是“神”,所以不会错的,错的是内阁读错了圣旨。这样的皇帝明朝之前没有过,之后更没有过,他没有像后来的其他皇帝,自己斗不过文官集团,便推出宦官集团来抗衡文官集团,最终弄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还给文官集团无数口实。嘉靖20多年不上朝,却利用文官集团内部分裂来牢牢控制着大明的国柄。 嘉靖从来不需要去管理任何具体的事情,他只需要抓住内阁的首辅,他就抓住了整个大明。他把大把的时间用来炼丹修道,以求长生不老。而内阁却没有一个像过往的“三杨”那样活得有尊严,无论严嵩还是徐阶乃至后来的高拱,都争先恐后守在嘉靖的炼丹房旁边的小屋子里,随时等候旨意。彼此之间还为谁“值班”而吵得不可开交。 再想想崇祯,是多么符合儒家标准的好皇帝啊。废寝忘食,十几年来未尝有一天敢偷懒的;节约用度,后宫还要自己纺纱织布。但是重来没有把自己摆在帝王的角色上,不会帝王术,不会权衡,用力过猛,若有嘉靖十分之一,大明也不至于亡国。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