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带一路·名城——河内

 陆一2 2019-01-05


地名由来

  河内,英文拼写为 Hanoi,城市的名字来源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越南 语中,Ha 意为“河流”,Noi 意为“内部”,因此 Hanoi 具有“河流之内”或“为河流环绕”的意义。由于城市位于红河下游右岸,且被红河所环绕,因此阮朝的第二代君主明命帝(Minh Mang,1791—1841 年)于 1831 年将其改名为 Hanoi。

 

区位

  河内陆处越南北部,位于红河三角洲的西北部、红河与墩河(Song Duong)的交汇处,北临太原省,东连北江省、北宁省,东南与兴安省、河南省相接,西南与和平省相邻,西北与富寿省、永福省接壤。城区总面积为 3329 平方千米,是越南的首都、直辖市和北方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中心。

 


历史

  早在公元前 3000 年,河内一带就有人居住。秦汉时期,中国朝廷在越南北部设立郡县,河内自此以后长期处于中国的直接管辖之下,一直持续到公元 10 世纪。

  东汉光武帝时,河内一带属交趾郡管辖。公元 40 年,出身军事家庭的征侧(Trung Trac)和其妹妹征贰(Trung Nhi)一起,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公元 43 年,马援击败征王军队,征氏姐妹战死。从此,征氏姐妹被视为国家的巾帼英雄,在越南各地建有大量的祠堂和庙宇。许多地方也以她们的名字命名,现今河内市的一个郡就被命名为二征夫人郡。

  公元 679 年,唐朝在越南北部设立安南都护府,管辖 12 个州,治所在宋平(Tong Binh,即今河内),史称安南 。当时,安南人和中国内陆人一样,可以入京考试,可以做官。安南如果受到外族入侵,唐朝派兵保护。

        公元 863 年,安南十二州被南诏国(Nanshao Kingdom,公元 738—902 年)占领,唐朝撤销安南都护府建制。公元 866 年,唐朝派大将高骈南征,大破南诏军,随后在安南设立静海军,命高骈为节度使。为了抵御南诏的进攻,高骈下令修筑大罗城(Dai La,即今河内)。



  10 世纪时,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利用中国的四分五裂局面,逐 渐摆脱了中国的直接控制,不过仍为中国的藩属国。

  1010 年,安南李朝的开国君主李公蕴(Ly Cong Uan,974—1028 年)将国都从今宁平省的华闾(Hoa Lu)迁到大罗城,并在城中修筑了许多宫殿、 楼台和庙宇。城区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为禁城、皇城和京城所在地。禁城是皇帝、后妃及其子孙、侍从的住地;皇城在禁城之外,为皇帝和朝臣的办事场所;京城环绕皇城,是街坊、集市和居民区。相传,李公蕴有次在城内乘船游玩时,突见一条金龙从红河飞腾升天,他认为这是吉兆和天意,遂将大罗 城改名为升龙(Thang Long)。

  在其后近八百年的时间里,升龙先后成为李朝、陈朝、后黎朝等许多封建王朝的都城,一直是安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至今日, 这里仍然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因此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称。

  1802 年,阮福映(Nguyen Phuc Anh,1762—1820 年)在法国的帮助下 建立阮朝,定都顺化,而升龙则成为阮朝的陪都。次年,阮福映遣使宗主国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这就是越南国名的由来。 1831 年,明命帝阮福晈将陪都之名改为河内。



  19 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开始侵略蚕食越南,与宗主国清朝发生了多次战争,驻扎在中越边境的刘永福黑旗军曾在河内一带给予法军沉痛的打击。 1885 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则沦为法国殖民地。1887 年,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正式成立, 总督驻扎于西贡(Saigon,今胡志明市),对越南、老挝、柬埔寨进行殖民统治;1902 年,总督驻地迁往河内。法国人到来之后,拆除了部分皇宫建筑和古老寺庙,盖起了新式样的欧洲风格居住区,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河内被日本占领。1945 年 8 月,日本被逐出越南,阮朝末代皇帝阮福晪(Nguyen Phuc Thien,1913—1997 年)亦宣布退位。 9 月 2 日,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人胡志明在河内的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首都定为河内。同年 9 月,法国再次入侵越南, 越南人民又进行了历时 9 年的抗法战争。1954 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宣布越南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同时规定越南以北纬 17°线为界,实行南北分治, 北方由胡志明领导,南方由阮福晪统治。



  越南战争时期,河内的交通运输设备因桥梁和铁路的炸毁而遭到严重影响,不过越南人民在战争结束后很快就将其修复。1975年 5 月,越南南方全部解放,抗美救国战争赢得彻底胜利。1976年 7 月,越南南北宣布统一,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定为河内。

  2008 年 8 月,邻接的河西省、永福省的麋泠县以及和平省梁山县的四个地方自治体划归河内市,城市面积大大增加。

  2010 年,河内的升龙皇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地理

        河内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约 13 米。受河流冲积的影响,河内有 75% 左右的自然面积为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较偏远的郊区,主要的高山有海拔 1281 米的巴位山、海拔 707 米的嘉耶山以及海拔 462 米的鸟脚山 等。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除红河、墩河外,还有底河、桥河、卡罗河、苏历 河、金牛河等河流。市内湖泊星罗棋布,著名的湖泊有还剑湖、西湖、竹帛湖、七庙湖等。



  河内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 24℃左右,年降雨量为 1680 毫米左右。受季风影响,全年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每年的 5—10 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到全年总降雨量的 85% 以上;8 月份降雨最多,平均降雨量为 320 毫米左右;雨季期间气温也较高,平均气温为 30℃以上,其中 7月份为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为 32.9℃左右。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的 4 月为旱 季,降雨较少,气温适宜,平均气温为 18.6℃左右;1 月份降雨最少,温度最 低,平均降雨量为 18.6 毫米左右,平均气温为 13.7℃左右。

  河内风光绮丽,树木终年常青,鲜花四季盛开,因此素有“百花春城” 之称。目前,河内共分为 12 个郡、1 个郡级镇和 17 个郊县。2016 年,河内的人口数量达到 143.13 万 。

 


经济

  河内陆处红河三角洲,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农业是河内的传统产业部 门,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河内的工业得到了迅速 发展,已建有较为系统的工业体系,拥有机械、化工、纺织、制糖、卷烟等 工业部门,其中机器制造在全国处于中心地位。

  河内是越南的交通中心,陆运、水运、空运都比较发达。公路四通八达, 从河内可通往越南全国各地以及柬埔寨、老挝;铁路南可直达胡志明市,东可至海港城市海防,北连钢城太原,西北、东北分别可达中国云南和广西。水路可顺红河向东直达大海。内拜国际机场是越南的第二大国际机场。依靠便利的交通网络,河内成为全国重要的贸易枢纽和产品集散地。

  近年来,河内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越南乃至亚洲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2015 年,美国著名的杂志《旅游和休闲》评选出了“亚洲十大最佳旅游城市”,河内位居第七名。


 

文化

  河内的主要居民为京族(Gin),通用越南语,主要信奉佛教、天主教。 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他们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

  河内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主要包括越南本土、中国和法国三种风格。 独柱寺是最具越南民族特色的建筑,寺庙选用高级木料建成,整个寺庙建于 灵沼池中一根直径为 1.25 米的巨大石柱上,远远望去就好似一朵出水莲花一 样,非常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文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建筑,其建筑风格与我国国内的文庙如出一辙,庙内悬有康熙亲笔御书的“万世师表”汉字匾 额,正殿内设有孔子供桌,两侧奉祀中越两国先儒;庙内还存有80多块雕工 精细的进士碑,分别由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石龟背驮。圣约瑟夫大教堂,又名 河内大教堂,是河内很具代表性的法式建筑,据说是仿巴黎圣母院兴建而成;它是河内最古老的教堂,也是河内天主教徒的活动中心。



  河内最古老、最有活力的地方为喧闹忙碌的老城区,由于这里拥有 36 条街道,所以又被当地人称为“36 行街”。每条街道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出 售丝绸、竹制品等不同种类的产品。街道也多以其从事的行业命名,街道名称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词为通名 Hang(相当于汉语中的巷),第二个词为 出售产品的名称。例如,Hang Gain 表示丝绸巷,Hang Bac 表示银巷,Hang Huong 表示香烛巷等。

  河内的节庆活动较为丰富,节庆多为全国性的节日。许多节庆与中国颇为相似,时间也在同一天,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春节 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送灶王、备年货、祭祖先、放烟花、贴春联、挂红灯笼,大街上有舞龙舞狮等文艺表演。此外,雄王节和国庆日,也是河内的重要节日。雄王被视为越南人的祖先,每年的农历三 月初十,河内的所有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9 月 2 日为越南的独立日, 届时河内的巴亭广场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河内一带是水上木偶戏的发源地。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堪称世上独一无二的木偶戏,其历史可追溯至 1000 多年前。 过去,艺人们会在河流、湖泊或稻田中进行表演。如今,木偶戏已移至剧院进行室内表演,艺人们站在后台齐腰深的水中,以水面为舞台,在传统乐器(如琵琶)演奏的音乐以及喷火龙、烟雾、鞭炮等营造的特效中,操纵手中的木偶,表演各种场景和故事。故事的主题多与传统的农村生活有关,主角有英雄、勇士以及贪官污吏,越南文化中的龙、凤、麒麟在表演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河内是越南的教育中心,拥有众多大学。著名的大学包括河内医科大学、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越南美术大学、河内科技大学等。其中,法国人于 1902 年创建的河内医科大学为越南最古老的一所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是越南 规模最大的两所大学之一。

         河内非常注重与国外主要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全球 16 个国家的近 20 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其中包括中国的北京和香港。

 


旅游

  河内的旅游景点非常丰富,既有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为数不少的自然旅游景观。位于市中心的巴亭广场是河内的“心脏”,其地位如同天安门 广场在中国的地位一般,是越南国家重大节日时举行集会、庆典和阅兵的场所。每天早上 6 :30 左右,这里都有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巴亭广场周围有多座与胡志明相关的建筑,西北边有胡志明故居,坐落于一栋法式风格的别 墅主席府内;广场西侧有胡志明纪念堂,陵堂内用中国提供的水晶棺安放胡志明的遗体,陵前大厅的红色花岗岩墙壁上题有胡志明的名言:“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了”;广场西南面则有胡志明博物馆,主要展出胡志明生平事 迹、手稿、生前使用物品以及越南人民和外国友人赠送的礼物等。



  在河内的众多湖泊中,最著名的为还剑湖,面积最大的为西湖,素有“剑 湖烟水西湖月”之美誉。还剑湖,原名为绿水湖,是河内的灵魂之湖。相传, 后黎朝开国之君黎利(Le Loi,1385—1433 年)在发动起义之时,湖中的一只金色神龟赠送了他一把神剑,在神剑的帮助下,黎利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并建立了后黎朝。后来,黎利在湖上游玩时,又遇到了那只金龟,并将神剑奉还。为了表达对金龟的感谢和尊敬,黎利将湖名改为还剑湖。西湖占地面 积 500 公顷,与杭州西湖齐名,传说天上有位仙女,梳妆时不慎将镜子摔破, 一半落在越南河内,一半落在中国杭州,形成了两个秀丽迷人的西湖。



  河内拥有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如博物馆、剧院、美术馆等。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融合了法国、柬埔寨以及越南等地的建筑风格,主要介绍了从史前时代一直到近代的越南历史,馆内藏有各种珍贵的展品,如石器、古铜器、石碑、铜鼓、占城艺术、陶器和少数民族服饰等。河内歌剧院仿巴黎歌剧院 建造,融法国式、罗马式建筑风格为一体,拥有越南最先进的音响设备,演 出节目多为古典音乐。升龙水上木偶剧院是游客在越南观看水上木偶戏的最佳场所,是亚洲唯一的一年 365 天永不落幕的剧院。此外,河内著名的文化 娱乐设施还包括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越南民族学博物馆、越南美术馆等。



  河内是亚洲著名的购物城市,特色商品主要有越南香水、奥黛 、丝绸、 椰壳工艺品、精美漆器、斗笠、咖啡、会安沉香、特色绘画等。购物场所众 多,包括购物中心、集会市场、超市、特色街道和特色纪念品商店,如长钱购物中心、36 行街、东宣市场、东宣周末夜市等。



  河内是越南特别是北部平原饮食文化的荟萃之地,饮食文化受中国、法 国的影响较深。新鲜食材以蒸、炖、拌、烤、焖等手法,配以青柠檬、香草、 香菜和鱼露等调料,清爽可口,令人回味无穷。特色美食包括越南米粉、糯 米饭、越式三明治、越南春卷、越南火锅、甘蔗虾、越南烤鱼、滴漏咖啡、 水果冰沙、什锦糖水、椰子冻、当地啤酒等。此外,游客也可以在此品尝到法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风味美食。



  河内的住宿设施非常齐全,既有奢华的五星级饭店,也有条件简陋的青 年旅店,可满足各层次游客的住宿需求。世界知名的酒店品牌,诸如索菲特、希尔顿、洲际、喜来登、万豪、雅高等,都在此设有连锁酒店。在高档星级 饭店中,具有 110 多年历史的索菲特河内传奇大都市酒店最为闻名,该酒店是河内最古老的酒店,属于法国殖民建筑,在亚洲乃至世界都颇具名气,曾 接待过无数贵宾。2015 年,美国著名的《旅游和休闲》杂志评选出了“全球 100 座最佳酒店”,索菲特河内传奇大都市酒店就名列其中。

  河内市区内有内拜国际机场、嘉林机场、河内火车站、嘉林火车站、美庭汽车站、嘉林汽车站和航运码头。市内交通工具主要有公交车、摩托车、 人力三轮车、自行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