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宇健:世界三大湾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借鉴

 方圆儒人 2019-01-05

  湾区发展一直都是一个人文与自然持续演化的过程。目前,全球经济总量60%、大城市75%都集中在大陆海岸线100公里纵深的区域内,形成湾区特征显著的经济地理形态,既是国际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文形态演化的优胜劣汰。

  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临近岛组成的区域。从经济地理角度理解,按照区域经济、城市发展水平进行定义,目前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是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三大湾区。三大湾区的发展历程相似,都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型经济类似的进程。他们都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但各自情况又有所差异。

  纽约湾区。地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西岸,以纽约市为中心,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康乃狄克州以及宾夕法尼亚州 35个郡,主要有纽约、泽西、纽瓦克等城市。该地区总面积3.68万平方公里 ,人口数接近2400万,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约1.4万亿美元。纽约是世界经济的核心中枢,主要产业包含金融、国贸、传媒、旅游、生物和制造业。金融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建设高效一体化交通网络、出台有力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是纽约湾区成功的法宝。

  旧金山湾区。地处加州北部、太平洋东岸,包含加州的 12 个郡,主要有旧金山、圣何塞、奥克兰、圣克拉拉等城市。该地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数在超过 840 万,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约8000亿美元,近年呈现出赶超纽约州的势头。旧金山湾区并非美国传统的经济、政治中心,更多依托新兴产业带动金融、旅游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包括著名的“硅谷”。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城际轨道交通、优良的城市环境、具有竞争力的高校群和城市协调机制是旧金山湾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东京湾区。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太平洋西岸,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琦玉县等“一都三县”,主要有东京、横滨、川崎、船桥、千叶等城市。该地区总面积约3.68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数在 3560 万以上,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 1.8万亿美元。该区形成了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地区经济总量占日本的 30%。东京湾区是日本的金融中枢、能源基地、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集聚的现代金融业态、强大的港口物流、高度现代化的先进制造业、先进的轨道交通网络和人才聚集是东京湾的主要支撑。

  

表1:著名湾区全球定位对比

四大湾区

全球地位

东京湾区

   亚太地区航运枢纽、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制造业创新基地

纽约湾区

   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

旧金山湾区

   美国西海岸航运中心、美国西海岸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

   亚太地航运枢纽(香港)、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家创新城市(深圳)

  

  三个湾区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国际一流的湾区都具备开放性、创新型、宜居性。开放性是湾区的活力源泉、创新性是湾区高级化的第一动力,宜居性是城市化进程的理性追求与湾区地理形态互动的自然结果。湾区在从原始港口运输到构建起创新型经济体系过程中,如何实现原始积累、起飞升级、提升品质,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借鉴。

  1、重视打造港口经济带。湾区第一经济属性是开放性。自15世纪开始,港口经济带的开放性与工业全球化就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最后都演化出类似特区的经济窗口,国家对这些窗口制定了比其他区域更加灵活的发展政策,甚至下放了一些原本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权力。依托这些窗口,港口经济带向世界输出覆盖深远的全球供应链。这种全球供应链既为港口经济带创造了低成本扩张的经济腹地,又为他们带来从港口贸易到港口大工业,从港口大工业到金融服务区、智慧产业集聚区等飞跃的机会。

  

表2:港口经济带演化进程

 

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

第一代

港口经济

服务功能以装卸运输为主导,经济活动范围局限于港区内部

第二代

工业经济

以临港工业为主导,经济活动范围向港区外拓展,湾区城市迅速成为制造中心

第三代

服务经济

以服务业为主导,航运金融、服务业等快速发展,经济活动边界拓展到环港口城市,湾区城市群落成为区域甚至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第四代

创新经济

湾区城市群落依托现代金融、知识经济、装备制造实现转型升级,从区域增长极逐步演化成为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2、重视发展高效一体的交通设施。湾区经济带第一属性是开放性,开放意味着外联内拓。随着港口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湾区城市普遍建立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线性工程为支撑的一体化交通设施是湾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各种经济要素也围绕这些线性工程形成点轴型集聚外溢发展格局。三大湾区的发展史基本上都是一体化交通设施大建设的历史。公路运输、轨道运输、公共交通,空港建设大大提升了运输荷载与通勤效率,为经济崛起催生新的经济秩序。比如旧金山湾区就得益于铁路城市的建设热潮、纽约湾区就得益于《多式联运法》等诸多法案、东京湾区就离不开日本战后高铁的飞速发展。

  3、突出经济创新走廊的作用。湾区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增长极。增长极的形成带来产业集群、要素集聚。集群和要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受到发展空间、要素价格等制约往往会遇到资源瓶颈。打造经济创新走廊,突破初始区域中心,依托重要交通线,逐步围绕区域中心实现部分生产环节转移,既有利于区域核心城市实现高端要素更加集聚,又有利于区域核心与周边区域形成更强有力的经济共同体。所以从三大湾区发展看,都具有高竞争力的港口城市和联动的庞大城市群落。

  4、重视形成打破行政边界、高速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湾区经济是跨城市联盟的经济形态。协同发展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全球供应链形成的客观需求。世界级湾区都是建设在广阔腹地经济支撑的基础上的。这些腹地与区域中心城市既是合作,也是竞争的关系。没有良好的协调机制,这些自发形成的城市联盟往往会变得松散而缺乏竞争力。为适应协同发展的要求,政府间的协同工作机制非常必要。如日本政府就颁布了《首都圈整备法》等法律法规推动东京都市圈规划发展,旧金山湾区建立湾区政府协会、大都会交通委员会等专门协调机构。这些都为避免城市间的无序竞争完善了顶层设计。

  5、重视构筑人文与生态共同体。从港口形态到创新形态,三大湾区都已经不再是原有的码头概念,而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新型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对人文和生态的关怀为吸引高端人才与科研机构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机构数量和城市环境看,三大湾区都是区域文化中心、高等教育集聚中心,并把环境治理摆在重要位置,海岸线和海岸生态保护良好。比如日本在1992年、1996年和1997年就先后制定了东京海湾区规划推广方案、基本开发条例以及开发指导方针,以法定图则强调湾区文化塑造、人本关怀和生态宜居问题。

(作者系2018春季学期中青二班二支部学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