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 火 者

 唐宋自在鸟 2019-01-05

2019年1月8是中国近代重要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严复先生诞辰165周年纪念日。他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编译的《天演论》让鲁迅都如痴如醉;他首倡“信、达、雅”的翻译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他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他亦是韵高格古的书法家,绎新籀古,光气垂虹。

严复,一位以“盗火者”之誉载入中国近代史的福州人,他值得我们永久铭记和尊敬。

精通西学第一人。——康有为

严氏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严复其首也。——梁启超

君于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则其得失,证明而会通之。六十年来治西学者,无其比也。——陈宝琛

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孙中山

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胡适

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第一。——蔡元培

他代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资本主义寻找真理所走到的崭新阶段,他带给中国人以一种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起了空前的广泛影响和长远作用,这种启蒙影响和作用不只是在戊戌时期和对改良派,更主要更突出的是对后几代的年青的爱国者和革命家。所以,尽管严复本人在基本政治倾向上属于戊戌时期的改良派,但把他的客观历史地位、意义和作用框限在改良派或戊戌时期,又是不符合实际的。——李泽厚


严复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的成功仅限于思想学术方面。严复在近代中国之所以一度名声显赫、家喻户晓,显然得益于他那古朴、典雅且可与先秦诸子文风相媲美的译文。然而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地位的奠定,恐怕并不是那几本可被后世译家再三挑剔的严译名著,而是他从西方世界“盗”来了新思想和新观念的火苗,使原本封闭而阴沉的近代神州大陆透露出一丝希望的曙光,使国人觉悟到,要救国,只有变法维新,要变法维新,必须向外国学习。

思想的闪电总走在行动的雷鸣之前,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思想巨擘,严复可谓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帝制复辟,这中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严复不是亲自参加,便是与闻其事,大小也算是一个重要人物。尤其是1894年之后他那一篇篇救亡图存的战斗檄文,那一本本震撼人心的典雅译著,何啻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严译《天演论》出版后,在中国知识界产生过极大的影响。诚如鲁迅所言:“佩服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通过严复的敏锐感觉与及时的介绍,不仅使中国人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域外文明的价值,而且唤醒了国人,激起国人救亡图存的热情。诸如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蔡元培、孙中山、胡适、鲁迅、毛泽东等等近代中国重要历史人物,大都公开表明曾经受到过严译《天演论》的深刻影响,其积极意义自然无法漠视。

严复从不否定中国变法革新的必要性,稳健的变革态度是他始终如一的政治主张。在政治观念上日趋保守的判断,毕竟是基于后来那些成功者价值理念的认定。他从来不是一个激进的革命者,他的真实选择,既不从新——超越中国社会的实际承受力主张激进的变革;当然也不守旧——即所谓投入封建主义的怀抱。严复温和的改良主张在风云急剧变幻的近代中国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戊戌变法,他指责康、梁操之过急,以致弄巧成拙坏了大事:”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何以言之?德宗固有意向之人君,向使无康、梁,其母子固未必生衅,西太后天年易尽,俟其百年,政权独揽,徐起更张,此不独其祖宗之所式凭,而亦四百兆人民之洪福。而康乃踵商君故智,卒然得君,不察其所处之地位为何如,所当之沮力为何等,卤莽灭裂,轻易猖狂,驯至于幽其君而其友,己则逍遥海外,立名目以敛人财,恬然不以为耻。“辛亥革命爆发不久,他也不认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有能力收拾旧河山,中国政治前途的必然出路似乎应在激进和保守之间加以寻求。

他曾反复强调:“改革之顷,破坏非难也,号召新力亦非难也,难在乎平亭古法旧俗,知何者之当革,不革则进步难图,又知何者之当因,不因则由变得乱。一善制之立,一美俗之成,动千百年而后有,奈之何弃其所故有,而昧昧于来者之不可知耶!”他还总结历史经验:“将亡之国,处处皆走极端,波兰前史,可为殷鉴,人人自诡救国,实人人皆抱薪厝火之夫,他日及之后知,履之后艰,虽痛哭流涕,戟指呵詈其所崇拜盲从之人,亦已晚矣。”如今想想严复先生身后几十年发生的各种残酷事实,这是多么沉痛的预言,又是多么深刻的领悟啊! 

严复晚年一方面依然主张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又较为深刻地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内在弱点,期望中国在吸收、引进西方文化的部分积极因素之后,批判性地承继中国人过去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根据,重建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意义结构和自我意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发掘其现代意义,并由此寻求中西文化的结合点,不徒为中国寻找出一条解救危机的道路,而且期望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为人类的进步发展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然而时代的脚步何其迅急,他终究被激进的“革命列车”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晚年落个郁郁寡欢、孤独寂寞的处境,令人唏嘘不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叮嘱国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坚信有选择地损益旧法才是中国发展的正常道路。遗憾的是,严复积毕生经验而获得的这一认识如同他一生中的一系列主张一样,并没有引起国人的应有重视,中国这艘巨轮仍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前行。他最不愿见到的“一个糟糕的时期”不可避免地来到,中国只好在恶性循环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发展良机。

严复研究的未来突破与发展,除了一些必要的技术性手段诸如进一步搜罗严复的佚文外,一个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便是有待于研究者真正转变评论的立场与角度,不再使历史只成为胜利者的陈述,而要立足于人类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全民族的至上利益这一首要前提。

本篇笔记归纳整理自马勇教授《盗火者:严复传》(东方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



      

☆自思自省☆自勉自立☆自作自受☆自游自在☆

追求真·傳播美·守護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