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版纳植物园二三事

 lsm明明白白 2019-01-05
人生走过了千山万水,
大多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逝。
有些地方如一坛陈年老酒,
时间只是让它愈发的醇厚与诱人,
记忆打开的一瞬间,
就会回到往昔的画面。
因为,它们一直在脑海和心田。
版纳于我,就是这么一坛老酒。

01
06

版纳缘起

版纳植物园这个词跳入我的世界,是10来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在北方。

那时好友香蜂草求学于版纳植物园,正是同学少年之时,推杯换盏之际,听好友聊着版纳园的求学故事,讲述着他在版纳园内对蜜蜂的观察和研究,描绘着蚂蚁群体作战的场景......

那时版纳于我的一个印象就是非常非常地遥远,另一个印象就是他很喜欢那个地方。当时想去版纳园的冲动,仅是酒虫作祟,想与好友把酒言欢,如是而已。

那时的我,作为某桶油的“笔记本民工”,跟着石油管道,与大西北的荒漠、戈壁的荒凉和辽阔更有交集和触感。

某桶油的工装是红色的,唯一的照片记录却是变成了这样,笔记本电脑也变成了纸质笔记本

02
06

再谈版纳

版纳植物园这个词再出现时,已是几年之后了,依然是从好友香蜂草嘴里蹦出来的,饮酒之地已是在蓉城。

他已学成归来,就职于高校,我已从“笔记本民工”变成了“哥”公司的一员,当然民工身份未改,只是换了个地方搬砖。

那时是他带小朋友们去版纳园自然观察返回之时,更多的词汇跳入我对版纳的认知:“热带雨林”、“大板根”、“独木成林”、“榕小蜂与榕树共生”......

这时我内心有了想去版纳看看的欲望,说不上为什么,就是感觉那是很奇妙的一个地方。也开始去了解版纳植物园的一些资讯。

回想起来,有些时日没有杜康了

03
06

初见版纳

2017年10月,朱磊博士分享了版纳植物园观鸟节的信息。

这不是种草多年需要拔草的地方么?

没有什么犹豫,申请加入了朱博士的队伍,虽然观鸟已有些年头,参加观鸟节,还是头一遭,去热带观鸟更是第一次。(没想到就此开启了拖朱大大观鸟成绩后腿的系列故事了,拖后腿其实是预料到了,没想到的是已成系列了,我们竟还安好在朱大大的队伍里)。

关于2017年的观鸟节,好友们分享了众多有趣的故事,先分享给大家。

朱大大 《版纳观鸟节的N个瞬间》

面大师 《到高黎贡-版纳越冬》

Komi老师 三篇神作

    《版纳热带植物园观鸟节前传》

    《嗯,放歌的那位同学请严肃点,我们正参加观鸟比赛呢!》

    《有一种病叫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综合征》

闪电《版纳园.真游趣》

此时再打开记忆,当时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受。

第一个感受就是天气好。

观鸟节是在11月中旬,成都的11月已经开启了魔法攻击,已经加厚外套来进行魔法防御了。朱大大在群里丢来一句话:大家把泳衣带上哈,可以切王莲酒店游泳。

WOW!秋天游泳,爽~。

Komi老师拍摄的辣眼睛照片(虽然朱大大提醒了,郭老法却依然是现场购买的高价版,任性~)

版纳的11月至次年4月是干季,少雨,气温不高,也不低,最宜休闲旅游和户外活动。5月~10月是雨季,虽然多雨,但琳琅满目的热带水果又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个感受就是版纳园好美。

它的美有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之美。

版纳植物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2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

这里也生活着众多鸟虫两爬等动物,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当然第一次来热带的我,完全是应接不暇,每天都在刷新我对自然对热带的认知,每天都有无穷尽的有趣故事在发生。

王莲池

欣赏百花争艳,享受蓝天白云,洗去城市的尘霾

看,树上挂着一只会飞的杧果

蛾子?呃...认错了哟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咦,咒语失灵了,暴露了...

躺在草地上,仰望满天繁星,享受静谧的夜,闻满园之香。图自版纳植物园

它的美有异域和民族文化之美。

到西双版纳就有“不出国门,却享东南亚风情”的体验。

满眼热带植物,满目都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的风情,各式特色美味更是应接不暇。

有一道小吃叫豪罗梭,吃起来真的好啰嗦

它的美有人文关怀之美。

版纳植物园的国际化和高大上,让周边勐仑小镇的偏远之感更加凸显,边陲小镇的教育水平与大城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版纳园的老师们,每年都会多次自发去小镇的中小学进行科普讲座和科普活动,观鸟节这种盛会,对周边孩子们的引导和对周边社区的影响也是版纳园安排的重心。

所以,每年的版纳观鸟节不仅是全国自然爱好者的盛宴,也是一场惠及勐仑镇小朋友的科普盛会。科普讲座、科普展示、互动参与等皆是为小朋友们而准备,当然我们这帮大朋友也是沾了小朋友们的光。

Komi老师拍摄 顾老师讲绿孔雀

它的美有科研精神之美。

在版纳植物园,你能见到很多与游客完全不同气质的人员,不用猜想,他们多是在版纳园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比如最近就有刷爆朋友圈,将改写教科书的研究成果的发表。《版纳植物园Science文章:新发现一种跳蛛的长期哺乳行为》

在版纳园,经常能看见科学研究的实验样地和实验器材,也能遇上早出晚归的做实验的科研人员,各种肤色皆可见。

谁能想到这遥远的地方,竟是学术科研的国际前沿宝地。

就这样,刘姥姥的嘴始终没有合上,于是有了下面的感慨: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是一个去前心念念

去后神飞扬

离时舍不得

离开了还要再去的一个好地方

04
06

夏季的版纳

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无法抵抗的美丽。

去年峨眉山夏令营时,香蜂草和我一起欣赏峨眉山的萤火虫,漫山的萤火虫让我和小朋友们很是兴奋。突然,香蜂草轻轻的来了一句:“当你看过版纳园的萤火虫,你才知道什么是震撼。”(种草大师啊,真是又爱又恨~)

5月有幸参加版纳植物园组织的环境教育讲解培训,有幸入住了幽默风趣帅气的赵博士家里。

赵博士的背影 借用komi老师的评论 大家自行想象下骑摩托的汉子

赵博士的家住在沟谷雨林附近的吊桥外,离培训的教室有些距离,于是我每日骑着他的公爵自行车,畅游在版纳园内,好不惬意。

这就是通往赵博士家的吊桥

每日培训非常地饱满有趣,从早到晚,赵博士的幽默,邱老师的风趣,黄博士对植物的热情,版纳君刘老师的博学,非常的满和足。

每日回赵博士家的路上,更是让人陶醉,因为一路上可以与萤火虫为伴。确如香蜂草所言,满园满眼都是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有时我就索性推着车,慢慢步行,感受这份美好。

拍摄技术要需要再进步,那美丽已印入脑海

去之前对版纳的雨季也是颇为担忧,看着天气预报上每天都是雨,瞬间就不开心了。

结果到了版纳,发现雨季的雨是很多,但大多都是在晚上,白天偶尔来了,也仅是一阵而已。所以完全就是在消除夏日的炎热嘛,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所以,强烈推荐大家夏季来版纳,身陷萤火虫的包围圈是怎样的幸福呢?


05
06

      第七届版纳植物园观鸟节

今年的观鸟节主题是“着鸟之羽翼,赏万千生灵”。拟定之人,真是太有才华了。

去年观鸟节后,小伙伴们就约定今年一定要再来,为版纳的鸟,更为与版纳那些的有趣的小伙伴们相聚。

有了去年我们拖后腿的经验,朱大大已是颇为明了,直接进入佛系观鸟+观鸟培训。

虽然佛系观鸟,迎接我们的依然是意料之中的蓝天白云。

看着蓝天白云就想去了

自去年观鸟节,群主大大看了朱大大的施华洛世奇望远镜后,对以往珍爱的望远镜顿时充满了嫌弃,于是下血本,蔡司望远镜到手。(PS:不知今年看了群主大大彩色望远镜的崔杨洋同学打算什么时候更新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今年的群主大大犹如开挂一般,心里想看什么鸟,嘴里念叨几句,于是鸟就飞出来了,飞出来了啊,OMG......

群主大大念的什么鸟呢?

今年的观鸟节就是去与老朋友相聚。如约一般,与橙胸咬鹃、灰岩鹪鹛等独具特色的鸟儿们相见了,且观赏的非常惬意。

'批发'橙胸咬鹃的现场,上周在青龙湖和孩子们“批发”了草鹭

橙胸咬鹃本尊


灰岩鹪鹛,别看不起眼,但很多观鸟爱好者可是专程来看它的,因为版纳很容易见到

今年的观鸟节,更是一段欣赏鸟儿们的时光。比如看这对绣眼亲昵的打理着羽毛,真是萌翻了,哪里还想着要分清楚它是暗绿还是灰腹呢?

再比如站在绿石林的平台上,俯视雨林,飞羽们翻飞在林冠层,还有什么好急躁的呢?

这个平台的视野非常好

群主大大已经讲述过了我们队伍在沟谷雨林刷鸟的努力画面,在此不赘述。

《缘聚缘散都在版纳植物园的观鸟节(多图长文,慎入)》

本次观鸟节除了群主大大开了挂,高老师好像一直都是开着挂,比如黑漆漆的沟谷雨林,高老师突然停下了:“这有一只方尾鹟”。根据她的描述,我们举起望远镜,果然看见一只方尾鹟。她可是肉眼看的啊,那是在暗淡的林下啊,牛!

小伙伴们都开了挂一般

这次观鸟节,我们参加了摊位展示,基于版纳园每年为周边小朋友们的需求考虑,我们准备了适于小朋友互动的手作活动。由于摊位展示期间,我们都想去蹭大师们的讲座,所以有些时段,我们的摊位是处于无人状态。没曾想,每次回来,都有一帮孩子们围在我们的摊位自行创作。也同时感谢临近摊位朋友们帮忙照看。

热闹的摊位

这次观鸟节的讲座是非常的精彩,比如朱博士的分享,就激起了很多的讨论和启发了思考。

白天观鸟赏花,晚上寻虫访两爬,才是自然爱好者打开版纳园的正确方式。

到版纳,品尝傣族特色大餐是少不了的。

大餐才刚刚开始......

这届观鸟节,赵博士和顾老师两位忙前忙后,安排的井井有条,大家尽情享受着自然和版纳园带给我们的盛宴。在此,对两位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的付出表示感谢。有你们,才有这么精彩的版纳观鸟节。

期待下次观鸟节再与你们相聚!


版纳观鸟节除了观鸟,也有很多有趣的小插曲,比如版纳君刘老师带我们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娓娓道来的小故事,我们就感受到了版纳君对版纳园那份自豪与爱,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版纳园的认知和喜爱,再去版纳已是没有任何的悬念了。

叶子够大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