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青铜斝的鉴定与收藏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1-05

   

考古学博士立足市场的实用鉴定学干货


  

一、释名:



斝(读音“甲”)的基本形制为敞口外侈,口上有两柱,身侧有鋬,三足。与爵相似但无流无尾,容量比爵大。斝之名亦非其自铭,是宋代人考订的。最早见于《宣和博古图》,但并未陈述考订的理由。近代学者罗振玉、王国维根据甲骨文资料考证其定名为斝,并认为文献中的饮酒器“散”字,就是“斝”字的误称,现在被广为沿用。然而从考古资料来看,西周早期以后,斝这类器物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与《周礼》、《仪礼》等主要记载西周礼仪职官的文献常见“斝”之名相违背,况且这些被考订为斝的铜器,一般体量都较大,不宜作为饮酒之用。故而斝之形名关系还有待今后的资料作进一步的考证。


二、释功能与用途:


关于斝的用途,据文献记载,斝是盛酒以进行祼礼的用具。《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明确记载斝为祼礼所用。据出土资料来看,有不少斝外底多有烟炱痕,内有白色水锈。结合斝的三足多为中空的形态,便于受热,故而推定其兼具温酒的功能。


三、断代


斝最早见于夏代晚期,流行于商代到西周早期,为商人的礼器遗制,不为周人所重,在西周早期以后基本消失。按其形态可分为球腹圜底、折腹平底或圜底、分裆三类。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夏代晚期。此期的斝主要为折腹圜底或平底斝,桶状尖锥足细高与腹部连结为一体。


夏晚期折腹圜底斝,河南博物院藏。


夏晚期折腹平底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第二期:商代早期。此期的斝主要为折腹平底斝以及分裆的袋足斝。折腹平底斝平底下接斝空锥足,分裆的袋足斝足跟呈尖锥状。此期的折腹平底斝,三棱状尖锥足较之夏代晚期更为粗壮。


商代早期兽面纹斝,河南博物院藏。


商早期分档袋足斝,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藏。


第三期:商代晚期。此期的斝主要为罐型斝和分裆袋足斝。双柱极为发达粗壮,鋬上有兽型装饰,分裆斝由商早期的尖足改为柱足。另见有方体斝,级别较高。


商晚期小臣邑斝,美国圣路易艺术博物馆藏。


商晚期罐形斝,河南安阳孝民屯出土。


商晚期兽面纹斝,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商晚期青铜方斝。河南安阳出土。


第四期:西周早期。此期的斝分为圜底和袋足斝两类。其袋足斝下部作联裆鬲型,鬲部肥大,裆与足部都比较矮。


西周昭王时期兽面纹斝,陕西扶风出土。


四、艺术市场与收藏


斝是青铜容器家族里最早出现的器类之一,也是重要礼仪场合所必备之礼器,在青铜器家族中,其地位可见一斑。早在夏文化时期,考古所见青铜斝与爵同为当时最核心的礼器组合。到了商代,爵、斝的地位依旧很高,被历史研究者当做夏商文明相因相承的物证,即所谓的“殷因于夏礼”。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是在一代代一朝朝的陈陈相因、各有损益中汇至今日的博大精深。在艺术市场上,对青铜斝的收藏,已不仅仅关乎艺术和美的欣赏与喜好,更是对我们礼文化源头的探索、研究,是对物化的礼文明基因的保护与珍爱。


基于这种心理,收藏家对于青铜斝的市场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结合近五年的拍卖成交记录来看,一般品相的青铜斝成交价格在百万元左右,对于纹饰精美艺术价值尤好者,则能在数百万甚至过千万的价格成交。随着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青铜斝的市场认可度预估会持续走高,那些品相完好艺术价值突出的藏品,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