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林人的故事《最美的青春》

 szlimingtian 2019-01-06

“是讲述我家乡的故事,我也很想看看家乡曾经的模样,向为之付出的长辈们致敬!”,“原来曾经的塞罕坝是这个样子的,想必当年的拓荒之路道阻且艰~很想了解一下这段历史故事。”,“精神不止在血脉中传承,更在行为坚守中发扬光大”,” 三代人使一棵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长成了万亩林场”。

——摘自《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微博留言


这部36集绿色青春剧《最美的青春》8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以一群年轻人的视角,讲述了一场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共同守护塞罕坝的故事。而这场故事中留下了47位东林人最美的青春。

1962年,作为以林科为优势的东北林业大学就派出了47名优秀学子踏上这片土地,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属于塞罕坝的绿色奇迹,用艰苦奋斗的东林精神标注了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他们有的一生扎根在这里,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他们有的辗转调到其他林管局,为生态文明贡献着绵薄之力。

1祖国的需要就是东林学子奋斗的目标

塞罕坝是一个蒙汉混合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坐落在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总面积近一千平方公里。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塞罕坝,遍地荒丘,一片“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祖国的需要就是东林学子奋斗的目标,当国家的呼唤传到了东林,学生们沸腾了。

1958级学生毕业时正好赶上建设塞罕坝。东林时任院长刘成栋鼓励学生们为了祖国的需要贡献自己的青春,让大家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火热建设中。刘院长在典礼上的致辞,奠定了47位塞罕坝东林人的生命底色。

2即使再难也要塞罕坝变绿色明珠

1962年9月到次年,47名东林毕业生向塞罕坝进发的时候,除了要适应海拔的变化,更要在沙土路上持续颠簸——他们坐火车从哈尔滨经北京倒车至承德,然后搭乘汽车到围场。

塞罕坝的野兽很多,吃着饭发现房梁上趴着一条蛇的事时有发生,但是同“与蛇共餐”相比更为恐怖的,则是遇上狼了。

1969年,林场遭遇了雨凇灾害,树木被压弯、压折。在清理受灾林地之后,折断的树木让塞罕坝人动起了脑筋,这些树木虽不成材,但是仍然可以利用起来作为附加生产值获得利润。从东林前去塞罕坝的葛清晨从造林设计技术员的岗位被调到木材加工厂担任厂长,生产缝纫机用的缠线木轴芯,工厂建设、生产、运输、销售全部由自己控制,自负盈亏,厂里几十号员工的工资,全指望他一个人掌舵谋划。

木材厂的起步阶段非常艰难,葛清晨还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说学林的人搞生产经营肯定不成,要不了多久就得告饶。这些闲话,他咬咬牙,权当没听见。厂里没有专职的电工和维修工,工厂电线都是他亲自带着人架设的,电机坏了,自己修!刀具钝了,自己磨!

意外事故给葛清晨的拇指留下了永久的伤疤,而另外一次意外,还差点要了葛清晨的命。那是一次维修机床的时候,一个惯性轴碎裂带着巨大的冲力向葛清晨飞过来,他本能地向一边躲闪,惯性轴堪堪擦着他的头发丝砸到对面的墙壁,随着“嘭”一声响,墙面被砸出一个深坑。“当时的确吓坏了,如果不是我躲得快,这一下砸到头,那什么都谈不上了。”隔着几十年光阴,葛清晨说起这件事仍然心有余悸。葛清晨带着东林人特有的执著,用自己的正直、严格,让木材加工厂年盈利达到8000元,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面对挑战,东林人从未退缩。事业艰难,东林人长风破浪。塞罕坝,将青涩的大学生锤炼成了敢打敢拼不畏压力的林业工作者。东林人,将塞罕坝改造成森林茂密水草丰沛的绿色明珠。

3塞罕坝也从未忘记这些东林人

38岁的杨秋贵是塞罕坝的一名普通司机,谈话里不经意夹带着林业术语,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了解和眷恋,让记者印象尤为深刻。他说“若没有第一代的高材生,也许没有今天的塞罕坝呢,也没有我呢。”

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张向忠说:“东北林大是全国有名的林业院校,有专业基础,建场初期就获得造林成功,与高学历人员充实进来是密不可分的。”。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旅游开发公司工会主席朱立新这样说:“可以说没有东北林大的47个人,就没有塞罕坝的今天”。

现年91岁高龄的首任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文仕说:“东北林学院毕业生上坝后,全部扑在技术岗位上,都是'扛大梁’的,他们对塞罕坝建设有巨大贡献。”

在塞罕坝工作二十多年的吕秉臣含泪感叹:“我个人是渺小的,但是在这个集体里,我做了一件大事。”他向记者介绍老照片上一个个年轻的面庞和照片背后的故事,那些青春挺拔的身影,现在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们在塞罕坝上奋斗的青春故事却从未褪色,他们用东林人的艰苦奋斗给塞罕坝精神标注了最鲜活的注脚,正成为一代又一代林业人耕耘山海林田、塑造美丽中国的动力源泉。

梁希先生有言:“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建校以来,几代东林人披荆斩棘,万众一心,严以治学,谨以修身,不断探索天地之间的科学规律,努力揭示世界的奥秘,创新技术,报效祖国,为国家保护环境、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北林业大学正是以这些理念教育和训导东林学子,培养出不计其数的祖国建设有用人才,汗洒大地,绿染山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