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824季【湿地聊吧】聊聊古诗文复习课

 政博 2019-01-06

写在前面

秋备:各位朋友,大家好!又到周末聊课的时间了,很高兴能与大家相逢在这里共同探讨语文教学。本期聊课吧加入新成员——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夏海芹老师,让我们欢迎夏老师!

志强:欢迎夏老师,夏老师大名早有耳闻呢。夏老师是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乡市名师,曾获得获嘉县首届“感动同盟”十佳教师

陆艳:夏老师好!夏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还是获嘉县作协副主席,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美女作家呢。

海芹:谢谢各位,在语文教学方面我还是一位新学员,加入到聊课吧也是想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想大家学习呢。

秋备:海芹太谦虚了。好,我们现在进入正题,前几期我们分别聊了文言文和古诗教学,临近期末,复习课逐渐成为日常教学的主要课型。本期聊课吧,我们就来聊一聊复习课的上法。志强前两天上了一节复习课,我们先看看他的课例,再来研讨。

八上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实录




授课人:济南市章丘区辛锐中学     魏志强

授课班级: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初中部八年级3班

授课时间:2018年12月13日上午第四节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

生:我们要上一节复习课,复习一下第三单元。

师: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应该复习哪些内容?

生:我们应该复习一下课文,知道每一节课在讲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师:你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孩子。这一单元主要以写景的文言文和古诗为主,那你能具体说说我们应该复习哪些内容吗?

生:我们应该知道每一篇文章写了哪里的景色,这些景色有怎样的特点,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说得真好,为你点赞。其他同学继续来谈。

生:我觉得应该复习一下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以及一些语句的翻译。

师:对,积累文言词汇是我们学习的文言文和古诗的基础。

生:我觉得还要学习一些课外的文言文。

师:非常好,我们学习课本的最终目的就是向课外拓展,向生活拓展。但是,今天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只能完成课内文章的复习,没办法向课外拓展,老师不能完成你的心愿,真的很抱歉。

其实,一个单元要学习或者复习哪些内容是由谁确定的?

生(小声说):老师。

师(笑):其实一个单元的学习或者复习内容都是由我们的课本确定的。在课本的第51页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请大家仔细读一下,你觉得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

(生读)

师:好,来谈一下。

生:告诉我们这一单元写作的主要内容。

师:具体说说什么内容。

生:山水。

师:很好,从第二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师:都有哪些目标?

生:要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还有吗?

生:要反复诵读文章。

师:你说的是手段或者方法,诵读的目的是什么?

生:进入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怀。

师:还有其他目标吗?

生:要积累本单元常见的实词、虚词。

师:对。同学们要注意,教材已经给出单元学习的目标,不论学习也好,复习也罢,我们都应该围绕这个单元目标展开。

(众生点头)

师:对于文言单元,我们的复习要先从实词、虚词的掌握开始。对于本单元的字词,大家有没有觉得难以翻译或者难以记忆的地方?

生:我常常把“略无阙处”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的翻译混淆。

师:“略无”是什么意思?

生:是“毫无”的意思。

师:他强调的是三峡的山怎样的特点?

生:绵延不绝的特点。

师:那“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强调的是什么?

生:强调石头颜色的多样。

师:一个突出的是山的连绵,一个突出的是山的色彩,你可以结合文段再仔细考虑一下。

生:“沿溯阻绝”的“溯”我经常忘记它的意思。

师:那老师教你一种记忆的方法,“溯”字中间这一部分读作“yu”,它在金文中的字形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倒立的人的形状。

师:大家觉得这个字应该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反方向,或者相反的意思。

师:是的,所以带有 这个部分的汉字都与反方向有关系,比如“逆行”的“逆”。再比如“朔”字,它表示月亮的“逆行”,就是月最缺的时刻,在农历的月初之时,所以“朔”字的本意就是农历每一个月的第一天。了解到这个知识,你就可以很容易的掌握“溯”的意思了。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三峡》《与朱元思书》中很多写景的语句,我翻译起来总觉得不是很顺畅。

师:具体举一个例子。

生:比如“林寒涧肃”等。

师:是的,这个句子很难理解,一会儿老师就这一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无人举手。

师:看来大家对常见实词、虚词还是掌握的不错的。那针对本单元是写景诗文的特点,老师重点强调三类字词和句式。

屏显: 

师:文章中红字部分应该怎样翻译?

生:“东西”应该翻译为“向东西”。

生:“上”翻译成“向上”。

生:“顺流下矣”的“下”翻译成“向下”。

生:“前”翻译为“向前”。

师:从中你们看出了怎样的规律?

生:很多表示方向的词语都翻译成“向什么”的意思。

师:是的,写景的文言文中会有许多方位名词,这些方位名词在句子中往往活用做动词,翻译为“向哪里”。比如《小石潭记》中有这样的句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这两个句子中的“西”和“下”应该怎样翻译。

生:结合语境应该翻译成为“向西”和“向下面”的意思。

师:是的。分析词语的意思一定结合语境来。

屏显:

师:这些句子应该如何翻译?其中就包括了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林寒涧肃”。我们就以这个句子为例,来说说它应该如何翻译。

生:应该翻译成“树林寒冷,山涧寂静”。

师:大家思考一下他的翻译正确吗?

(生茫然)

师:寒冷的仅仅是树林吗?寂静的仅仅是山涧吗?

生:不是。是他们都寒冷、寂静。

师:对。其实作者在此处运用了一种修辞叫做“互文”。我们以前在学习《木兰诗》时曾经接触过。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应该将他们对应的部分相加。比如这个句子应该翻译为:林涧寒肃。那大家一起说一下其他句子应该怎样翻译。

生(齐):重叠岩嶂

         隐蔽天日

         奇异山水

         青翠竹林

         树树山山秋色与落晖。

屏显:

师:这两个句子的翻译大家也要特别注意,他是我们并不常见的一种句式,在翻译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他们相对应的内容。比如说第一个句子中与“亭午”对应的应该是“曦”,与“夜分”对应的是“月”,所以这个句子应该这样翻译——

生:若非亭午不见曦,若非夜分不见月。

师:那第二个句子应该是——

生: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师:好。老师针对“言”的部分就强调这三个点,希望对大家阅读写景文言文有所帮助。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部分的复习,重温本单元四篇文章和五首古诗,希望大家能在老师的引领中进入诗文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师(动情描绘):文人与山水相遇往往产生脍炙人口的诗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跟随他们的文字去山水间游历,去触摸他们的情怀。让我们先将目光投向一千五百年前的南朝。一位叫做朱元思的人收到了朋友吴均的来信,朋友在信中向他介绍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美景,朋友这样总写富春江的美景——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他这样写山之奇——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师:他这样写水之异——

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吴均笔下的山水既有沉静之美,又有动感之美。在这样的美景中吴均陶醉了,什么功名利禄,什么飞黄腾达,一切都抵不过这自然美景,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在离朱元思不远的地方,陶弘景刚刚游历了浙江永嘉山水便收到了朋友的来信。中书舍人谢征再一次催促他出来做官了。他提笔回信,写下他在永嘉刚刚见到的风景。他说他抬头可见——

生:高峰入云。

师:他低头可见——

生:清流见底。

师:平视可见——

生: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师:他一年四季可见——

生:青林翠竹。

师:他朝可见——

生: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师:他暮可见——

生: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师:有这样的美景相伴,谁还想再做官呢?陶弘景是不会辜负这山水。于是他自豪地宣布——

生(平淡地):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陶弘景怎样的心情?

生:兴奋。

生:自豪。

师:那我们重新读,读出兴奋与自豪。

生带有自豪之情读。

师:而此时,在北朝一位钟情于研究江河的人正在愁眉不展,瑰丽无比的三峡让他魂牵梦萦,可南北方常年敌对,去三峡实际考察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他只能借鉴前人的资料,借助自己的想象描绘三峡美景。在他的想象中三峡的夏是如此的壮美——我们请男生来读,请带着豪迈的情感来读。

生(豪迈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师:在郦道元的想象中,三峡的春冬是秀美多彩的——我们请女生来读,读出秀美清新的感觉。

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师:请大家注意“清荣峻茂”四字描写了四种不同的景物的特点,所以应该一字一顿来读。来,同学们重新读这个句子。

(生重读,一字一顿)

师:斗转星移,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一个看似普通的夜晚。大文豪苏轼已经被贬黄州的四个年头,这四年中他完全成为一个闲人,虽有黄州团练副使之职位,但谁都知道那是一个虚职,不得签署公事,不得离开黄州。应该又是一个无聊的夜吧,苏轼解衣欲睡,忽然月亮挤进门来。苏轼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与张怀民一起走在月下,于是看到了这样一幅空灵美景——请同学们优雅地读。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师:仔细观察他才发现那藻荇原来是月下竹柏的影子。于是他惊呼——请读出出人意料的感觉。

生:盖竹柏影也。

师:读得太平淡,想一想其中哪一个词语需要重读?

生:盖。

师:那我们重新来读。

(生读,较上次有进步)

师:这样空灵澄澈的美景使苏轼忘却了恩宠荣辱,忘记了乌台诗案,甚至在此时他倒要感谢乌台的几个御史,也许没有他们的诬告,自己就无法欣赏到如此的美景。于是苏轼喊出了这样的句子——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品读“闲人”犹如品一颗怪味豆,多种滋味轮番袭扰你的神经啊。接下来,让我们在梦回唐朝,走进那个开满诗歌的时代。我们首先走进一个陶渊明式的人物,在他的人生词典中似乎只有两个词:喝酒、隐居。他对酒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做官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能喝到最美的酒,在那个酿酒的人死去之后,他也退出了官场,隐居东皋。在一个傍晚,他孤独地一人行走在山中,他看到了染上秋色的山与树,于是他写道——

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师:他看到暮归的人,于是有写到——

生: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师:这本是温馨的场面,可谁知又增加了他的愁绪:牧人、猎人都有家可归,而自己的精神知己又在何处,于是他有了这样的孤独感——

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师:其实,孤单的岂止是他自己,还有出使大漠边关的王维。说是出使,还不如说是被排挤出京城。当队伍行到苍凉的大漠之中,他感觉自己就是风中的“蓬草”,就是离群的“孤雁”,于是他以这两者自喻——

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师:但不久,一幅有大漠、黄河、夕阳组成的奇美之景深深震撼了他——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于是,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他想起燕然勒功的窦宪,他相信前方的唐军一定可以凯旋。这首诗也奠定了他在唐代诗人中的地位,在当时唯一能与他相媲美的只有一人——

生:李白。

师:不。那个人叫做崔颢。他之所以如此之牛,完全得益于他的一首诗叫做《黄鹤楼》。这首诗中有历史的沧桑感——

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师:这首诗中有明丽的美景——

生: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师:这首诗中还有无尽的乡愁——

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师:同样是乡愁,李白的表达则调皮了很多,他的乡愁这样表达——

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师:为何这样?一个在蜀地蜗居了二十几年的人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脱离重重大山,第一次看到广袤无垠的大平原,他是极度兴奋的,他这样记录自己的所见——

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师:时光流过初唐、盛唐,流进了中唐。大唐已不复当年的威风与气魄,朝廷内宦官专权,朋党之间相互攻击。白居易请求到杭州做官,在这里他可以暂时摆脱朝廷的纷扰,于西湖边悠闲地踱步了,他每前行一段路就有诗句出现在脑海,于是有了那首著名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我一句都不舍得删除,同学们请带着喜悦之情大声地将它背诵出来吧——

(生背诵)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重温了一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好像更理解了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生:我觉得仿佛走进了作品之中,在景物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师: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走进了诗文的意境。

师:你觉得是哪些方法使大家有了这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老师语言很生动。

生:老师带领我们重新朗读了写景的句子,朗读了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生:我觉得是老师在讲述诗文时给我们提供了文章的写作背景。

生:我觉得老师的讲述很生动,能把我们带领到诗文的情景之中。

师:大家说得很好。要体会诗文的情感,要走入诗歌的意境,我们应该这样做——

屏显:

师:请大家齐读。

生读。

师:对于如此优秀的写景诗文,我们还应该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复习方法,那就是分类积累的方法。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分类的标准很多,可以根据单元特点来确定。比如本单元为写景单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

首先,以景物为标准进行整理,比如我们可以整理一下本单元写“山”的句子。大家想一下有哪些?

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生:高峰入云。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师:通过这样的整理,你学到了一下什么?

生:我学到了描绘山的方法。

师:你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写山,这样能写得比较生动。

师:是的。除比喻、拟人以外,你发现写山的句子中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生:夸张。

师:对,运用夸张修辞更能突出山的特点。从描写的角度方面还有怎样的启示?

生:可以描写山的高、远、是否相连。

生: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

师:看来大家收获还是比较丰富的,大家可以在课下归结一下写水、鸟、猿、树等景物的句子,仔细比较、思考,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分类整理。时间主要可分为四季与朝暮。我们以“暮”为例,大家找一下有哪些语句。

生: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生: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诗文中还有有关“暮”的句子吗?

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那大家总结一下写“暮”的句子大多都跟哪一种情绪有关?

生:愁苦。

师:是的,特别是思乡之愁。

再次,我们还可以从诗文的写法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我们可以整理动静结合的句子,可以整理色彩映衬的句子,可以整理侧面描写的句子……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举例。

我们还可以以古诗文美的两种境界——“大美之境”与“小美之境”来在进行整理。大家知道什么是“大美之境”与“小美之境”吗?

(生摇头)

师:你们先自己思考一下,你觉得哪些句子体现的是“大美之境”?我们的大班长先来举一例子。

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是“大美”?

生:我觉得他写了七百里的连山,而且山很高大,很有气势。

师:来,语文课代表再来一个“大美之境”。

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师:是的,这是“大美之境”。由此可见,“大美之境”就是大视野、大胸怀、大气魄之下的景与情的统一。

咱们再来举个“小美之境”的例子。

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师:很好。“小美之境”就是清新、细腻笔调之下景与情的统一。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举例,但请同学们在课下认真分类整理一下这些美句。我们做这样的积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让大家赏析品味,从这些句子中体悟语言,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老师看到在单元的最后还有一个写景作文的训练,我想你们的老师也曾经以此指导过你们的作文写作。

(生点头)

师:那如何写景也应该是我们复习的一个内容,但是时间原因,我们把不可能展开一次完整的写作指导。我们就以微作文的形式复习一下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吧。老师是第一次来到咱们章丘四中的新校区,匆匆在咱们教学楼后走了一下。老师真是感觉咱们四中新校区又美丽、又气派。冬日尚且如此,春夏秋应该更是美丽。同学们能不能以这样一种形式告诉老师咱们四中的美。

屏显:

生面露难色。

师:这个很难吗?

生(齐):难。

师(笑):大家看一下这与我们哪一篇文章非常形似?

生(齐):《答谢中书书》。

师:那我们就向《答谢中书书》学习写景就可以了,另外大家调动一下你们上课时积累的写景方法。

(生依然面露难色)

师(笑):为什么这样?

生:不知道写什么。

师:那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答谢中书书》写了些什么,大家可以用这样的形式说话:《答谢中书书》既写了      又写了             。

生:既写了山又写了水。

师:为啥抓住山水来写?

生:因为是永嘉最美丽的景物。

师:写景要抓最有代表性的景物。

生:既写了四季的景色,又写了朝暮的景色。

师:描绘同一地方的景物,写它不同时间段的风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生:既写了不同时间的景物,又写了不同地点的景物。

师:移步换景也是展开景物描写的一种方法。

生:既写了静景又写了动静。

师:这已经上升到写法的角度。讨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有所启示,我们可以写四中四季不同的风光,在写时选择每一个季节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比如春天你印象中最美的是什么?

生:窗外飞过的燕子。

生:草坪上、花池里开满的鲜花。

师:那我们可以把这两者整理成两句字数相同的话或一个对偶句。来,大家试一试。

生:燕子翩飞,繁花盛开。

师:很好。写花,我们还可以直接引用或者化用我们刚复习的白居易的诗句——

生(齐):乱花渐欲迷人眼。

师:大家只需要整理一下写燕子的句子与它形成对偶句春天的风景就描绘完毕了。这就是积累的好处,大家慢慢就会体会到。我们还可以写一写不同地方的景物。老师刚才在校园中走了走,对两个景点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名相阁”,取这样的名字应该是为纪念我们章丘名相房玄龄;一个是“望山湖”,这个湖可以倒映我们章丘南边几座小山,所以有了这样的名字。于是,老师在想到了两个句子:名相阁前思名相,望山湖畔望湖山。我们四中还有好多景点可以写进文章中的,比如——

生:食堂。

(众生笑)

师(笑):哦,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怪不得大家首先想到食堂。

(众生笑)

师:其实,我们的校园中就有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我们的笔去描绘。最后,老师再强调两点:课下好好整理一下本单元的写景美句;认真寻一下校园美景,反复揣摩一下语言,全班同学可以合作完成《与魏老师书》向我介绍一下四中之美。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

秋备:先请志强说说上完课之后对这节课的评价吧。

志强:好的。我先说一下这节课是如何产生的吧。我们区进行优质课比赛,课题为八年级上册任意一单元的复习课,我选择了第三单元。当时我就在考虑是抓住本单元的一个点来进行复习好,还是将本单元的重点都涉及到。如果是平常的复习课,一节课是绝对复习不完一个单元的,只能在一个点上用力;但考虑到这是赛课,课题给的是一个单元的复习,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涉及本单元的四个重点方面。在赛前,我设计了几种思路,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基础之上,选择了期中一种思路进行试讲。结果呢,我自己不是很满意。又重新调整了一下本节课的设计,由于平常学校事务非常多,我也没有试讲。赛课时,本节课是第一次呈现,所以有很多地方思考不够严谨,表达不够准确。对于这节课,我是不太满意的。

陆艳:复习课是很家常的一种课型,但要想上出彩,很不容易。志强不断挑战自己,在各种课型上都有所尝试,而且上出了厚度和高度,很值得敬佩。

海芹:读完志强的单元复习课,心生佩服,暗自叫好!复习课难上,这是公认的事实。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兴趣一般不高,课堂往往比较沉闷。但纵观志强老师的这节课,趣味盎然,诗意盎然,是一节很好的单元复习示范课。

秋备:余映潮老师曾说,一个智慧的语文老师必然会让他的课堂“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魏老师的这节课很好的落实了这两个要素,可谓是一堂智慧的复习课。

以青春语文文本特质与课型的分类,志强是把这节课处理成了积累型文本教学,把第三单元作为写景的语言材料素材库来对待,不在主题挖掘、语言品味等能力培养上着力,而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大多数情况下,复习课都应该这样的教学取向。

海芹:志强的这节课整体设计挺好的:以聊天的形式轻松走进复习课,让学生说“复习课应该复习哪些内容?”景、情、词、句,这些复习点由学生说出来,既为下面复习内容埋伏笔,又很好地消除了学生上课初容易有的畏难心理。然后,魏老师紧紧抓住“单元提示”,依托“单元”提示把整节复习课拎了起来。

陆艳:这节课板块清晰,很有梯度:复习文言之“言”,重温诗文的意境、情感,分类积累写景美句,提炼写法尝试写作。教学环节的设置遵循由“言”到“文”,由读到写,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裁剪教学内容很有智慧。

这节课的每个环节都很注重学法的指导。先是用同类字词整合法来积累文言词汇,突破了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再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法带领学生重温课文内容,进入文本情境;然后运用分类整理法来积累写景美句,感悟写景手法;最后聚焦一篇学以致用。这些方法精巧而实用,对于学生的复习大有裨益。

秋备:我最欣赏创设情境重温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化难为易,以读代析,很是精妙。老师整合各文的写作背景,巧妙串联深情演绎,使学生不仅复习了课文,而且轻松地进入到诗文的情境当中,理解了作者寓于文中的情感。可以想象,当时的课堂呈现的是师生说读应和、此起彼伏、高潮迭起、其乐融融之妙境。教师的才华在此环节中展露无遗。

海芹:我也特别喜欢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极富教学艺术特色。先是跨过遥遥空间,整个课堂好像一卷巨幅山水画在课堂徐徐铺展开来。看陶弘景绘永嘉山水,观吴均摩富春江美景、赏郦道元描三峡奇景、感苏东坡品黄州月色,四篇文章逐一赏来,竟似闲庭信步,一点也不慌忙。后是穿越迢迢时间,到东晋和陶渊明品山中秋色美、叹世上知己少,至唐代和王维看长河落日、悟孤独苍凉,登黄鹤楼和崔颢看千载悠悠白云、思日暮乡关,至四川巴蜀和李太白观江入大荒、感出游心绪,行钱塘湖边随白居易马踏春色、醉流连忘返。

陆艳:我最喜欢志强帮学生解决“溯”这个字含义时的讲解,真是美妙的穿插。一方面帮学生解决了一个困惑,同时还带出了一连串的复习,另一方面也展示了魏老师对古汉语的研究之深,是一种十分自然而真切的教学延伸更是一种美化的教学手段。

还有在分类积累这块,志强带着学生从景物的分类积累渐至时令特点的诗文积累,再到写法的分类积累,最后到古诗文美的两种境界——“大美之境”与“小美之境”来进行整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课堂有了青春语文灵动和灵清的特色。

陆艳:课始师生的互动也很让人称赞。教师用聊天的方式,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排斥等心理,又把握了学情,以学定教。

秋备:湖北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蒋红森老师认为,一节好课的标准有三个,一是巩固已知,二是厘清模糊,三是探究未知。比照这个标准,我觉得志强的课当属好课。

志强:大家太多溢美之词,正如我前面所说,我对这节课是不满意的。首先,本节课涉及内容比较多,所以每个环节都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深入进去。比如微写作部分,其实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找出四中印象最深的景物或者景点,然后运用或者化用第三环节积累美句,运用以前学过的写景知识,进行写作,然后展示。

秋备:是的,我觉得也是,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可是作为赛课时间是要按照分秒来计算的。环节太多,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就特别有限,教学就不能充分展开。

陆艳:对,其实仅仅是后面的微写作就完全可以设计为一节课的内容。学生没有充分展现自己。

志强:是的。本节课环节太多,时间比较紧,所以很多应该学生去做的事情,我代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第二个环节中,基本上是我在拖拽着学生前行。其实,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

海芹:我觉得志强第二环节的设计还是很好的。如果真的把主动权教给学生的话,我觉得学生们可能谈不出太深刻的东西。毕竟同学们的人生经历、情感经历还是比较少的。很多理解都是我们告诉他们的,他们可能只是记住了某篇文章是怎样怎样的主题、怎样怎样的情感,到底为啥会是这样的主题或者情感,他们是不知道的。志强的讲述和引领给了他们文章的背景等,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文章。

陆艳:我同意海芹的说法。志强的讲述完全可以带领孩子们进入诗文的意境,这便于他们理解。

秋备:如志强自己所言,课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对本堂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先表示感谢。

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对于常常不登大雅之堂的复习课来说,还有很多值得研讨的地方。限于篇幅,今天的聊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

本期隆重介绍:夏海芹,河南省获嘉县实验学校语文老师,中小学高级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乡市名师,获嘉县首届“感动同盟”十佳教师,语文湿地栖居者。

本期校对:张泽峰

本期制作:胡丽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