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计划更关键的,是你能够持续收获成就感

 天地人和w 2019-01-06


你缺的不是计划,而是成就感


探索人生哲学 | 关注自我成长

『自言稚语』



网上有个段子:我2019年的计划就是搞定2018年那些原定于2017年就要完成的安排,不为别的,只为了兑现我2016年时要完成的2015年年度计划的诺言。


年初的雄心壮志,往往到了年末,都偃旗息鼓,总是有种壮志未酬的惆怅。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计划了一年又一年,可依然在计划无效的路上越走越远,半途而废反而渐渐成了一种习惯。


做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计划必不可少,可是,仅仅有了计划,似乎也很难持续地把一件事情做好。


01


新年伊始,朋友们又开始立各种flag,我要看书,我要考证,我要瘦身,我要发财……


有的人,甚至给自己的目标写下了长达好几页的计划表,简直是看上一眼都觉得可怕。


我有个朋友在去年年初信誓旦旦地跟自己说,要在这一年里坚持读书,计划每周一本,一年读52本书。


看到朋友变得积极起来,我当然非常开心,也时不时主动地给他推荐过很多好书,可在年底聚会的时候,我问他读书计划执行得如何,他只是摇摇头,说头一两个月还认真在读书,可是后面事情越来越多,计划也就此搁置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总是失败者自欺欺人的借口。


就拿读书这件事情来说,其实并不难,在生活的间隙,我们总是可以给自己预留片刻的安静时光,细细地读上那么几页。


可是,和少部分能够坚持执行既定计划的人相反,很多人却总是戛然而止,就此放弃,他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其实,要持续地做好一件事情,最为关键的不是计划,而是你能否从中收获成就感。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那些计划终结者的回应,一如我的朋友——

工作太忙了,忙得抽不出时间来;

这件事情比想象中难,实在坚持不下去;

开始做过几次,可是感觉生活并没有太大起色……


从回应中就可看出,做好一件事情,计划只是一个起点,但从这个起点出发,后续推动整件事情顺利发展,则需要一种驱动力,它得让你在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依然愿意挤出时间来执行计划,得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依然愿意挑战一下,得让你在离终点还有好长一段路的时候,依然愿意重拾信心坚持下去。


而这种能够让你持续做好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其实就是内在的成就感。


就像你作文写得不错,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还时不时拿个奖项,这时候你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驱使你更勤快地阅读,思考,以写出更优秀的作文,而当你写出更好的文章,这又更进一步地让你收获成就感。


持续的成就感,会让你进入到一个积极的正循环中,从而完成一件件小事,达成一个个目标。


反之,如果你总是失败,总是在日常经验中感受到挫折,那你就会对目标理想渐失兴趣,而完不成计划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02


心境是一个人底层的操作系统,而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只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个APP。


在手机上,驱动各个APP运转的,是你底层的操作系统。


而同样的,驱动一个人执行计划,完成目标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心境。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计划」是我们后天学习到的技能,是立规矩,带给我们的是边界感,因为人生来懒惰,而自律是反本能的,所以「计划」得要靠人的理性来跟本能对抗,形成一种制衡,而这本身就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


而「成就感」则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内在感受,它的情绪基底是愉悦和满足,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追求。


就像你吃到一个好东西,特别美味,你获得的就是愉悦,你找到了一种确定性的满足,那以后你就会基于愉悦这种生物性情绪,不断地尝试这个好东西。


而人不仅仅是作为生物性的存在,更是社会性的存在,我们不仅仅需要生存条件被满足,还需要在社会关系中被认可。


而这就从愉悦和满足的基础上,延伸出了「成就感」。


比如,你读了喜欢的书,精神上被满足,你会愉悦,你做好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感受到了别人的肯定,自己被理解,被尊重,关系需求上被满足,你也会愉悦。


持续的「成就感」就意味着持续的愉悦和满足,它会让你本能主动地去寻求这种愉悦和满足,进而让你持续地做好一件件小事,完成一个个目标。


人们过去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1975年到2003年所有美国创业者的统计发现,一个一直失败的人,将来最大的可能性也许是习惯性地再次失败,相反,如果你上次创业成功了,那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50%。


有一个理论解释是,因为失败的人,为了追求本能的满足和愉悦,为了自我感觉良好,往往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咎于外部的不利条件,而不是发掘自身问题,反而那些成功的人,获得了成就感,就更愿意总结成功的经验,期许运用于下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而「成就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计划」是一种督促和引导,是一种外部力量,而「成就感」则是一种本能和情绪,是一种内在驱动力。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都是由内而外的,内在底层操作系统的驱动力,才是这个成长过程顺利推进的原生力量。


03


众所周知,计划是人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但是,更为关键的,是你要从执行计划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持续地收获成就感,让成就感来驱动你的人生正循环。


1. 让理想和能力匹配


《圆桌派》有一期节目,嘉宾许子东分享了一个成就感公式:

成就感 = 能力 / 理想


就是说,成就感等于是一个分式,下面是理想,上面是你的能力,这是分子和分母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设定的理想都太大,但是能力却还跟不上,这时候,你的理想是200,能力是100,那成就感就只剩下0.5了,你就会遭遇挫败感。


如果我们的能力远远大于我们的理想,根据这个公式,看起来成就感会变得特别高,但事实上,这只会形成短暂虚幻的成就感,没有可持续性,因为你一直做那些容易的事情,愉悦和满足感都会降低,你反而会对所做的事情失去兴趣。


而最好的状态,其实是你的理想是100,你的能力是80到100之间,那你的成就感就接近于1,这是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可以让你不至于因为理想太难实现而放弃,也不会因为理想过于简单而失去热情。


所以,在计划阶段,你就可以好好思考自己的能力和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设置一个你跳一跳能够得上的目标,甚至要去思考目标背后于你而言的意义,这样才可能在以后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就感,即使后续发现目标不合适,你也可以调整自己的目标,让自己尽可能维持理想和能力的一种均衡稳态。


2. 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如果开始行动的时候,就想要尽快得到一个结果,那我们常常会感觉到焦虑,触发痛苦,很难立即开始,甚至容易产生拖延。


当我们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的可执行的过程,那我们就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推进,而在完成过程的同时,也会一步一步得到想要的结果。


所以,最重要的是在行动中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让自己沉浸在时间流里,而在这个高度专注的过程中,我们就可能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从而自然而然地收获成就感,驱动我们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3. 把你的成果分享出去


我去年学习了商业插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持续坚持一件事情,很重要的一点是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分享出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